[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菩萨行论》讲记(五十一)
 
{返回 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06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癸二(破嗔轻侮我等三者)分三:一、轻侮等无害故不应嗔恨;二、不应嗔成为利养之违缘者;三、不应嗔令他人不信者。

  子一、轻侮等无害故不应嗔恨:

  心意无形体,谁亦不能毁。
  若心执此身,定遭诸苦损。
  轻蔑语粗鄙,口出恶言辞,
  于身既无害,心汝何故嗔?

  所谓的这些怨敌等众生轻视、侮辱和伤害我们的时候,我们心里会生嗔恨心。其实,对方无法通过轻视、侮辱等行为伤害我们,他们对我们没有任何损害。若是对我们有真正的损害,也许我们会起嗔恨心,想消灭他们。但是仔细观察,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当时为什么会生起嗔恨心,甚至想以牙还牙、消灭他们呢?主要是认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对我们有极大的损害。其实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仔细观察,也不明事实真相的缘故。我们若是以智慧去观察,真正能明白事实真相,就会知道他们对我们没有任何损害,也就不会生起嗔恨心了。

  若是他们对我们有损害,所损害的或者是心(精神),或者是身(物质)。实际上,无论是心识还是肉身,都没有受到任何的损害。

  “心意无形体,谁亦不能毁”:因为心是没有形体的,即使这些所谓的敌人拿棍棒或刀等兵器来加害我们,都无法能够损害它。

  在《宝积经》中,佛跟迦叶尊者说:“此心者,于外不随有,于内不随有,二者之中不随有,若遍寻之无有可缘也。”心于身内、身外、二者之中都不会存在。若仔细观察,心脏不是心,大脑不是心,心是找不到的。心可以说存在,也可以说不存在。若是说心存在,也是以无处不在的方式存在。若是说心不存在,通过我们的观察量去观察,去找它的本体是找不到的。我们站在本体的角度来讲,心是不存在的;我们站在世俗谛、显现的角度来讲,心是无处不在的,哪里都有。其实,我们见闻觉知的这一切都是心。

  心没有固定的位置,也没有固定的形状。因为心是这样的一种法、一种东西,所以无论通过何种方法,它都不会有任何毁坏,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若心执此身,定遭诸苦损”:有的人认为:由于心贪爱、执着身体,身体是能够以痛苦加害的,伤害身体的同时,心也会受到毁坏、伤害,身心都会受到损害。

  这主要是因为自己贪爱、执着。若是不贪爱、执着身体,对身体进行加害的时候,心不会痛苦的,对心不会有毁坏,不会有伤害的。

  贪爱、执着是因为我们无明愚痴。我以前也讲过,心相当于游客,身体相当于旅店,这就是心和身的关系。你作为临时的客人,不执着旅店,对你来说不会有什么损害。同样,若是自己不去贪爱、执着身体,心不会受到损害。

  当有人对身体进行加害的时候,为什么我们的内心有疼痛、痛苦?这是因为贪爱、执着身体导致的。若是不去贪爱、执着身体,不会有这些痛苦。你执着什么,什么就会伤害你;你越执着,对你的伤害就越大。所以,一切显现都不会束缚我们,也不会伤害我们;执着才是束缚,才会造成伤害。

  对身体进行加害的时候,内心贪执身体,所以烦恼痛苦。为什么内心受到了伤害?因为无明,然后执着身体,执着这些法,才导致受到了伤害。

  “轻蔑语粗鄙,口出恶言辞”:对方轻视、看不起我们,说一些粗语、卑鄙的语言,还有恶口骂人,或者说一些不悦耳的话题的,这时我们心里也会生起嗔恨,并为之痛苦。

  “于身既无害,心汝何故嗔?”其实,别人有轻视的态度,说一些粗语、卑鄙的话题或者恶口骂人时,对你的身心都没有任何直接的伤害。内心何故会生起嗔恨?

  若是没有真正放下,没有这样的修行或境界,当敌人直接对你的身体进行加害的时候,比如拿刀或者兵器砍啊、杀啊、打啊,也许对你的身体有一些损害,你的身体肯定有疼痛的感觉,你的心里肯定会很不愉快,甚至很痛苦,但这是你内心的执着造成的。如果你不执着,就不会有这些损害。但是,这里主要讲的是语言的轻视、侮辱。这些语言的侮辱,不用说对心,对身体都没有任何损害,那你为什么还这样嗔恨?为什么心里还感到痛苦呢?

