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D 875~879经均叙述“四正断”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52

  875~879经均叙述“四正断”,故名其为“四正断经”。四正断又名四正勤——北传译为四正断,南传译为四正勤。经中列出了四正断的名称,但何谓四正断,并未给予十分详细的解释。“何等为四?一者断断,二者律仪断,三者随护断,四者修断。”在877经中,对于四正断分别有了简略的阐释,分别为:

  断断:“谓比丘已起恶不善法断,生欲、方便、精勤、心摄受,是为断断”;

  律仪断:“未起恶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名律仪断”;

  随护断:“未起善法令起,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名随护断”;

  修断:“已起善法增益修习,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为修断”。

  通过上面的经句,我们不难看出,四正断的核心部分实际上就是四句,即“已起恶法令断,未生恶法令不起;未生善法令生起,已生善法令增益”。而在879经中,对四正断又作了一些解释,其中对律仪断的叙述:“云何律仪断?若比丘善护眼根,隐密、调伏、进向;如是耳、鼻、舌、身、意根善护、隐密、调伏、进向,是名律仪断”;对于随护断:“若比丘于彼彼真实三昧相善守护持,所谓青瘀相、胀相、脓相、坏相、食不净相,修习守护,不令退没,是名随护断”,此处着眼于修定,并在定中树立起不净观,重点是对色身的观想以及对饮食贪欲的观照;而关于修断:“若比丘修四念处等,是名修断”,则主要着眼于四念处的修习,其他诸如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道支、四道、四法句等,皆可列为修习之中。

  关于四正勤,参考一下相关资料(《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主要表述为:

  1、为断已生之恶法而一心勤精进。即于念处观时,若有懈怠心、五盖等诸烦恼覆蔽心,使远离信等五种善根,为断除这类已生之恶,须一心勤精进,以方便除断。

  2、为使未生之恶法不生而一心勤精进。即于念处观时,懈怠心、五盖等烦恼心虽未生,因恐其后生起而遮蔽信等五种善根,遂一心勤精进,方便遮止使令不生。

  3、为使未生之善法生起而一心勤精进。即于念处观时,为使未生起的善根生起,一心勤精进而方便修习,使彼善根生起。

  4、为使已生善法增长而一心勤精进。即于信等善根生起时,为使之增长而勤精进方便修习,令无退失而得以增长成就。

  前两种可以说是完全意义上的“断”,即令恶法断灭(止恶);后两种也许称为“勤”更为合适,即勤修善法(修善)。(4.18.)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E 880经~882经,此三经叙述不放逸的功德。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C 873经叙述四种调伏众,分别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与优婆夷。
 漫说《长阿含》(卷二十一)~A 九、世记经·二灾品
 漫说《杂阿含》(卷三)~O 第82经~第87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E 1028经:本经主旨:如何保持正念和正..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九)~E 从1084经到1103经,基本上都是叙..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A 1023经:本经重点述说临终得脱之六相..
 漫说《中阿含》(卷十四)~B 二、大善见王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N 1307经:本经赞誉修习八正道所成就的..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U 1356经:本经叙述沙弥与比丘之间以偈应..
 漫说《杂阿含》(卷四)~M 第102经(领群特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E 第549经(迦梨经):本经是居家优婆夷与..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行论讲记》第一册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第二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法融 (牛头禅师)[栏目:高僧大德的故事]
 11.对佛陀最诚敬的供养[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栏目:杨惠南教授]
 你想知道鬼是甚么吗[栏目:宣化上人]
 福德日记4月23日─认识缘起[栏目:福德日记]
 随缘销旧业 任运着衣裳——王雷泉教授访谈录[栏目:王雷泉教授]
 禅宗的诗学话语体系[栏目:吴言生教授]
 语言艺术[栏目:消除烦恼的方法·智慧100]
 初学者尚未证悟觉性,如何在禅修中初步呈现明分?[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