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F 1228经~1230经:本三经记述波斯匿王独自思惟时的心得,佛为之印可。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241

  1228经~1230经:本三经记述波斯匿王独自思惟时的心得,佛为之印可。

  波斯匿王自从皈依佛陀之后,也经常忙里偷闲,“独一静处,禅思思惟”。在静处思惟时,肯定要对国家大事以及如何加强个人修为问题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如1228经所思惟的问题是:“云何为自念,云何为不自念?”1229经中,思考了“云何自护?云何不自护?”在1230经中还对“财利”与“不放逸”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独立思考。波斯匿王不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而且还总结出了一些心得,并将这些心得毫无保留地向佛陀作了禀报,最后得到了佛陀的印可。

  一、“云何为自念,云何为不自念?”

  1、不自念:“若有行身恶行、行口恶行、行意恶行者,当知斯等为不自念。”

  2、自念:“若复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者,当知斯等则为自念。”

  这里的“念”,我理解为“爱念”、“珍惜”。对于色身,我们往往是十分爱念的。当前十分流行养生之道,比如冬天进补,比如说要掌握一定的生活规律,按时起居饮食等等。对于这些,都可以说是“自念”的表现形式。然而波斯匿王却并不完全赞同这种观点。在他看来,所谓的“自念”,应该是如何地将自己的身、口、意三行落实到一个“善”字上面。如果是三行皆为善,懂得如何始终将自己停留于善行之中,这才算作是真正的爱惜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念”。相反,如果我们三行皆恶,那便是彻底的糟践自己,属于“不自念”。故而佛陀在印可偈中说:“谓为自念乾,不应造恶行”、“若自爱念者,善护而自护”。时时刻刻将自己的六根门头守护住,这才叫“自念”。

  二、“云何自护,云何不自护?”

  自护与不护护的表述,与自念与不自念的表述是基本相同的。自念与自护,虽说名相不同,含义却基本一致。这里的“念”,也可以理解为“念处”,即对身口意三业的深刻观察与守护。佛陀在谈到自护与不自护时,以四军作譬:“象军、马军、车军、步军以自防护,虽谓自护,实非自护。所以者何?虽护于外,不护于内。”从这里可知,所谓的“自念”或“自护”,乃是由内而外、由外而内的有机统一,而侧重点却还是“内”,即以“内护”为要点,“护其内者,名善自护,非谓防外”。佛陀的教导非常到位:“善护于身口,及意一切业;怕愧而自防,是名善守护。”我们常说“心外无法”,与“护其内者,名善自护”,二者所指大体同意。

  三、在谈到财利与不放逸之间的关系时,波斯匿王进行了这样的思考:“世少有人得胜妙财利能不放逸,能不贪著,能于众生不起恶行。世多有人得胜妙财利起于放逸,增其贪著,起诸邪行。”这段话与其是波斯匿王的感悟,不如说是佛陀财富观的曲折表达。当一个人的财富开始急剧积累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这个人也可能会从此变得更加贪婪,生活也开始腐化堕落起来,这大约便是所谓的“为富不仁”。佛陀说,“于财放逸,而起贪著,起诸邪行”,这是世间众生万相的大多数,当然不能说是全部。佛陀对因财而贪的现象作了比方:“譬如猎师、猎师弟子,空野林中张网施羂,多杀禽兽,困苦众生,恶业增广。”当然,拥有财富本身并不是坏事,但是当一个人拥有了巨额财富之后,却不懂得如何去布施,而是一个劲地贪著不止,这才是最最可悲的。“贪欲于胜财,为贪所迷醉,狂乱不自觉,犹如捕猎者”;如果一直放逸下去,其结局必是“当受大苦报!”(2.2.)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G 1231经~1233经:此三经叙述与财利(或布施)有关的话题。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E 1227经:本经叙述波斯匿王因祖母命终而悲痛,佛陀晓之以佛理。
 《长阿含经》内容综述(B)(表二)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H 第552经~555经(诃梨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I 743经(慈经):本经是诸比丘造访外道..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N 1288经:本经阐说如法布施的福报功德..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L 第475经~479经:475经叙述过去毗..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R 1080经:世尊有一天晨朝之时,著衣持..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A 第830经、831经叙述一位名叫“迦叶氏..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C 第286经(取经)、第287经(城邑经)..
 漫说《杂阿含》(卷八)~K 第216经、217经(大海经)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七)~B 二、郁瘦歌逻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智度论卷第十五[栏目:龙树菩萨]
 道风建设——从加强僧人基础教育做起[栏目: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二〇〇七年受戒体会报告(释亲古 比丘)[栏目: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清闲无事 坐卧随心 不要照顾烦恼 多照顾你智慧的心[栏目:花开花落·妙语禅机]
 请问尊者,缅甸的出家众有没有早晚功课?[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种善根品 3[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31.身苦心不苦[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摄大乘论讲记 第五一卷[栏目:净界法师]
 第三章:修行四十种业处的方法 第五节:一食厌想[栏目:清净道论导读]
 谛闲大师遗集 第五编 谛公老法师 年谱[栏目:谛闲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