  这些话仅仅是不悦耳或者无聊的一个话题,就是一个态度而已,对你的身体没有任何损害,对你的内心也没有任何损害,但是你仍然会嗔恨、痛苦,其实这是你不明真相导致的,不是因语言的侮辱引起的。

  谓他不喜我,然彼于现后,
  不能毁损我,何故厌讥毁?

  “谓他不喜我”:也许你会说:对方轻视我、说一些不悦耳的话或者诽谤我,虽然对我的身心没有什么伤害,但是这样的态度造成周围的人慢慢就不喜欢我、不理我了,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我不愿意接受的,所以我嗔恨,我不乐意接受。

  “然彼于现后,不能毁损我”:无论是今生还是来世,有人不喜欢你,不会影响你的解脱或成就,也不会影响你的福德、功德的圆满,所以对你没有任何影响。

  你周围有些人不喜欢你或不理你,其实对你也没有什么影响,对你也没有什么损害。若是自己真正能做自己的主宰,不做烦恼、业力的奴隶,自己能好好地如法修行,能断恶行善,就能通过这种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

  世上有喜欢你的,也有不喜欢你的;有想理你的,也有不想理你的。这都没有什么。既然有赞叹的,就肯定有诽谤的;既然有喜欢你的,就肯定有讨厌你的。其实,无论是喜欢、赞叹还是诽谤、讨厌,跟你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不会因为他喜欢我而得到利益,也不会因为他讨厌我而受到损害。也许你有所担心,“若是他赞叹我,我可能就会好一些;若是诽谤我,就会影响我,我就会不好。”这些都不会发生。我们的命运和这些众生的所作所为是没有关系的,主要是我们自己要断恶行善、如法修行,以这种方式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谓的赞叹和诽谤,对你的成就没有什么影响。你最终成就佛果的时候,可能身边有很多赞叹你的,也会有很多诽谤你的;有很多喜欢你的,也会有很多讨厌你的。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既有很多赞叹他的人,也有很多诽谤他的人,比如很多外道、世间的人都诽谤、指责佛陀。在佛身边,有很多喜欢、追随佛陀的人,但是也有很多讨厌、远离佛陀的人。我们成佛时,也会有这种情况。

  大家不要在乎和执着这些。一切显现法都是相对法,都不离相对的真理,有好就有坏,有善就有恶。佛讲过,哪里有吉祥,哪里也有不吉祥;哪里有佛,哪里也有魔。就像我们对同一件事的看法,有人认为好,但也有人认为不好。我们的心情有顺心如意的时候,也有不顺心、不如意的时候。不顺心、不如意都是很正常的,这才叫圆满,所以没有必要烦恼。

  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都是很正常的。大家到一个道场或者亲近一个僧团时,会看到很多如法的,心里就很欢喜;也会看到很多不如法的,心里就很厌恶。其实,这都是自己的问题,所有的显现都是正常的。没有魔就没有佛,有魔才有佛。若没有恶,哪来的善?有恶才有善。有好的,肯定就有不好的;有赞叹的,肯定就有诽谤的。这些都是相对法,所以没有必要太执着。一切都视作正常,当你的心不随境转,不被这些外境动摇的时候,你就成就了。在一切顺境、逆境、好事、坏事当中,心都如如不动,保持一个平静的状态或本具的状态,这叫成就。若是想一切都如意、顺心,在哪里都不可能有这种情况,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

  其实都是你自己内心的问题,都是你自己分别、执着造成的。你觉得这个好,就喜欢;你觉得那个不好,就讨厌;觉得这个有功德,就喜欢;觉得那个没有功德,就不喜欢。其实,无论是佛还是众生,都是我们修行的所依,都是我们修行的对境,都应该恭敬,都应该是平等的。   本论里也讲过,若只敬佛,不敬众生,这是错误的。可能我们会看到一些好的,也可能会看到一些不好的,但你要知道这些都是自己在分别、执着,都是自己的问题。无论好,与不好,都是无常;无论善与恶,都是如幻如梦,都没有什么。

