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H 1186经、1187经:此二经叙述佛陀为萦髻婆罗门讲说解除心中萦髻之法。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212

  1186经、1187经:此二经叙述佛陀为萦髻婆罗门讲说解除心中萦髻之法。

  有一位萦髻婆罗门很有善根,在未出家为婆罗门之前,曾经为佛陀所称许,赞其为“善知识”。这位婆罗门既为“萦髻”,大约是将长头发盘萦在头顶之上而得名为“萦髻”婆罗门。他以“萦髻”为题,而说偈曰:“外身萦髻者,是但名萦髻;内心萦髻者,是结缚众生。今请问瞿昙,云何解萦髻?”头顶上的萦髻并不难解,只要将束绩萦髻的发簪或者其他之物取下便可以了。但是心中的那些萦髻又将如何解除束缚呢?

  佛陀回答说:“受持于净戒,内心修正觉,专精勤方便,是则解萦髻。”净戒的受持涉及到内外两方面,主要倾向于外在之戒,即对六尘境的染著,所谓防非止恶。而内在的修炼,主要靠“修正觉”,即心怀正念,内正思惟,也即是将心念时时以正定相收摄。除了内外两方面之外,一定要做到张弛有度,即世尊的“弹琴喻”,弹琴之时既不能太快(欲速则不达,否则琴弦易折断),亦不能太慢(声音缓顿而使人昏昏欲睡,容易滋生懈怠)。针对于此,佛陀在1187经讲得更明白:“眼耳及与鼻,舌身意入处,于彼名及色,灭尽令无余。诸识永灭者,于彼断萦髻。”此处所讲的便是教诫我们正确处理根境识三者的关系,从而彻底解除掉心中的萦髻,使自己摆脱烦忧的束缚,获得身心大自在。

  最后顺便谈一个佛教界常识性问题:出家僧人为什么要剃除须发呢?这里有不同的说法,主要集中在三点:第一,须发代表人世间的烦恼习气,将须发剃除目的是要与烦恼作坚决的斗争,并与烦恼彻底诀别;第二,从某种意义上讲,须发受之于父母,因此须发表示世间亲情。剃除须发表示出家从不囿于世俗的亲情牵挂,志坚出离三界而求得最高的涅槃。第三,剃除须发是出家比丘的特征之一,用于与当时诸外道的区别,所以“剃发沙门”一般是佛教出家众的特指。(12.31.)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I 1188经:此五经叙述佛陀初成佛时思惟当尊重正法,得到诸梵天的赞叹。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G 1185经:本经叙述洗浴自心之法。
 漫说《杂阿含》(卷八)~A 第188经(离喜贪经)、189经(离欲贪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B 1295经:本经叙述业与心识及生死轮回..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C 第562经(瞿师罗经):本经叙述何谓世..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一)~A 一、跋陀和利经(194)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E 1278经:本经叙述提婆达多的党羽因诽..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九)~C 三、圣道经(189)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D 759~760经:第759经叙述三受乃..
 漫说《长阿含》(卷十一)~B 佛对伽罗楼尼乾子的预言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三)~B 二、善生经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四)~C 三、福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我思我行[栏目:桑吉银登仁波切]
 身口意三门心为根本[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印度部派佛教的分立与师资传承的研究(林崇安)[栏目:部派佛教理论]
 中观四百论讲记(五)[栏目:中观四百论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札记两则[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李太太的故事[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大乘起信论讲记(下)[栏目:道源法师]
 六、佛光菜根谭之启示[栏目:星云法师]
 杀狗吃肉,临终受苦[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法句经讲记(四十一)[栏目:传道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