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K 1120经:本经叙述天帝释修忍辱行,并迫使阿修罗王立下誓约。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50

  1120经:本经叙述天帝释修忍辱行,并迫使阿修罗王立下誓约。

  天帝释是一位虔诚的佛弟子,曾经在佛陀面前受戒:“乃至佛法住世,尽其形寿,有恼我者,要不反报加恼于彼。”这个戒,实际上就是忍辱之戒。忍辱有三种形象,即不忿怒、不结怨、心不怀恶意。寒山与拾得两位大师可谓忍辱高手,寒山曾经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回答说“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所谓“忍”、“由”、“耐”等,便是忍辱行的常见方法。拾得大师还有更高明的,即“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此种忍辱波罗蜜,拾得称之为“妙中宝”。看来,天帝释在佛陀的潜移默化之中,终于领悟到忍辱的妙用——它是平息世间一切恩怨情仇的灵丹妙药。

  阿修罗王听说天帝释在佛陀那里归受了忍辱戒,便开始兴奋起来,立马“手持利剑,逆道而来”,前来挑衅滋事。阿修罗王还没等冲到天帝释宫殿中,便被天帝释运用神通将其五花大绑,浑身顿时动弹不得。阿修罗王顿呼冤枉,指责天帝释说话不算数:“你不是说乃至佛法住世,尽其形寿,有恼我者,必不还报吗?”帝释天说这话我的确说过啊,但是你是“自住受缚”,即被自己的嗔恨与贪嫉给束缚住了,阿修罗王等于是自我束缚。如何才能不受束缚并自我解放呢?便是要“当如法作”,即自我起誓,从此以后坚决断除贪嫉嗔恚的毛病习气,再也不会主动挑起事端战斗。阿修罗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对天发誓:“贪欲之所趣,及嗔恚所趣,妄语之所趣,谤毁贤圣趣;我若娆乱者,趣同彼趣趣。”阿修罗发誓说:如果我再胆敢“贪欲”、“嗔恚”、“妄语”、“谤毁贤圣”以及主动娆乱天帝释的话,死后便会堕入恶趣之中。比阿修罗还要倒楣的是哪种“趣”呢?大约是地狱、恶鬼和畜生之趣。从这里可以看出,阿修罗尚算不得真正的恶趣,在六道中可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从天帝释的行为之中我们不难看出,修忍辱行,并不是什么都得忍着,什么都无所作为。寒山拾得大师的忍辱波罗蜜,可以说“绝对的和平主义”,类似于若别人打我的左脸,我还要将右脸递上去,热烈欢迎他人接着抽打。等到别人打累了,打烦了,自然就不打了,从而获得了和平。这是一种圣贤般的高妙境界,吾辈乃平常泛泛之辈,岂可望其项背?但我们学习古人,大约并非拟古原样照搬,而是学习其淡泊无争的处世精神。比如丹霞禅师烧佛烤火取暖,今人又有几人胆敢效仿之?天帝释所修之忍辱行较之拾得大师所修忍行,主要是情境不同,方法也略有差异。我个人以为,拾得之忍辱行,我们似侧重汲取之神,有些事可以睁一眼闭一眼,甚至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而在有些大是大非面前,则绝对不能装糊涂打马虎眼。比如当阿修罗提剑向天帝释直奔而来,此时若不理不睬听之任之,后果便极难料想。从这个立场上讲,修忍辱行,不是无所作为;相反,它是让我们有所为且有所不为。我想,这才是修忍辱行的精神实质所在。(10.23.)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A 1121经:本经叙述佛陀教导释迦族人们应奉持斋戒。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J 1119经:本经叙述天帝释与阿修罗王各说一偈,并由佛点评。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R 1312经:本经叙述比丘当断几法、当舍..
 漫说《杂阿含》(卷三)~M 第80经(法印经)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Z 1362经:本经叙述我们在临终之前,当储..
 漫说《杂阿含》(卷一)~F 第26经:什么样的出家僧人有资格被称作“法..
 漫说《杂阿含》(卷十)~K 第270经(树经):本经重点是教导我们修习..
 漫说《杂阿含》(卷十八)~C 第497经(举罪经):本经要点是检举他人..
 漫说《杂阿含》(卷十)~F 第264经(小土抟经):佛陀以小土抟为喻,..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A 第919经(良马经):本经叙述世间三种..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C 第838经阐述四食对于四大的滋养。..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F 第591经:本经叙述有一位优婆塞于大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精勤得财富[栏目:精进]
 ‘学佛三要’导读[栏目:黄国达居士]
 难念的经[栏目:禅门一念·传灯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五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第二章 第四节 自然任运、自解脱、自生自明、消融[栏目: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四十一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宁玛派与普贤法身之说[栏目:尕藏加教授文集]
 第一篇:初修导引 参、起修基础 五、参访开示[栏目:智敏慧华上师开示录·圆觉心法指归]
 《宗镜录》的根本思想在五台山系华严思想(小岛岱山)[栏目:华严文集]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4[栏目:智海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