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的成功学
 
{返回 感悟人生·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23

佛教的成功学

  谈起佛教,不少人可能想到“清规戒律”、“戒律森严”。对于不了解佛教戒律的人,难免会有一种陌生而拘束的感觉。实际上,戒律只是一种方法、手段,并不是目的。好比一个人饿了,他淘米、生火、煮饭、炒菜,按照一定的流程和规矩来做饭,最后做出可口的饭菜,解决了饥饿问题。做饭的规矩是为“人要吃饭”这一目的而服务的;同样,佛教徒持守戒律,是为了净化自己的心灵,提升内心的力量,开发内在的智慧。
  2500多年前,佛陀为了解决众生的“生老病死”问题,放弃王位出家修道。他在菩提树下参禅悟道,夜睹明星,终于大彻大悟而成佛。成佛之后,佛陀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有妄想,人就容易胡思乱想,无法对事物有正确了解,容易犯不切实际的错误;有执著,人就会想不开,片面而孤立地理解事物,爱钻牛角尖。妄想、执著就是人的烦恼,换句话说,就是各种不良情绪。在不良情绪的驱使下,我们说话、做事时,可能对自己、别人、现在、未来都造成危害。要避免这些危害,就需要用戒律来规范自己的“身、语、意”——行动、说法和起心动念。
  具体说来,戒律规定的事很多,包括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等等。比如不杀人、不骗人、不偷盗,按照这些规定去做,既不会伤害自己,也不会伤害别人,因而能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内心趋于平静。内心平静之后,才容易专注,同时思维清晰,能够快速把握外界环境中的各种信息。这个过程,体现了佛法中的三学:戒、定、慧。好比学生读书,守规矩、不胡思乱想,才能坐得住,成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不仅学习如此,做事时也能体现出戒律的重要性。不论大事小事,我们在做的过程中,都可能受到外在人、事、物的干扰。要想顺利办成一件事,就需要预先做出规划、制定目标。若是长期的目标,则要把它细化、分解,变成一个个中期目标、近期目标、眼前的目标和当下要做的事情,我们才有办法实践,规划今天该做什么明天该做什么,从几点钟到几点钟该做什么。严格地照这个规划去做,事情才可能成功。遵守戒律的人,不容易临时改变计划,或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不良情绪。他的内心非常有力量,能够快速做出正确判断,面对抉择不会糊里糊涂或优柔寡断。如果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就说明我们的心比较乱,往往跟着外在的境界跑。凡是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都能够经年累月地坚持自己的规划,每一天当中明白何时该做何事——这也是持戒的内涵。
  因此,佛教的戒律可以说是我们实现成功人生的方便之路。现在社会上流行不少教人成功的学问,其实佛陀早就告诉我们觉悟人生的成功之道,其入门之处,便是戒律。古往今来,有无数的高僧大德,通过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成功实现了自信、自觉、自强的人生目标。


{返回 感悟人生·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忘了“我”
下一篇:面对“无常”
 人生的四种境遇
 心是一条流动的河
 忘了“我”
 行孝在当下
 面对“无常”
 一切都是心的挂碍
 长长的回乡路
 享受内心的平静
 芦山地震生死追思
 斧在口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五十九、人的相貌是随心变的吗?[栏目:基础佛学常识100问]
 圣者言教 第四课(七)方便教授于次第根机之重要性[栏目:圣者言教]
 答善因问(九则)[栏目:太虚法师]
 慧净法师讲演集二 归命弥陀──除夕夜谈话[栏目:慧净法师]
 切莫偏袒执着各宗派 造下毁坏自他舍法业[栏目:勿谤三宝]
 学佛问答 第二○卷[栏目:学佛问答·净空法师解答]
 学佛问答 第六七卷[栏目:学佛问答·净空法师解答]
 乘愿践行的念佛人[栏目:弘愿寺·弘愿园地]
 初期瑜伽行派之止观要义─“七觉分”的完满开展(上)[栏目:昭慧法师]
 福德日记12月3日─修行得靠自己[栏目:福德日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