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B 1165经:重点叙述年轻比丘如何摄护诸根。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32

  1165经:重点叙述年轻比丘如何摄护诸根。

  在释尊住世期间,古印度很多国王都崇信佛教,或者对佛教抱有好感并给予诸多扶持。婆蹉国的国王名叫优陀延那,这位国王虽不能称作是虔诚的佛教信徒,但是他对佛教很感兴趣,也非常有好感。可以说,在当时大国林立的周边地域环境中,所有国王都面临着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无外乎来自两方面,一是国内政局,包括政局动荡、民生水平的改善以及权力的分配与角力,甚至还包括王宫内的权力斗争。第二种压力来自于外部,即当时战国分立,不少大国都野心勃勃,一心想做传说中的“转轮圣王”,并时不时地发动旷日持久的兼并战争。我们有时候看中国历史,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权斗争始终围绕着两种主要矛盾来进行,一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割剧之间的矛盾,从周朝开始一直到近代的军阀混战,持续了几千年;二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这种斗争从秦朝发韧,一直到明初解决,从此相权彻底臣服于皇权。当我们在看古印度史时,这两种矛盾斗争也同样存在着,比如说阿阇世王所进行的统一兼并战争,一些国家拥有实力的大臣专权,将国王视作傀儡的事件也比较常见。而在古印度的大多数国度,国王的权力似乎很有限,国王与大臣分享政权,共同治国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与中国皇帝的一人坐大,是完全不相同的。

  正因为国王们似乎并不能完全享受太平日子,很多国事家事都需要他去拍板决策,所以在繁忙之余,总需要片刻的宁静与思索。有一天,优陀延那国王前往拘睒弥国的瞿师罗园,拜访了著名高僧宾头卢尊者,并请教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约困扰了国王很久,所以一定要当面向尊者请教清楚:“何因何缘新学年少比丘于此法、律,出家未久,极安乐住,诸根欣悦,颜貌清净,肤色鲜白,乐静少动,任他而活,野兽其心,堪能尽寿,修持梵行,纯一清净?”这段话的大意是:这些年青比丘在出家之前可以说是生龙活虎,个个精神十足,而且也特别贪玩;可是出家之后却一反常态,都安守本分,话少了,再也不喜欢闹腾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比丘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其实婆蹉王的真实意图是对比丘们的私生活产生了一些好奇,比如说年轻小伙子一般都是血气方刚,见到女孩子都很喜欢,尤其是见到那些年轻貌美的女孩子,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有时还会主动跑上去献殷勤。宾头卢尊者是觉悟的阿罗汉,他当然明白国王问话的真实用心,于是他回答说:“如佛所说,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为比丘说:汝诸比丘!若见宿人(老妇人),当作母想;见中年者,作姊妹想;见幼稚者,当作女(儿)想。以是因缘,年少比丘……纯一清净。”这是一种佛家的伦理观想,目的是要灭除自己的贪欲,主要是对治淫欲。

  坦率地说,将眼前的女人作母想、姊妹想以及女儿想,在一定的情况下(比如根基相当不错的)肯定有效果的;可是对于欲望比较强烈的,这种观想可能就失去了作用。所以国王问:“当于尔时,心亦随起,贪欲烧燃、嗔恚烧燃、愚痴烧燃,要当更有胜因缘不?”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肯定是有的。什么办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净观”。不净观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人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解,所谓“此身从足至顶,骨干肉涂,覆以薄皮,种种不净充满其中”。由不净观而对治淫欲,也是习禅中常用的一种观法。但是如果这种观法仍是不起效,所谓“人心飘疾”,该怎么办呢?于是尊者宾头卢转述佛陀的教诫回答说:“应当守护根门,善摄其心”。具体做法是:“若眼见色时,莫取色相,莫取随形好,增上执持。若于眼根不摄敛住,则世间贪、爱、恶不善法则漏其心,是故汝等当受持眼律仪。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复如是,乃至受持意律仪。”这就是正确处理六根与六境之间的关系。眼为先,意为后,所谓眼不著色意不著法,所谓守根摄心,方能摄伏欲望。可以对于那些欲望特别强烈的人,该怎么办呢?这使我想起了藏传佛教中的“欢喜佛”。欢喜佛的本意是“以欲制欲”,大约也是属于一种对治淫欲的观法或修法,应该没有问题。但是若这个“度”把握得不好,便可能会发展成“纵欲”,或所谓的“男女双修”制造华美的藉辞,那就大大地不妙了。(12.7.)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C 1166经:本经叙述触与受的关系。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A 1164经:本经思辨性比较强,主要阐述二边与中道等义。
 漫说《中阿含》(卷七)~B 二、象迹喻经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E 1330经:本经叙述并赞叹舍利弗的堪忍之..
 漫说《杂阿含》(卷二)~E 第41经(五转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五)~F 1218经~1220经:此三经是婆耆舍..
 漫说《中阿含》(卷四)~A 一、师子经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九)~D 四、小空经(190)
 漫说《中阿含》(卷四)~D 断惑证真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G 1151经至1154经:此四经分别叙述..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C 第345经(集生经):本经为佛陀用偈问舍..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D 1181经:本经记述佛陀为天作婆罗门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The Power of Mindfulness:An Inquiry into the Scope..[栏目:Nyanaponika Thera]
 成佛的根本是什么?[栏目:净界法师]
 欢喜布施[栏目:隽永故事]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十三[栏目:慧律法师]
 梦中梦因果问答 64 什么业力让七哥被电触死?为什么他往生了...[栏目:梦中梦因果问答-泰国高僧]
 风中灯苗喻:人生无常[栏目:净宗譬喻·净宗法师开示集]
 印光大师朝五台(昌莲)[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验心[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五)灵通妙用 10.雄尊德性[栏目:善祥法师]
 念佛,念人与念世[栏目:仁俊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