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F 1299经:本经叙述修习十善业可以上生天道。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38

  1299经:本经叙述修习十善业可以上生天道。

  修习五戒十善,不仅可以保证不会堕入三恶道,而且也可以上生天界。关于佛教的“天”,一般是指在六趣之中的最高最胜的众生所居的世界。三界共为二十七天,具体如下:

  (一)欲界六天:四大王天、忉利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二)色界十七天:1、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2、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

  3、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4、四禅八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

      (三)无色界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

  佛陀在说法之时,针对不同的闻法对象,佛陀将之区分为出家众与居家众两大类,再从此二类中,根据品性不同,再分出各种类别,犹若西方极乐世界的九品莲花。对于出家二众(比丘、比丘尼)而言,佛陀主要以了生脱死的涅槃法门为主;而对于出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则主要以五戒十善的生天法门为主。比如《经集》说如果施食给沙门、婆罗门、乞食者,那么死后即可以生天。诸天所居越是往上方,其天众身体越大,寿命越长,其所获得的福报也越加殊胜。

  在本经之中,有位天人问佛有关死后生天的话题:“何戒何威仪?何得何为业?慧者云何住?云何往生天?”

  佛陀在回答的偈颂中,重点谈到了十善业,此十善业是指:

  1、戒杀生:“远离于杀生,持戒自防乐;害心不加生,是则生天路。”

  2、戒不与取(偷盗):“远离不与取,与取心欣乐;断除贼盗心,是则生天路。”

  3、戒邪淫:“不行他所受,远离于邪淫;自受知止足,是则生天路。”

  4、戒妄语:“自为己及他,为财及戏笑;妄语而不为,是则生天路。”

  5、戒两舌:“断除于两舌,不离他亲友;常念和彼此,是则生天路。”

  6、戒恶口:“远离不爱言,软语不伤人;常说淳美言,是则生天路。”

  7、戒绮语:“不为不诚说,无义不饶益;常顺于法言,是则生天路。”

  8、戒贪欲:“聚落若空地,见利言我有;不行此贪想,是则生天路。”

  9、戒瞋恚:“慈心无害想,不害于众生;心常无怨结,是则生天路。”

  10、戒邪见(戒愚痴):“若业及果报,二俱生净信;受持于正见,是则生天路。”

  从上面经偈可知,佛陀所说的十善业,实际上无异于居家十戒。只要认真修此十戒,便可以得生天路。前三种(戒杀生、戒不与取、戒邪淫)是属于身业,中间四种(戒妄语、戒两舌、戒恶口、戒绮语)属于口业,而最后三种(戒贪欲、戒瞋恚、戒邪见)则属于意业,故佛教界对此总结为“身三口四意三”。前七种(即身三口四)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为之并不是很难做到(从居家者角度而言),但是后意三业则比较难以控制,倘若一个人能把很好地把持住自己的意念,做到不贪婪、不起嗔恚和不起邪见,的确是十分不易的。比如说正见的对立面是邪见,所谓邪见者,大略是不相信四谛及善恶因果报应诸事,均属邪见之列。当代人能对因果报应深信不疑者,却又少之甚少了。故圆满十善而殁后生天之事实为不易,需要下很大的决心与毅力方可成就。(4.18.)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G 1300经:本经为释提桓因向佛请教人类肉体生命之形成过程。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E 1298经:在本经中,天人向佛请教四个问题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C 1025经乃为佛陀为年少比丘作“临终关..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B 二、牟犁破群那经(193)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六)~C 三、心秽经(206)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I 第449经、450经(界和合经):此二经..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四)~F 六、喻经
 漫说《中阿含》(卷八)~B2 《侍者经》续
 漫说《杂阿含》(卷五)~A 第103经(差摩经)
 漫说《杂阿含》(卷八)~I 第211经(世间五欲经):本经叙述佛陀略说..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三)~A 一、比丘请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B 第409经~415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1.释出离心(1)必须生起出离心的原因[栏目:贺继墉居士]
 优波离(持戒第一) 一段本生谭[栏目:佛陀十大弟子传·星云大师著]
 天降甘露[栏目:少林故事]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二五、我理想中的教育[栏目:慈航法师]
 现世报──因明「违宗破」的应用[栏目:因明与辩经]
 圣严法师首位西方法子辞世 曾致力于弘扬汉传禅法(林雅樱)[栏目:圣严法师纪念文集]
 相应10经 名叫上座经[栏目:相应部 21.比丘相应]
 生活即禅修 六 第五日法谈 慈悲、七觉支、界[栏目:隆波通禅师]
 自然安住,自然发生[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看东西[栏目:益西彭措堪布·微教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