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O 1289经:本经叙述佛陀遭受“金枪刺足”,却能做到正念正智,堪忍自安。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03

  1289经:本经叙述佛陀遭受“金枪刺足”,却能做到正念正智,堪忍自安。

  佛陀住世一生,可以说遭遇了无数的劫难。本经中有这样一段经文“尔时,世尊金枪刺足,未经几时,起身苦痛”。这里的“金枪刺足”,据说乃是佛陀成就佛道后的所受到的三个前世果报(分别为金枪刺足、三月马麦、头痛三日)。何谓“金枪”?有的说是金属物,有的说是木制或石制长矛(江春江的《阿含辞典》中说,“《别译杂阿含经》作‘佉陀罗刺’,‘佉陀罗’为一种树名,而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碎石片’”)。总而言之,这是一种坚硬且锋利的工具,刺伤了佛足,使佛陀感到十分疼痛。

  关于“金枪刺足”的由来,《佛说兴起行经·卷上》记载:“佛在罗阅祇城乞食。有破刚木者,有木片长尺二迸在一边,当佛而立,佛跃虚空,木枪逐之,随佛上下,地水火风不能阻碍。佛旋返入僧房,展足受刺,木枪足趺上下入彻。过入地时,地六反震动。佛说因缘:昔为船主,因海水至,另一船主与之争船。佛船主以矛刺伤其足。命终,佛船主以杀人故,备受三途苦报。至成佛时。犹受余报木枪之害。”

  或许我们心中会产生一些疑问:世尊既已成就了无上佛陀,具备了难思难议的神通境界。当“金枪刺足”时,佛陀难道也会产生疼痛吗?据我个人的理解,佛陀应世于人间,其八相成道,无一不是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生老病死人生的客观规律,是任何力量都左右不了的。既有生死,就必须伴随着痛苦与灾难。同时,佛陀虽然已经成佛,但是过去世的业力所感,今世乃至后世,当因缘种子具足时,仍旧要感受到相应的果报。这便是因果业报法则,任何人都不可能例外。

  既然大家都要遵循着因缘生灭法则,都会感受到痛苦与快乐,那么圣人与凡夫的差别又体现在哪里呢?其差别主要在对待问题的态度方面。佛陀遭受了“金枪刺足”,一开始可能是伤得很重引起麻木,故而不怎么感觉到疼痛;可不久后当血液畅通时,“未经几时”,便“起身苦痛”,开始有了巨大的痛感。在苦痛面前,佛陀的心态是“能得舍心,正智正念,堪忍自安,无退减想”。而我们凡夫呢?在困难和病痛面前,怨天尤人、哭天喊地、四处倾诉、痛不欲生……世间众生相百态,而佛陀只有一种状态,那就是能够始终保持“正念正智”。正如一位天子所赞叹的那样:“观彼三昧定,善住于正受,解脱离诸尘,不踊亦不没;其心安隐住,而得心解脱。”正念正智,既可以理解为面对人生的态度,也可理解为三昧禅定。“金枪刺足”所引起之痛可想而知,极易导引我们六神无主,心意散乱。此时就必须用正智正念的三昧加以对治,方能做到“无退减想”。倘若“其心不解脱,不离于尘垢”,且“其心常放逸”,纵使其身“独一居山林”,还是属于“卑下类”,最终亦“不度于彼岸”。故本经重点还是落在一个“心”字,“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如何守住这颗“心”而不放逸?我的药方是:老实诵经,老实念佛,不折腾。(4.5.)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P 1290经:本经是佛陀阐述四种之“最”。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N 1288经:本经阐说如法布施的福报功德。
 漫说《杂阿含》(卷三)~G 第69经(其道经)
 漫说《长阿含》(卷八)~F 七正法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D 759~760经:第759经叙述三受乃..
 漫说《长阿含》(卷十一)~C 戳穿波梨子梵志的谎言
 漫说《中阿含》(卷九)~A 一、地动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M 第51经(坏法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八)~H 第502经(无明经):本经与501经内容..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H 1039经记述佛陀为淳陀长者说法,其主..
 漫说《长阿含》(卷十八)~C 二、世记经·郁单越品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G 1231经~1233经:此三经叙述与财..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致富第一妙诀[栏目:人生的阶梯·星云大师]
 谈三宝功德(10~19)[栏目:傅味琴居士]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十六愿、无诸不善愿[栏目:信愿法师]
 梦里的那点儿事[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慈悲的心,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三十九课[栏目:中观庄严论解说]
 游戏内容许多都是杀盗淫妄该怎么办?[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看不起的人看不惯的事[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5年]
 佛法大义 六、法之难行与易行[栏目:仁焕法师]
 《金刚经注解》十七[栏目:涤华禅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