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B 864经至866经,此三经阐述初禅。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14

  864经至866经,此三经阐述初禅。864经叙述比丘若具足初禅,则对于五阴会作正思惟,而离爱并得涅槃。其实这是对获得初禅的一种描述,初禅的境界是:“比丘若行、若形、若相,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如果达到初禅的境地后,便不会再对世间的那些名闻利养产生贪著。在865经中,叙述得初禅后,不久便会解脱欲、有、无明(三有漏)。866经称得初禅后,不久将于现法而得涅槃。当然,如果不能现法获得证涅槃,也可以通过五种涅槃而获得最终的涅槃。此五种涅槃是:

  1、中般涅槃,是指得不还果的圣果,于欲界命终后往生色界,而得涅槃;

  2、生般涅槃,指生色界后,而得涅槃;

  3、有行般涅槃,指往生色界后,经过一段时间,凭其加行勤修之力,而得涅槃;

  4、无行般涅槃,指往生色界后,虽无功行,也能凭其慧力而经许久,自会入涅槃;

  5、上流叶涅槃,指往生色界后,一层层、一重重地往上转生,最终获得涅槃。

  867与868经叙述二禅境地,对二禅的表述是:“若比丘如是行、如是形、如是相,息有观有觉,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第二禅具足住。”若对于世间生起厌离解脱心,则会逐渐趋向于涅槃。869经叙述三禅,“若比丘如是行、如是形、如是相,离贪喜舍住,正念正智,觉身乐,圣人能说能舍念乐住,第三禅具足住。”870经叙述第四禅的精神状态,“离若息乐,前忧喜已灭,不若不乐舍,净念一心,第四禅具足住。”

  871经、872经讲诸天的神力,其中872经讲到了有一天深夜,天空下起了小雨,然后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电光焰照”),继而倾盆大雨铺天盖地般地向人间扑来。佛陀对侍者阿难说:“汝可以伞盖覆灯持出。”在这样的恶劣天气里走出院门,佛陀必然有其深意。于是阿难即时受教,“以伞覆灯(护灯,以防止灯盏熄灭),随佛后行”。当走到一个地方,世尊不知为什么,他却微笑起来。佛陀为何独自发笑?所谓“世尊不以无因缘而笑”。于是佛陀道出原委,原来是佛陀看到了诸天也在一旁跟着帮忙给大家撑起了伞盖以“覆灯”。其中,梵天紧随于乔陈如之后,释提桓因(天帝释)紧随于摩诃迦叶,东方持国天王紧随于舍利弗之后,南方增长天王紧随于大目犍边之后,西方广目天王紧随于摩诃拘絺罗之后,北方多闻天王紧随于摩诃劫宾那之后。如此众多的天王为佛陀及诸大弟子们撑起伞盖,可见出家修行人是多么值得六道众生的推崇。所谓“头顶三尺有神灵”,可谓真实不虚!儒家主张“慎独”,即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要规规矩矩,切勿放逸懈怠。儒家讲“礼”,佛家讲“戒”,本质追求上是相同的。(4.16.)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C 873经叙述四种调伏众,分别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与优婆夷。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A 《杂阿含经》卷三十一的前三经,即861、862和863经讲诸天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H 1251经:本经叙述佛陀赞叹精进的比丘..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F 927经为释氏摩诃男向佛陀请教的相关问..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五)~A 一、雨势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E 589经:本经是佛陀对于财富的观点,即..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G 1170经:本经叙述何为“律仪”以及何..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T 1314经:本经叙述以“爱”为因而引起..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D 第288经(芦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A 1121经:本经叙述佛陀教导释迦族人们..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F 1137经与乞食法有关的话题。..
 漫说《杂阿含》(卷五)~F 第108经(西方比丘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十四[栏目:慧律法师]
 中观总义 第十课 破斥不合理的诤辩 能破正理[栏目:中观总义讲解·圆春法师]
 《妙法莲华经》浅释—信解品第四[栏目:法闻法师]
 佛法的健康观[栏目:惠空法师]
 印度唯识学派的传承体系[栏目:韩廷杰教授]
 不识字人能念佛当然也可以往生[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禅定要略[栏目:惠空法师]
 在国内如果不工作就不可能生活,不知道想一心禅修求解脱的人,怎样的做法才是适合的?[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栏目:王骧陆居士]
 亲友书 第十九节课[栏目:亲友书学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