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886经(三明经):此三经均叙述“三明”,故而合并称为三明经。884中的“无学三明”,就是无学位的三种明,即至无学位时(阿罗汉)除尽愚暗,于三事通达无碍的智慧神通。“何等为三?无学宿命智证通、无学生死智证通、无学漏尽智证通”。从这里我们发现,三明就是阿罗汉六神通中的三通,即宿命通、天眼通和漏尽通。此三通分别为:
(1)宿命智证通:即宿命明,指明白宿世住处、种姓等的智慧,乃对治前中后三际中的前际愚。
(2)生死智证通:即天眼明,指知道未来世的有情死此生彼的智慧,对治后际愚。
(3)漏尽智证通:即漏尽明,是证知断尽有漏烦恼、离开生死系缚的智慧,对治中际愚。
故而在884经中有一偈,所谓“观察知宿命,见天恶趣生,生死诸漏尽,是则牟尼明。其心得解脱,一切诸贪爱,三处悉通达,故说为三明”。而885经则是对无学位三明进行详解。886经叙述两种三明,即婆罗门所谓的三明与佛陀所说的三明。两种三明之间的差别是相当巨大的。
婆罗门三明:“婆罗门父母具相,无诸瑕秽;父母七世相承,无诸讥论;世世相承,常为师长,辩才具足;诵诸经典、物类名字、万物差品、字类分合、历世本末,此五种记,悉皆通达;容色端正,是名婆罗门三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婆罗门三明”,就是血统纯正、精通吠陀与容貌端正(婆罗门肤色白净)。符合此三项标准,便是三明。
佛陀三明:“贤圣知见,坚圣法、律真实三明”,具体表现为拥有无学的宿命通、天眼通与漏尽通。
婆罗门的三明与佛陀所说的三明,其主要的区别在于,一个强调“名字三明”,一个强调“真实三明”。所谓名字三明,也就是并不具有实质意义的三明,即便是血统纯、经典熟、容貌正,又能怎么样呢?并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对解决个人烦恼乃至生死问题,可以说没有半点帮助。而佛陀的“真实三明”,之所以称作“真实”,就是此三种神通对于我们的修习确实有着实实在在的帮助,没有半点玄谈,完全真实不虚。不过凭心而论,在古印度这样一个对种姓十分在意的国度,婆罗门三明的确很有市场,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拥有一个纯正的婆罗门血统,比起那些富甲天下的商人们可以说自豪多了,就连一个国王刹帝利们都对婆罗门的纯正血统青睐有加。从普通民众的角度而言,虽说众姓一律平等,但是当他们看到白肤白净、高鼻梁、气质佳的婆罗门种姓时,心里总不免有着些须的自卑与失落。这就是现实的人性,这就是现实的不平等,任何人都无法藐视它或超越它。(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