  “何故厌讥毁?”若是自己不去分别、执着,这些所谓的不喜欢、不理你,对自己的今生来世都不会有任何的毁坏或损害。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讨厌、讥讽、诋毁他们呢?如果我们以牙还牙,讨厌、讥讽、恼害他人,那是凡夫的境界,是凡夫所作的行为。
 
  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智者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的命运。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改变命运要靠自己,和这些众生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些对境都是所依,关键取决于自己如何利用它。若是没有利用好,就是造业的对境,下地狱的因;若是利用好了,就是成就的助缘,是解脱的因。

  大家管好自己、改变自己,就OK了。无论他人喜欢你,还是不喜欢你,无论他人理你,还是不理你,都无所谓。有的人觉得别人不理自己了,心里就不舒服;要是别人都喜欢自己,心里就很高兴。其实没有什么,喜欢是暂时的,不喜欢也是暂时的,理你是暂时的,不理你也是暂时的。

  大家在寺院,尤其是在道场里,彼此保持不近不远的距离,这种关系是最好的。有的人刚开始关系走得太近了,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不分彼此似的;过几个月、几年就不行了,这样是不好的。有的人自己习惯一意孤行,根本不会顺从大家,不会圆融大家,这也是错误的。彼此关系不近不远,既不太远,也不太近,这是最好的。

  你是堕落,还是解脱,是圆满,还是毁坏相续和功德,都取决于你自己,自己才能改变自己。

  子二(不应嗔成为利养之违缘者)分三:一、嗔罪严重;二、利养无有实质;三、遮破有实质之妄念。

  丑一、嗔罪严重:

  谓碍利养故,纵我厌受损,
  吾利终须舍,诸罪则久留。

  “谓碍利养故,纵我厌受损”:若是他人轻视我、看不起我、诋毁我、诽谤我,这样会影响我周围的人。有些人原本很信任我,对我很有信心,但是由于他这样说、这样对待我,使这些人不信任我了,对我没有了信心,这样一来,就会损害我的利养,所以我不愿意并且生起嗔恨。

  这是不应理的。你想获得一些利养,是要靠自己所种的善根、福德的。若是自己没有种善根,没有积福德,即使没有人轻视你、诽谤你,你也不可能获得这些利养。若是你自己有这个善根、福德,在因缘成熟时,你一样能得到利养和功德,谁也阻碍不了。

  “吾利终须舍,诸罪则久留”:自己所获得的利养最终都会留在今世,不可能跟随到后世。你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为了想继续获得这些利益,你就嗔恨他人,甚至伤害他人,所造的这些罪业在未感受果报之前,紧紧地跟随着你,长久稳固地留存在你的相续、阿赖耶当中。

  你得到的这些世间利养、福报,有的也许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就会失去,即使你一生当中都没有离开过这些财富,但是到临终的时候你也必须要离开财富,离开你所拥有的这些利养。前面也讲过,在临终面对死亡的时候,亲朋好友帮助不了你,你一个人也带不走;再多的财富也无法能够利益你,你一分钱也带不走。

  面对死亡时,即使你获得再多的利养,拥有再大的权威、再多的财富等世间的福报,死魔都不会对你客气的,不会饶恕你的,到时候还是会无情地把你带走。你为了得到这些利养,保护自己的利益,造下了种种恶业。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你所造下的恶业、所结下的恶缘都紧紧地跟随你,一个也不少,甚至还增加了。因为这些都是寄存在你自己的阿赖耶、相续当中的,相续是不能毁坏的。如果不通过忏悔,恶业会日日不停地增长,临终的时候,这个恶业可能更严重、更多了,会有这样的结果。你造恶业了,就要堕落,就要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他人不可能损害你的利养,但是你为了获得和保护自己的利养生起嗔恨心,甚至伤害他人,这样造恶业是不值得的,是不应该的。
   
  宁今速死殁,不愿邪命活,
  苟安纵久住,终必遭死苦。

  现在很多世人为了暂时的利养和世间的福报,都是不择手段。他们认为:我得到了利益,条件好了,身体好了,就能长久存活,可以活很长时间。于是,他们通过种种手段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试图让自己健康长寿,为了这个目的不择手段,边造业边得到一些利益。其实,与其这样活着,与其这样延续生命,还不如早死。

