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D 958经~964经:此七经均为婆蹉种的出家人请教佛或佛大弟子的相关问题。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68

  958经~964经:此七经均为婆蹉种的出家人请教佛或佛大弟子的相关问题。958经是婆蹉种的出家人至目犍连尊者处,问“如来有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问题,事实上佛陀对这些问题是从来不会予以回答的。佛陀为什么不回答呢?因为在佛陀看来,在没有搞清楚五阴以及其集灭彭泽患离等问题之前,回答这些问题纯粹是一种徒劳。当我们把五阴的问题彻底搞清楚了,就不会去在如来生死问题上纠缠不清了:“如实知故,于如来有后死则不然,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则不然,甚深广大,无量无数,皆悉寂灭”。959、960经与958经大体相同。

  961经是婆蹉种请教佛陀:“云何,瞿昙!为有我不?”佛陀再三没有回答。这位出家人见佛陀再三保持沉默,觉得很没趣,便只好离去。此时阿难正在佛后执扇,于是阿难问:“世尊!彼婆蹉种出家三问,世尊何故不答?岂不增彼婆蹉种出家恶邪见,言沙门不能答其所问?”意思是如果一直不予回答,可能会招致人家的诋毁之心,认为这位大和尚连一些基本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事实上佛陀很是高明,他对阿难说:

  “我若答言有我,则增彼先来邪见;若答言无我,彼先痴惑岂不更增痴惑?言先有我从今断灭,若先来有我则是常见,于今断灭则是断见。如来离于二边,处中说法,所谓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生,谓缘无明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佛陀这段回答十分经典。从这段经文我们明显地看出,佛陀的保持沉默,远远比回答的效果要好得多。这位婆蹉种出家人的问题是“为有我不”,也就是这个“我”是否真实在。如果回答说“是”,这本身就是一种邪见;如果回答说“无我”,可能人家会更加摸不着头脑,徒增疑惑,一定会说,先前认为有我,从今以后就变成没我了(我之断灭)。我们知道,“有我”落于常见(身心常住不灭),“无我”落于断见(认为是一期生命,死后什么都没了,从根本上否定轮回)。如来从来不会落于两端,故而如来既不说有,也不说无,所行的乃是中道。这个中道,就是我们常说的因缘相依所生法。

  662经乃是婆蹉种问佛:“云何瞿昙作如是见、如是说:世间常,此是真实,余则虚妄耶?”佛陀对这种说法予以否认,说他从来没有说过类似的话,因为这种见解是“倒见”、“观察见”、“动摇见”、“垢污见”、“结见”。正因为这些不正确的知见,才导致我们的苦、阂、恼、热,使愚痴无闻凡夫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随之而生。而如来之见便是如实知见四圣谛,唯有四圣谛乃是如来知见,其余皆为颠倒邪见。当我们一旦达到解脱,便所谓“生者不然,不生亦不然”。佛陀作譬道:“犹如有人于汝前然火,汝见火然不?即于汝前火灭,汝见火灭不?”婆蹉回答“是”;佛问“向者火然,今在何处?为东方去耶?西方、南方、北方云耶?”婆蹉回答说“若有于我前然火,薪草因缘故然;若不增薪,火则永灭,不复更起。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去者,是则不然。”此时婆蹉的回答,算是比较正确,这就是火依薪草而燃,当薪草烧完了,火自然就熄灭;如果不断地朝火里添薪,那么火就会一直燃烧下去,这就便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因缘和合道理,即“色已断已知,受想行识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无复生分,于未来世永不复起”。经中与后面的963经都是提到了十四无记,此十四无记的主要内容为:

  1、常、无常、常无常、非常非无常;

  2、有边、无边、边无边、非边非无边;

  3、命即是身、命异身异;

  4、如来有后死、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

  以上分为四类,共计十四个小类。

  964经是婆蹉种请教佛陀有关善与不善法,以及比丘、优婆塞的各自果位。

  1、婆蹉问:“有善不善法耶?”

  佛言“有”,主要有:

  贪、瞋、痴为不善法,离贪、瞋、痴为善法;

  十恶行为不善法,十善行为善法;

  邪见为不善法,正见为善法。

  2、问:“颇有一比丘于此法、律得尽有漏,无漏心解脱,乃至不受后有耶?”

  佛回答说不仅有一比丘(比丘尼),哪怕是数不清多众多比丘(比丘尼),都可以达到“不受后有”(四果阿罗汉)的修持果位。不过像诸如优婆塞一般最高成就阿那含的果位(断五下分结)。在本经中,佛陀提到了修持“止观”法门,“有二法,修习多修习,所谓止观。此二法修习多修习,得知界、果,觉了于界,知种种界,觉种种果”。(6.24.)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E 965经名叫“郁低迦经”,郁低迦是位外道的出家人,有一次他请教佛陀...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C 957经叙述命与身的关系,重点为“意生身”一词。
 漫说《杂阿含》(卷三)~A 第59经(生灭经)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二)~C 三、调御地经(198)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D 716经叙述比丘若不正思惟,则四正勤不..
 漫说《杂阿含》(卷二)~H 第44经(系著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C 第416经~418经(受持经):受持四圣..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F 976经、977经:此二经记述尸婆外道..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A 第537~545经:此九经皆叙述四念处,..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J 1119经:本经叙述天帝释与阿修罗王各说..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C 1327经、1328经:此二经叙述鬼神劝..
 漫说《杂阿含》(卷五)~C 第105经(仙尼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守规矩[栏目:六祖坛经说什么]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第十七:诸佛称名赞叹愿[栏目: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居士传五十一[栏目:居士传]
 天人五衰[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因改变了,果自然就变了[栏目:达真堪布]
 佛陀的“应该”[栏目:坦尼沙罗法师]
 无知始于当下[栏目:宗萨钦哲仁波切]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七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六集]
 四分律 解说[栏目:四分律·白话文]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50-151卷[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日常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