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F 1184经:此经记载佛陀与孙陀利河边与婆罗门施食之因缘。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25

  1184经:此经记载佛陀与孙陀利河边与婆罗门施食之因缘。

  曾经一段时间,佛陀住止于孙陀利河岸附近。孙陀利河位于北印度的拘萨罗国境内,在当地来说,大约是仅次于恒河且带有神圣意味的一条支流。正是由于被视为一条圣河,所以四周的人们总是喜欢到河中沐浴,并且在河的两岸从事各种祭祀活动。关于祭祀的具体内容与细节,现在很难知其原貌。从祭祀供品方面来说,一般是肉类、饭菜类以及瓜果类。从1184经文中的记载,“孙陀利河侧有婆罗门住,夜起持祠”,说明祭祀一般在后半夜接近黎明时分进行,大约是先陈列好供品,并在供品前方点燃熊熊大火,然后在大火边祈祷,念念有词,并一边祈祷一边把供品抛向烈火之中。当然供品不会全部投入火中,总要留一小部分用于供养出家沙门,以求现世福报。

  由于天色尚早,只能凭感觉依稀辨别前方,所以当婆罗门手持供品四处寻觅出家沙门的时候,世尊便“謦咳作声”。这位婆罗门一见前方是位剃头出家人,便心想:“是剃头沙门,非婆罗门”。婆罗门种姓一直有种姓歧视偏见,因此供养的对象首先必须是婆罗门种姓。但是此婆罗门又想,“非独沙门是剃头者,婆罗门中亦有剃头”,怎么办呢?只能上前去问个究竟了。于是他来到佛陀座前问:“为何姓生?”佛陀并没有直接回答他是刹帝利种姓,而是回答:“汝莫问所生,但当问所行。刻木为钻燧,亦能生于火;下贱种姓中,生坚固牟尼。智慧有惭愧,精进善调伏,究竟大明际,清净修梵行。而今正是时,应奉施余食。”

  佛陀说得很对,面对出家沙门,一上来便问种姓便显得十分不恭敬,甚至是一种轻蔑和侮辱。每个人的种姓由不得自己选择,因为它是与生俱来;对于出家僧人来说,毕竟修行状况才是最具有说服力的——种姓与后天学识与教养没有必然联系。从布施供养而言,那些“究竟大明际,清净修梵行”的人,才是我们供养的首选,而非身份与种姓。

  婆罗门闻后觉得自己冒昧失言,便说“我今吉良日,求福修供养,遇得见大士,三时最胜尊,若不见佛者,当更施余人!”于是婆罗门“转得信心,即持余食以奉世尊”,而此时世尊却不再接受眼前的供养。在佛陀看来,因说偈而得食,是一种禁忌,也就是变相的交换,这样的饮食佛陀是拒不接受的。所以佛陀说:“我不见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神、世人有能食此食,令身安隐者。”这样的食物,任何人都不能食用,因为它们不能给我们带来身心的安隐,这与“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可谓殊路同归。(12.31.)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G 1185经:本经叙述洗浴自心之法。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E 1182经、1183经:此二经叙述佛陀在林中宴坐,得到婆罗门的赞叹。
 漫说《杂阿含》(卷八)~H 第210经(地狱经)
 漫说《中阿含》(卷四)~A 一、师子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C 973经是关于外道征询阿难为什么出家修..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N 第301经(迦旃延经):本经叙述何谓正见..
 漫说《长阿含》(卷十五)~B 种德师徒间的对话
 漫说《中阿含》(卷十)~H 十三、尽智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一)~G 第282经(诸根修经)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F 六、降魔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D 第64经(优陀那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M 1160经:本经为佛陀向婆罗门讲述清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早逝的觉者涅槃[栏目:情:日本妙语和尚佛理随想集·高田好胤]
 信因信果[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三论玄义记 五、释本文 甲二别释众品 乙十一 明三论破缘有利钝不同门[栏目:刘常净·三论宗文集]
 闻地藏经能消除三障[栏目:宣化上人]
 理门论述记·1卷[栏目:汉传因明学典籍]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八七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正确的见地是绝对必要的——《三联生活周刊》专访宗萨钦哲仁波切[栏目:宗萨钦哲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