  “宁今速死殁,不愿邪命活”:我宁可迅速死亡,也不愿意通过损害他人的途径以邪命养活。什么叫“邪命活”?就是为了得到和保护利养,嗔恨他人,伤害他人。试图通过这样的手段,获得利益或保护利益。

  龙树菩萨在《中观宝鬘论》里讲了五种邪命。

  第一,狡作,即伪装。为了得到利养,没有功德,伪装有功德,没有神通,伪装有神通。其前提条件是以得到利养为目的,以这样的方式得到一些利养,以这样的方式生存,这是以邪命活着。

  第二,谄媚。为了得到利养,向对方说一些花言巧语、一些特别入他心的话题,让对方高兴,企图获得恭敬、供养。尤其作为出家人,不应该这样做。

  有一些人特别会说:“你是大菩萨、老居士,你功德无量啊……”,会讲很多很多好听的话,这样一说,对方就高兴了。对方也是无明嘛,听到这些也很高兴,脑子一热,就拿出很多钱财来做供养,也不考虑家庭、自身的条件,也没有什么正确的发心。其实,自己有没有功德,有没有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自己最清楚自己。

  出家人是可以接受众生供养的,但这要众生自愿,所以不能通过这些手段得到利益。假装有功德,假装有神通,这都是一些手段,因此而得到利益,这是不如法的。有的人特别会说一些好听的话,还有些人特别善于抓对方的弱点,搞一些假神通(其实没有神通)骗人,这都是以邪命活着,通过这种方法接受供养还不如没有供养。

  其实供养是不需要去求、去要的。若是众生自己想做供养,内心真正生起了信心,这样做的供养才有意义,才如法。其实,一个真正修行人、成就者接受供养是为了对方,而不是为了自己。这是为了给对方种善根、种福田。

  对方必须要有这个意乐,必须具有这个发心,这样才能种善根,这样才能种福田。真的,我特别希望大家有了这个发心,然后再去做,这是很重要的。这不是钱多少的问题,哪怕你供养一分钱、一毛钱也是可以的。只有自己发自内心这样做,才会种下善根,才会种下福田,否则是不可能的。现在有的人是因为爱面子、不好意思而做供养,“有人在做供养,是不是我也要做啊?”于是随着别人做,其实这都是不如法的。有的人则是为了自己能获得一些加持,获得一些世间的福报,然后做供养,这也是不如法的。若是想具功德,真正生起信心了,真正想修施舍心,以这样的心态去做供养是可以的。

  作为一个出家人,有什么可担心的?佛陀说过,这些世间人困难到了在指甲上耕地的程度,我的这些声闻们(出家的弟子们)也不会有任何的困难,是不会饿死的。所以,大家不要考虑太多,诸如老了怎么办,病了怎么办……?既然出家修行了,就不要考虑这些了,生病就生病了,没人看就没人看,死了就死了,没人管就没人管。一个成就者死的时候,就要像街上的流浪狗那样的死,走到哪里就死在哪里,死时最好没人管,也没人看,这才是最好的。一个修行人就要这样,不要考虑这些。

  只要你自己好好修行,到时候福报就会来,自然就有人关心你,自然有人照顾你,自然有人喜欢你,现在不用考虑这些事情。如果你自己具有功德、福报,能没有人恭敬你吗?能没有人喜欢你吗?若是自己有这个福报,在哪里都一样,一定会有人关心你、照顾你的,这都不用考虑。作为一个修行人,世间的一切利益、世间的一切法都要放下,不为邪命活着。

  第三,侧面乞求。为了获得供养,尽管没有直接说自己要什么,但是以侧面的方式让他人明白这个意思,因此得到了一些利养,自己以此活命,这叫以邪命活。

  比如,自己看中了对方的某样东西,或者自己想得到一些供养,不直接跟他说,而是侧面说:“我最喜欢这个东西了……”又说:“我在山上修法挺困难的,这里费用挺高的……”这里哪有费用啊?就是想要点供养嘛。说“冬天冷啊,我没有穿的”……诸如此类。若是以这种方式要,都是不如法的。其前提条件是为了得到一些利养,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目的,而仅仅是随便说说、闲聊而已,对方认为你困难或者需要这样的东西,因此来供养你,这没有事。

