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D 875~879经均叙述“四正断”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12

  875~879经均叙述“四正断”,故名其为“四正断经”。四正断又名四正勤——北传译为四正断,南传译为四正勤。经中列出了四正断的名称,但何谓四正断,并未给予十分详细的解释。“何等为四?一者断断,二者律仪断,三者随护断,四者修断。”在877经中,对于四正断分别有了简略的阐释,分别为:

  断断:“谓比丘已起恶不善法断,生欲、方便、精勤、心摄受,是为断断”;

  律仪断:“未起恶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名律仪断”;

  随护断:“未起善法令起,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名随护断”;

  修断:“已起善法增益修习,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为修断”。

  通过上面的经句,我们不难看出,四正断的核心部分实际上就是四句,即“已起恶法令断,未生恶法令不起;未生善法令生起,已生善法令增益”。而在879经中,对四正断又作了一些解释,其中对律仪断的叙述:“云何律仪断?若比丘善护眼根,隐密、调伏、进向;如是耳、鼻、舌、身、意根善护、隐密、调伏、进向,是名律仪断”;对于随护断:“若比丘于彼彼真实三昧相善守护持,所谓青瘀相、胀相、脓相、坏相、食不净相,修习守护,不令退没,是名随护断”,此处着眼于修定,并在定中树立起不净观,重点是对色身的观想以及对饮食贪欲的观照;而关于修断:“若比丘修四念处等,是名修断”,则主要着眼于四念处的修习,其他诸如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道支、四道、四法句等,皆可列为修习之中。

  关于四正勤,参考一下相关资料(《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主要表述为:

  1、为断已生之恶法而一心勤精进。即于念处观时,若有懈怠心、五盖等诸烦恼覆蔽心,使远离信等五种善根,为断除这类已生之恶,须一心勤精进,以方便除断。

  2、为使未生之恶法不生而一心勤精进。即于念处观时,懈怠心、五盖等烦恼心虽未生,因恐其后生起而遮蔽信等五种善根,遂一心勤精进,方便遮止使令不生。

  3、为使未生之善法生起而一心勤精进。即于念处观时,为使未生起的善根生起,一心勤精进而方便修习,使彼善根生起。

  4、为使已生善法增长而一心勤精进。即于信等善根生起时,为使之增长而勤精进方便修习,令无退失而得以增长成就。

  前两种可以说是完全意义上的“断”,即令恶法断灭(止恶);后两种也许称为“勤”更为合适,即勤修善法(修善)。(4.18.)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E 880经~882经,此三经叙述不放逸的功德。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C 873经叙述四种调伏众,分别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与优婆夷。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A1 一、念身经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N 1347经:本经叙述舍利弗述说三昧之法味..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B 二、福田经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B 二、头那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G 第292经(思量经):叙述若次序思量观察..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D 第346经:本经叙述佛以十种三法,为诸比..
 漫说《中阿含》(卷一)~B 二、昼度树经
 漫说《中阿含》(卷十一)~A 一、七宝经
 漫说《杂阿含》(卷八)~G 第209经(六触入处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J 第246经(七年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为什么有些人的修行能顺缘具足,十分圆满,而有些人却违缘重重,修行无法成功?[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一个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人,他会散乱念佛吗?反过来,一个泛泛悠悠念佛的人能够说是具足信愿吗?望法师开..[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长部30经 相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长部]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八章)[栏目:南怀瑾居士]
 法的抉择[栏目:葛印卡老师文集]
 增支部1集95经[栏目:增支部1集]
 No Ajahn Chah《019》[栏目:何来阿姜查 No Ajahn Chah]
 The Sermon On Charity[栏目:The Gospel Of Buddha]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四、公案 — 求我空智 前言[栏目:善祥法师]
 我执不破,不能超越轮回[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