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C 1275经、1276经:此二经是天人向佛陀请教有关善恶因果报应的事迹。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97

  1275经、1276经:此二经是天人向佛陀请教有关善恶因果报应的事迹。

  《杂阿含经》的第四十八卷至五十卷,基本上都是以一问一答的偈颂方式来进行。第1275经中,天人对佛陀而说偈道:“无触不报触,触则以触报;以触报触故,不嗔不招嗔。”这里的“触”,是指对内外二境的感触与感知;如果不去感触,则不会受到感触的影响(报触);相反,如果对内外二境有所感触的话,则必须会产生感触的果报。同理,如果心中不生起嗔恚的话,则不会招感嗔恚的果报。佛陀对此回答说:“不于不嗔人,而加之以嗔,于彼起恶心,恶心还自中,如逆风扬尘,还自坌自身。”从偈中可以看出,佛陀对于天人的偈语,基本上持赞同的态度。天人的重点是“触”,从而扩展到“不嗔不招嗔”;佛陀则说“不于不嗔人”,即对于那些已经将嗔恨心彻底泯灭的人,我们对这些无嗔之人产生嗔恨之心。否则我们便是自寻烦恼,与“对天弃唾”和“逆风扬尘”毫无二异。因此,佛陀的落点是“不于”,即对于那些道心很坚固的出家比丘,要心存一份恭敬与畏惧。

  在1276经中,天人对佛陀说:“愚痴人所行,不合于黠慧;自所行恶行,为自恶知识;所造众恶行,终获苦果报!”愚痴人的所作所为,自然没有什么“黠慧”可言;为善终获善报,为恶终获恶果,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常识。佛陀对此意见是:“既作不善业,终则受苦恼;造业虽欢喜,啼泣受其报!造诸善业者,终则不热恼;欢喜而造业,安乐受其报!”我们在平时造恶业的时候,有时为了图一时之快,却留下了终生的祸根。比如说非典病毒(SARS),本来也就是动物身上的一种常见病毒,后来传染到人类,并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我个人愚见,这大约也是属于人类的果报之一,或许是我们众生的共业吧。(3.15.)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D 1277经:有一位天子于后夜来诣佛所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B 1270经~1274经:此五经叙述天女在佛前说偈,得到佛陀的印证。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I 743经(慈经):本经是诸比丘造访外道..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五)~B 二、浮弥经(173)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K 1158经:本经是妻子引导丈夫信佛从而..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E 589经:本经是佛陀对于财富的观点,即..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D 1181经:本经记述佛陀为天作婆罗门演..
 漫说《中阿含》(卷九)~F 六、手长者经(下)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C 三、长老上尊睡眠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一)~B 第274经(弃舍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E 1136经:在此经中,佛陀以摩诃迦叶尊..
 漫说《长阿含》(卷十五)~A 一、种德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五十三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穷汉和富翁[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怎样去作军官[栏目:太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