  第四,方便研求。为了获得利养,通过自己所拥有的权力、方便渠道去要物品、钱财等供养。比如,以寺院的名义、上师的名义获得利养,自己也得到一点儿。其目的首先是为了自己能获得一些利养、供养,然后通过一些方便或自己的权威而得到利养,以这种方式存活,也是以邪命活。

  第五,以利求利。给他人一些东西,是为了自己能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

  现在也有这样的情况,比如给他人点加持品等,目的是想得到一点供养、一些利益。其前提条件是为了获得利养,获得对方的利益,获得对方的恭敬,自己想得到更多,然后给他点加持品等小的礼品。比如,世间走后门,拉关系,送人东西,目的是为了自己能得到更多,这也是以邪命活。

  《中观宝鬘论》中一共讲了五种邪命。如果认为“他人轻视我、诽谤我就会障碍、影响我获得利养”,因此而嗔恨、加害对方,以这种方式活着,这也是以邪命活。若是以这些邪命的方式活着,还不如早死。世间有一句谚语:“恶人早死,世人不受害。”恶人应该早点死,因为他在人世间活得越长,造恶业的力量就越大,将来下地狱所遭受的痛苦就越严重,越不可思议,所以还不如早死。我们心里也要下决心:若我以邪命活,还不如早死。我宁愿迅速死、早死,也决不以邪命活。

  “苟安纵久住,终必遭死苦”:以这种邪命的方式,也许能在世间长久地存活。但是以这样邪命的方式活着,即使在世间活得时间再长,最终也离不开死亡,也一定要死,并且死后以邪命的果报还将受苦。作为一个修行人,应该宁可早死,也决不能以前述这些邪命方式活着。

  很多在家修行人有工作需要,这和邪命活是两回事。这些邪命方式是为了获得利养,这个发心是自私的。如果你发了菩提心,为了众生而想获得一些利养,通过这些利养来影响更多的人、度化更多的众生,这样不会有罪过。

  我们这些出家人,不要为了自己能生存或生活得更好去做这些事情。作为出家人,从你出家的那一天开始,是可以接受供养的,但这是有条件的。首先,戒律要清净,最起码没犯根本戒;其次,在戒律清净的基础上,自己尽心尽力地闻思修。有戒律清净的基础,有闻思修的功德,即使你接受再多的供养也是可以的,哪怕是十方所有的供养都由你一个人接受,也是有资格的,这是佛陀亲口所说。戒律有支分戒和根本戒,没有犯根本戒,这就是戒律清净。只是戒律清净还不行,还要有闻思修的功德。在闻思修方面,有的人精进,有的人不精进,无论精进或不精进,只要有闻思修的功德就行。出家人若具备这两个条件,是可以接受供养的。现在很多人不敢接受供养,自己可以按这个标准进行衡量。若是觉得自己戒律不清净,或者自己没有闻思修的功德,接受供养就是不如法的;如果你只是戒律清净,但是没有闻思修的功德,这样接受供养,将来要拿自己的血肉来还的。

  我们绝对不能以邪命的方式活着。前面所讲的那些邪命方式都是我们很容易犯的。比如,自己想得到恭敬和供养,然后在施主、信众面前说一些花言巧语,或给他们拿一些加持品等东西,这都是以邪命活。还有的人看中了别人的电脑:“这个电脑挺好……”或看中了别人的东西:“这个东西很好……”自己想得到,就说:“这个东西太好了,我就喜欢这个东西,我现在就缺这个东西;我现在在寺院干活,没有好电脑,缺电脑……”这就是侧面乞求。还有的人通过一些方便等渠道,想获得一些利益,这也是邪命活。这些都是不如法的,大家真的不要这样做,这都是没有必要的。如果你这样做,就是造业,将来要遭受恶果的。只要你自己守持清净的戒律,精进地闻思修行,人们都看到你有功德了,知道你值得尊敬,把你作为供养的对境,自然就会恭敬你、供养你。

  丑二、利养无有实质:

