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G 887经至889经三经主要叙述何为“信”。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97

  887经至889经三经主要叙述何为“信”。有一位婆罗门来到佛陀前,自称他的名字叫“信”。这里就提到一个名字之“信”与真实之“信”的区别。光名字中有“信”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将“信”的内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才是。因此佛陀说:“所谓信者,信增上戒、施、舍、慧,是则为信,非名字是信也。”而889经则叙述“等起”,所谓“夫等起者,谓起于信,起戒、闻、舍、慧,是为等起,非名字为等起也”。而这里的“等起”,似乎可以理解为某种动力产生的主因或主导。一般将“等起”视为一种增上缘,谓“思之心所”为生起一切之因;以其能引生身语二业,并于第二刹那以后即与彼身语业同时俱存。又可细分为因等起与刹那等起两种:一为因等起,谓造业时,意业在前为因;以能引生业,又以对应于其后所生之果,故称之为因。二为刹那等起,谓造业时之心、心所与业同一刹那而起。此外,或称因等起为“转心”,称刹那等起为“随转心”。名字只是一个符号或代号,而将名字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落实,那尚有很长的一段山路需要我们去跋涉。

  890经叙述无为法及无为道迹。

  无为法:“谓贪欲永尽,嗔恚、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无为法。”

  无为道迹:“谓八圣道分。”

  关于什么叫“无为法”,我想很难用一两句话所能解释清楚,《大毗婆沙论》对此解释说“若法无生无灭,无因无果,得无为相,是无为义。”《俱舍论》称“言无事者谓无体性。毗婆沙师不许此释。若尔彼释事义云何?(中略)说因名事,显无为法都无有因。是故无为虽实有物,常无用,故无因无果。”所谓“无生无灭,无因无果”,乃是无为的基本特征,的确难思难议,用世间的逻辑推理肯定无法演绎下去。我个人觉得还是佛陀在本经中说得更为直截了当,那就是将贪嗔痴三毒乃至“一切烦恼永尽”,这就叫无为法。离开了一切烦恼的束缚,得到了最终的绝对的超脱,此时谈不上造业与因果,故而就是“不生不灭”。《般若心经》中所谓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实际上就是一种无为境相。至于如何去修习无法法,佛陀在此明确说是修习八正道。(4.21.)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H 891经名为“毛端经”,是佛陀以毛端之譬,来形容所断与未断。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F 884~886经(三明经):此三经均叙述“三明”
 漫说《杂阿含》(卷九)~F 236经(清净乞食住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D 第64经(优陀那经)
 漫说《杂阿含》(卷六)~A 第111经(有流经)
 漫说《长阿含》(卷三)~B 四大教法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F 第550经(离经):经中叙述若圣弟子念于..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I 第624经阐述有关修习四念处的一些次第..
 漫说《长阿含》(卷十五)~E 十六种事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M 1052经、1053经讲述“恶法”与“..
 漫说《杂阿含》(卷四)~F 第94经(僧迦罗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C 924经叙述世间恶马八态及恶丈夫八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良好的素质来自良好的习惯[栏目:万行法师]
 《入菩萨行》讲解 第四品 不放逸[栏目:久美多杰堪布]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九回 拜休舍优婆夷[栏目: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三千有门颂浅释[栏目:张秉全居士]
 前行讲记 第一百八十讲 普贤上师言教-皈依-皈依之分类-诚信2-觉姆成就[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净空法师法语精华录-菩提心篇[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五明[栏目:郭元兴教授]
 83 树的根[栏目:活得快乐]
 慢的生活艺术[栏目: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
 中论释 一、观因缘品[栏目:中论释]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