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O 1289经:本经叙述佛陀遭受“金枪刺足”,却能做到正念正智,堪忍自安。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49

  1289经:本经叙述佛陀遭受“金枪刺足”,却能做到正念正智,堪忍自安。

  佛陀住世一生,可以说遭遇了无数的劫难。本经中有这样一段经文“尔时,世尊金枪刺足,未经几时,起身苦痛”。这里的“金枪刺足”,据说乃是佛陀成就佛道后的所受到的三个前世果报(分别为金枪刺足、三月马麦、头痛三日)。何谓“金枪”?有的说是金属物,有的说是木制或石制长矛(江春江的《阿含辞典》中说,“《别译杂阿含经》作‘佉陀罗刺’,‘佉陀罗’为一种树名,而相当的南传经文作‘碎石片’”)。总而言之,这是一种坚硬且锋利的工具,刺伤了佛足,使佛陀感到十分疼痛。

  关于“金枪刺足”的由来,《佛说兴起行经·卷上》记载:“佛在罗阅祇城乞食。有破刚木者,有木片长尺二迸在一边,当佛而立,佛跃虚空,木枪逐之,随佛上下,地水火风不能阻碍。佛旋返入僧房,展足受刺,木枪足趺上下入彻。过入地时,地六反震动。佛说因缘:昔为船主,因海水至,另一船主与之争船。佛船主以矛刺伤其足。命终,佛船主以杀人故,备受三途苦报。至成佛时。犹受余报木枪之害。”

  或许我们心中会产生一些疑问:世尊既已成就了无上佛陀,具备了难思难议的神通境界。当“金枪刺足”时,佛陀难道也会产生疼痛吗?据我个人的理解,佛陀应世于人间,其八相成道,无一不是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生老病死人生的客观规律,是任何力量都左右不了的。既有生死,就必须伴随着痛苦与灾难。同时,佛陀虽然已经成佛,但是过去世的业力所感,今世乃至后世,当因缘种子具足时,仍旧要感受到相应的果报。这便是因果业报法则,任何人都不可能例外。

  既然大家都要遵循着因缘生灭法则,都会感受到痛苦与快乐,那么圣人与凡夫的差别又体现在哪里呢?其差别主要在对待问题的态度方面。佛陀遭受了“金枪刺足”,一开始可能是伤得很重引起麻木,故而不怎么感觉到疼痛;可不久后当血液畅通时,“未经几时”,便“起身苦痛”,开始有了巨大的痛感。在苦痛面前,佛陀的心态是“能得舍心,正智正念,堪忍自安,无退减想”。而我们凡夫呢?在困难和病痛面前,怨天尤人、哭天喊地、四处倾诉、痛不欲生……世间众生相百态,而佛陀只有一种状态,那就是能够始终保持“正念正智”。正如一位天子所赞叹的那样:“观彼三昧定,善住于正受,解脱离诸尘,不踊亦不没;其心安隐住,而得心解脱。”正念正智,既可以理解为面对人生的态度,也可理解为三昧禅定。“金枪刺足”所引起之痛可想而知,极易导引我们六神无主,心意散乱。此时就必须用正智正念的三昧加以对治,方能做到“无退减想”。倘若“其心不解脱,不离于尘垢”,且“其心常放逸”,纵使其身“独一居山林”,还是属于“卑下类”,最终亦“不度于彼岸”。故本经重点还是落在一个“心”字,“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如何守住这颗“心”而不放逸?我的药方是:老实诵经,老实念佛,不折腾。(4.5.)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P 1290经:本经是佛陀阐述四种之“最”。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N 1288经:本经阐说如法布施的福报功德。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G 1138经:本经叙述佛劝迦叶为大众说法..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L 第475经~479经:475经叙述过去毗..
 漫说《中阿含》(卷十七)~B 有关长寿王的故事
 漫说《长阿含》(卷五)~D 二、阇尼沙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H 1186经、1187经:此二经叙述佛陀..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I 1337经:本经叙述比丘证道后,默默行道..
 漫说《长阿含》(卷十八)~C 二、世记经·郁单越品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U 1356经:本经叙述沙弥与比丘之间以偈应..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八)~A 一、鹦鹉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M 1052经、1053经讲述“恶法”与“..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重喜~绝句[栏目:禅诗三百首]
 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2、徐恒志居士年谱[栏目:徐恒志居士]
 作秀[栏目:成功的理念·迷悟之间 ]
 续高僧传卷第十七[栏目:续高僧传]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五(九七四)[栏目:杂阿含经]
 严重烧伤及车祸昏迷得救重生[栏目:大悲咒感应事迹]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六三二)[栏目:杂阿含经]
 六祖坛经讲记 第24集[栏目:六祖坛经讲记·达观法师]
 净修捷要(一名五念简课)[栏目:净土宗文集]
 唯识研究 第十章 物质是甚么[栏目:周叔迦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