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G 1170经:本经叙述何为“律仪”以及何为“不律仪”之法。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01

  1170经:本经叙述何为“律仪”以及何为“不律仪”之法。

  律仪法:“多闻圣弟子若眼见色,于可念色不起欲想,不可念色不起恚想,次第不起众多觉想相续住,见色过患;见过患已,能舍离。耳、鼻、舌、身、意亦得如是。”

  不律仪法:“愚痴无闻凡夫眼见色已,于可念色而起贪著,不可念色而起嗔恚,于彼次第随生众多觉想相续,不见过患;复见过患,不能除灭,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在本经中,佛陀重点讲世间的“不律仪”之人,指出这些人如浑身长满癞疮、“四体疮坏”的病人。这些癞疮病人本来就是够痛苦的,可是他还“入茅荻中”,结果“为诸刺叶针刺所伤,僧增苦痛”。在佛陀看来,世间愚痴无闻凡夫就好像是四体长满癞疮之人,整天被浑身的病痛所折磨。可是我们却不知悔改,在四体被癞疮折磨的情况下,还跑到满是荆棘的草丛之中,结果原本就伤痕累累的病体,再被刺得遍体鳞伤,脓血流个不止,这是何等的痛楚?所以佛陀说,“愚痴凡夫六触入处受诸苦痛亦复如是。如彼癞人,为草叶针刺所伤,脓血流出;如是愚痴凡夫,其性弊暴,六触入处所触则起嗔恚,恶声流出,如彼癞人。如以者何?愚痴无闻凡夫心如癞疮。”如果将这个譬喻与佛陀所教诫的律仪法与不律仪法相对照,便可清晣地看出佛陀对于我们克服自身问题的极端重要性。自身问题不解决,却忙着去解决众生问题,不仅不现实,而且也根本无能力去实现。(12.14.)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H 1171经:本经以六种众生来众生六根对六境的攀缘。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F 1169经:本经名曰“琴经”,主要以琴为喻,从而说明诸行无常。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六)~A 一、瞿默目犍连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I 第11经(有身经、罗汉经)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二)~D 优婆离经(六)
 漫说《长阿含》(卷十六)~B 坚固经
 漫说《长阿含》(卷十九)~C 五、世记经·龙鸟品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D 1148经:本经是佛陀教导波斯匿王鉴别..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F 1279经:本经为佛家伦理经典之一,内..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H 728经略述七觉支,729经述若修习七..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K 1304经:本经叙述若身心不放逸,则魔..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D 875~879经均叙述“四正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十一[栏目:南亭法师]
 常打坐,屁股会不会变大?[栏目:禅修·初学者问答]
 让它自自然然的发生[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祥和洒脱之路 教史篇[栏目:林克智居士]
 是佛是魔一念间(达真堪布)[栏目:忍辱]
 五百罗汉 203、三昧声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灵峰宗论》导读讲记 第十卷[栏目:净界法师]
 禅门的人生观[栏目:禅是一枝花]
 君子之本[栏目:达观法师·论语禅解]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