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A 1267经~1269经:此三经是佛陀应天人之请而阐述佛法。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01

漫说《杂阿含》(四十八)

  (卷第四十八)

  1267经~1269经:此三经是佛陀应天人之请而阐述佛法。

  在1267经中,天人向佛陀请教道:“世尊,比丘,比丘度驶流耶?”驶流意为生死的瀑流(比喻烦恼),流有四流,分别为欲流、有流、见流和无明流。有流指有情的生存流转,见流指被邪见所转。众生都被此四流所漂泊,如浮萍般随波逐流而不能自持,故将这些烦恼之惑比喻为瀑流。

  那么比丘是不是能够度过生死之瀑流呢?当然是的。天人复问道:“无所攀缘,亦无所住,度驶流耶?”在生死之河流中,比丘虽亦为凡夫,但是这只是暂时的。只要能够做到“无所攀缘,亦无所住”,便可以平安度过驶流。这里的“无所攀缘,亦无所住”,实际上是很难理解彻底的,从原始佛教来看,主要是根境识三者的关系处理。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无所攀缘,亦无所住”呢?佛陀回答说:“我如是如是抱,如是如是直进,则不为水之所漂,如是如是不抱,如是如是不直进,则为水所漂。”这里的“抱”,译义不明,我将其理解为“对佛法的坚定信念”或者是“成就圣道的决心”;这里的“直进”,可以理解为“一往无前、勇猛精进”。只要信念具足、方法对头并且精勤不怠,就一定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相反,如果流于懈怠、耽于沉沦,则一定不会有好的收获。

  1268经是天子问佛有关众生是否都能得到解脱的问题。“比丘(指佛陀)知一切众生所著、所集,决定解脱、广解脱、极广解脱耶?”对于这个问题,佛陀给予了肯定性的回答。那么众生为什么都能够“决定解脱”呢?佛陀阐释说“爱喜灭尽,我心解脱;心解脱已,故知一切众生所著、所集,决定解脱、广解脱、极广解脱。”只要能够做到对内外境的贪喜与爱念都做到“灭尽”之时,也自然便是解脱之时。

  1269经是对1267经内容的重说或广说,只是用偈颂的形式加以复述。“谁度于诸流,昼夜勤精进,不攀亦不住,何染而不著?”佛陀回答是:“一切戒具足,智慧善正受,内思惟系念,度难度诸流。不乐于欲望,超越于色结,不系亦不住,于染亦不著。”大意是对“度于诸流”所指对象的一个界定。佛陀在分析时,谈到了“戒具足”,即持戒;谈到了智慧与禅定,同时也谈到了对欲界、色界的超越。能够达到这样高度的人,便可以做到“度于诸流”了。(3.12.)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B 1270经~1274经:此五经叙述天女在佛前说偈,得到佛陀的印证。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P 1265经~1266经:此二经阐述佛教对于自杀的态度。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I 597经(妙色经):本经叙述佛告天子,..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I 1235经:本经以波斯匿王之系缚国人,..
 漫说《长阿含》(卷五)~B 四无量心与典尊的出家
 漫说《中阿含》(卷三)~G 七、伽弥尼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G 第551经(诃梨经):本经叙述诃梨长者以..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E 965经名叫“郁低迦经”,郁低迦是位外..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C 1180经:本经叙述佛陀至婆罗门长者大..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B 1024经述说尊者阿湿波誓比丘身染重病..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F 第374~378经(有贪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I 第624经阐述有关修习四念处的一些次第..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深耕密植[栏目:首愚法师]
 信仰 事业 职业[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中观论颂讲记 正释 观成坏品 第二十一[栏目:印顺法师·中观论颂讲记]
 忏悔有多门,以何种为最圆满?[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无常的本性[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卷第十二[栏目:药师佛·经典]
 悲欢离合朝朝闹,富贵穷通日日忙;生前徒费心千万,死后空余手一双。[栏目:千江映月·星云说偈]
 法句经要义 第五品 愚品 强暴比丘尼的人 罪孽种苦果[栏目:法句经要义]
 摄类学 第三章 法之分类[栏目:摄类学·善慧法师]
 禅观入门 六、禅的关隘与透脱 有佛与无佛[栏目:宋智明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