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E 1149经:本经记述波斯匿等王就五欲问题向佛陀请教。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50

  1149经:本经记述波斯匿等王就五欲问题向佛陀请教。

  对于世俗男女来说,都会有“七情六欲”。七情是指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以及人相欲。七情不好控制,人总是会“让我欢喜让我忧”,很难避免;六欲就更不用说了,我们总想着穿好点吃好点,也是人之常情。所以说七情六欲大体上将我们人类的各种情绪欲望的总体概括。

  这里的“五欲”,是指“色、声、香、味、触”,也就是六境中的前五境。因为此五境会使得我们生起各种贪著的情欲,故名五欲。此五欲内容为:

  1、色欲,指爱着于男女端庄形貌及世间宝物等种种妙色。

  2、声欲,指爱着于娇媚妖词、淫声染语、丝竹弦管等声。

  3、香欲,指爱着于气味芬芳之物,以及男女身体气味。

  4、味欲,指爱着于酒肉珍肴、甘甜酸辣的美食。

  5、触欲,指爱着于冷暖细滑、轻重强软、名衣上服、男女身分等物。

  对于出家人而言,五欲当然要远离的,比如《佛遗教经》中佛陀对弟子们说:“汝等比丘,己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但是对对生活在世俗中的红男绿女而言,远离五欲既不现实,也无绝对的必要。在本经中,波斯匿王就五欲的话题,与七位国王及各位大臣在一起探讨。探讨的主题是“五欲之中,何者第一”,也就是哪种欲最好。

  事实上这样的探讨可以说属于毫无意义的“戏论”。因为从世俗而言,大家都各有偏好,你喜欢音乐,他喜欢喝酒,我喜欢穿着打扮,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对于喜欢喝酒的人而言,他可能会认为“世上唯上美酒好”,躺在醉仙乡里,那是多么美妙惬意的事呀!所以大家对于五欲都各有各的观点,不可能达成绝对的一致意见,故而座中有人说“色最第一”,也有人说“声、香、味、触”为第一。大家讨论到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竟无定判”,只好请佛陀作最终裁决,“如世尊说,当共忆持”。

  佛陀对七位国王说:“各随意适,我悉有余说。以是因缘,我说五欲功德。然自有人于色适意,止爱一色,满其志愿,正使过上有诸胜色,非其所爱,不触不视,言己所爱最为第一,无过其上。如爱色者,声、香、味、触亦皆如是。”每人都有固有的认知排他性,比如说唐玄宗独爱杨贵妃,“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杨贵妃未必就比其他嫔妃好看到哪儿去,而是缘于明皇的偏好,即“言己所受最为第一,无过其上”。天下父母都觉得还是自己的孩子好,哪怕孩子明明有不良恶习,做父母的往往都会熟视无睹。

  值得留意的,在本经中,佛陀并没有对七位国王的观点作出明确批评,而是说他们的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从世俗而言),但是都存在问题,因为他们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看某一问题,既不全面也不客观。正如盲人摸象,无论是柱子是一堵墙均有道理,然而我们总不能说大象只是一根柱子或只是一堵墙。怎么样才是客观公允的呢?即从世间而言,五欲当然有其存在并且为大众贪著的合理性;然而从出世间而言,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最终摆脱掉的。“如净水莲华,清净无瑕秽”,莲华生长于淤泥(五欲),却远比淤泥清净。反过来说,莲华清净无染却源自于污泥,即污泥是孕育清净的天然温床。故人间佛教思想的一个很重的特点便是“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增一阿含》),印顺法师据此得出结论:“真正的佛教,是人间的,唯有人间的佛教,才能表现出佛法的真义。”(《人间佛教绪言》)既然在人间成佛,总难免与五欲打交道。在五欲的熏练中成就佛道,则更具人性化意义与现实的普世价值。(11.20.)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F 1150经:本经记述佛陀教导波斯匿王如何减肥。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D 1148经:本经是佛陀教导波斯匿王鉴别真假阿罗汉的方法。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A 第343经(浮弥经)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W 1358经:本经分别叙述贫士之愿与比丘之..
 漫说《杂阿含》之《杂阿含经》内容综述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D 974经:此经叙述补缕低加外道与舍利弗..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A 1294经:本经叙述无欲远胜于得欲。..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Y 1360经、1361经:此二经叙述俗人与..
 漫说《杂阿含》(卷八)~J 第213经(法经):本经叙述二法与三受。..
 漫说《长阿含》(卷十八)~A 一、世记经·閰浮提州品
 漫说《长阿含》(卷五)~B 四无量心与典尊的出家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E 845经和846经所述为五种恐怖。..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109经 顺于结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十住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六、十住品第十五》节录[栏目:梦参法师]
 学佛问答 第八四卷[栏目:学佛问答·净空法师解答]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义要释 释题[栏目:唐普式居士]
 为什么每月初一、十五要敬香,礼佛?有什么渊源吗?[栏目:传统香道]
 让烦恼走远[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摄大乘论 第141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信心的增长也离不开调伏内心[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佛法之真精神[栏目:太虚法师]
 陈兵[栏目:当代佛教学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