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E 第926经是佛陀对诜陀迦旃延的开示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23

  第926经是佛陀对诜陀迦旃延的开示,即将比丘与良马作一番对比:比丘不应有贪欲,如良马不贪粮食,唯念驾乘。佛陀实际上就是在告诫迦旃延:应修真实禅,莫修强良禅:“当修真实禅,莫习强良禅,如强良马,系槽枥上,彼马不念:我所应作,所不应作,但念欲草。”什么叫强良禅?若从字面上看,似乎是表面勉强保持宁静,其实内心已处于十分散乱的状态。若从义理而言,该禅是顺随五盖而修习禅定,与出离、如实知并不相应。而与强良禅相对应的即“真实禅”,即依所缘修禅,然后能超越所缘。修真实禅而弃强良禅,就是在教导弟子把握修禅中的核心要领。就好像“强良马”(野马,未被调伏之马)与“真生马”,它们的差别在于:强良马并不是把心思放在自己该干的事情上,即系念于驾乘,如何跑得更快更稳,如何使主人更加满意,而是将全部心思集中到槽枥之中的粮草,老是琢磨着什么时候能回到那些甘甜丰盛的粮草面前美美地吃上一顿。而真生马却正好相反,虽有丰美的水草摆在眼前,却并不是非常地欢喜,其满脑子所想念的,便是“驾乘之事”。

  作为比丘也是这样,所谓“不念贪欲缠,住于出离如实知,不以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缠)而求正受(禅定)”。比丘除了不依五盖而修禅外,同时还要不依六大(地、水、火、风、空、识)而修禅,乃至不依非想非非想而修禅。

  在具体的修法上,佛陀主张:“比丘于地想能伏地想,于水、火、风……非想非非想入处想。此世他世,日、月、见、闻、觉、识,若得若求,若觉若观,悉伏彼想”,这便是真实禅,即上面我们所讲的依所缘修禅(如六大、四禅定等),而能超越所缘,此即佛陀所讲的“于地想能伏地想”(乃至“悉伏彼想”)的真正用意。如果我们依于地想,却不能伏于地想而是围着地想打转,那么永远谈不上更高次第的禅定。(6.6.端午节)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F 927经为释氏摩诃男向佛陀请教的相关问题(信、戒、闻、施、证)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D 925经乃为八种德经,此经重点叙述良马八德及比丘八德。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O 1308经:本经叙述佛破斥魔附天子诸邪..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三)~C 604经(阿育王因缘经)
 漫说《长阿含》(卷六)~B 佛陀的宇宙观以及人类起源观
 漫说《杂阿含》(卷五)~E 第107经(长者经)
 漫说《杂阿含》(卷七)~C 第149经~第171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H 1155经叙述一位叫“违义”的婆罗门,..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四)~B 二、念处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五)~B 1208~1211经:此四经是佛弟子婆..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D 958经~964经:此七经均为婆蹉种的..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M 1306经:本经叙述佛陀与阿难于天子面..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光普照[栏目:宣化上人]
 中部135经 业分别小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我诵经时会哭,是什么原因呢?[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如来因业制戒[栏目:戒律学研究]
 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保定刘建才居士[栏目:大音希声]
 听到身体的脉搏在波动[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北传大乘佛教的起点--纪元后西北印以“释迦佛”为中心的思想、造像与禅法(赖鹏举)[栏目:大乘佛教理论]
 动中禅简介[栏目:正念动中禅]
 随力助人,不计多寡[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金刚经》感应事迹 临终瑞相[栏目:金刚经感应事迹]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