  梦受百年乐,彼人复苏醒,
  或受须臾乐,梦已此人觉,
  觉已此二人,梦乐皆不还。

  这是一个比喻。有一个人梦里在一百年当中享受快乐,醒来以后,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还有一个人梦里只是顷刻间感受安乐,梦醒后,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很显然,对清醒后的这二者而言,梦中拥有的快乐在醒时都是一去不复返。从梦境中醒来以后,梦中的快乐再也不复存在,再也不可能回来,两个人的内心可能一样空虚。也可以说,在梦境中享受快乐的过程都同样是如幻如梦的。

  我们也可以这样去理解:尽管一个是百年中,一个是片刻间,但是所享受的快乐和梦境没有差别,都是显而无自性的。

  若是仔细去观察,快乐和梦境是没有差别的。刚才在梦中享受快乐,现在醒来以后,梦境里的快乐都是假的,都不复存在。无论是百年中,还是片刻间,所享受的快乐都过去了,一去不复返,都是如幻如梦;若以智慧去观察,都是没有实质性的,都是显而无自性的,都是虚假的。

  寿虽有长短,临终唯如是,
  设得多利养,长时享安乐,
  死如遭盗窃,赤裸空手还。

  这也是比喻。在世间,有的人寿命长,有的人寿命短,有的人享受所谓的快乐的时间长一些,有的人享受所谓的快乐的时间短一些。到临终的时候,无论享受快乐的时间长,还是短,这些快乐都是带不走的。死了以后,对二者而言,快乐都一样过去了,内心都一样是空虚的。尽管享受快乐的时间可能有长有短,但是都如梦境一样,都是显而无自性。若是仔细观察,都是虚假的,都是无常的,所以没有什么可执着的。

  也许也有这种人,生前得到了众多的利养,长时享受安乐,但是当他面对死亡的时候,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如遭受强盗抢劫一般,丝毫利养也无权带到后世,只能赤手空拳、赤身裸体地离开人世。

  仔细思维一下,自己为什么想获得利养呢?也许你认为:“若是能得到利养,就可以在这个世间多活一段时间”。其实,生命有长有短,但是到临终的时候都是一样的,你所享受的快乐都如同梦境一般,是显而无自性的,都离不开无常。到死亡的时候,你一分钱也带不走,一切都带不走。这个时候,一切都过去了,不复存在,你空手离开这个世界,没有别的。

  也许你在世时能得到一些利养,也能长时间地享受安乐,但是到死亡的时候,这些世间的安乐、利养都如遭受强盗抢劫一样,什么也不能跟随你,你带不走任何东西,只能自己赤手空拳、赤身裸体地离开人间。这个时候,你在世时为了利养和世间的这些福报所造下的恶业,都会紧紧地跟随你,直到果报成熟。什么时候果报成熟,什么时候果报才结束,之前果报是不会结束的,也不会离开你的。

  大家真的好好思维一下,要明白“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我们应该利用人身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选择,应该有正确的取舍,这是很重要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返回 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菩萨行论》讲记(五十)
下一篇:《入菩萨行论》讲记(五十二)
 《入菩萨行论》讲记(九十一)
 《入菩萨行论》讲记(六十二)
 《入菩萨行论》讲记(七十四)
 《入菩萨行论》讲记(二十一)
 《入菩萨行论》讲记(九十二)
 《入菩萨行论》讲记(三十八)
 《入菩萨行论》讲记(九十八)
 《入菩萨行论》讲记(四)
 《入菩萨行论》讲记(九十四)
 《入菩萨行论》讲记(九十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389.问曰:一生菩萨,何以但生兜率天上,不生余处?[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成功的助缘—圣严法师与张怡筠、严长寿的对话 厘清生命的意义[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圆满的典范[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让阳光照进心灵之门[栏目:心生菩提树·佛理小故事]
 漫说《长阿含》(卷十)~C 三、释提桓因问经[栏目:界定法师]
 从药师如来的本愿探讨理想社会的建设[栏目:药师佛·文集]
 善待误解[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禅茶一味(胡春业)[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心起杀念,凶神现相[栏目:心念与命运·第1册]
 兴办僧学及居士佛学的崛起(麻天祥)[栏目:佛教与教育]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