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H 1301经:本经叙述当如法亲近沙门。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78

  1301经:本经叙述当如法亲近沙门。

  在第1301经中天子向佛请教:“善学奥妙说,习近诸沙门;独一无等侣,正思惟静默。”大意是欲学甚深微妙之法,就需要亲近于各位出家沙门;听闻正法以后,在独自去思惟其中的奥理。佛陀对此观点表示认同,回答说:“善学微妙说,习近诸沙门,独一无等侣,寂默静诸根。”佛陀在印可的偈颂中,实际上隐含了四正行,即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以及法随法行。亲近善知识的对象虽然并不一定要限定于出家法师(居家亦可),但是出家比丘作为住世三宝之一的僧宝,理应是佛弟子礼敬亲近的首选。《华严经》中说:“一切佛法,如是皆由善知识而得圆满,以善知识而为根本。”在此经中,普贤菩萨勉励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汝今发心,求菩萨道,为欲成就一切智慧,应当寻求真善知识。善男子!求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当念随顺,不应违逆。”一方面讲到了亲近善知识的重要意义,另方面也谈到了以什么样的态度去亲近善知识。在本经偈中的亲近善知识的对象,重点是“习近诸沙门”。

  第二是听闻正法。当我们亲近了善知识,就好像进入宝山之中,总不能空手而归吧?所以就要向善知识多多请教,把心中的一切疑问迷津请法师开示指点,此便是“听闻正法”。具体而言,亲近善知识当具备目的性,即“成就一切智慧”,也就是解脱成佛。如何成就佛道?就要请法师明辨是非善恶,按照法师的开示,一步一个脚印地依信、解、行、证的次第修学,方可获实益。

  第三是如理作意,就是在沙门比丘之处听闻正法之后,要如理如法地对种种教诲进行认真思惟。“彼由如是内自庆慰,欢喜踊跃,引摄其心,随摄等摄作意发意,审正观察深妙句义。”(《法蕴足论·卷一》)思惟的主要对象是什么?“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无阴无我,生来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八大人觉经》)。进而思惟四圣谛、十二因缘,然后按八正道如实而修。如何修呢?这就是佛陀在偈颂中提到的“独一无等侣,寂默静诸根”,即寻一处相对安静的环境,然后摒弃内外一切诸缘,把握住六根门头,“寂默息诸根”,对世间真理进行如实思惟。

  最后一个便是“法随法行”(或称法次法向),也就是四谛之中的“道谛”,具体而言便是三十七道品,一般简化为八支圣道。“谓彼旋环如理作意,审正观察深妙义已,便生出离远离所生五胜善法,谓信精进,及念定慧。彼於自内所生出离远离所生五胜善法,修习坚住,无间修习,增上加行。”(《法蕴足论·卷二》)认真思惟之后,认为沙门法师说得很对,很契合自己的实际,那就要依之而修习,并边修习实践边继续认真思惟,不断地从实践中修正自己的身口意三业。

  从佛陀的短短四句印可的偈语中,我们深切地体悟到佛法的甚深妙义。四正行中的“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属于“闻”;“如理作意”属于“思”;“法随法行”属于修。三者合起来,便是“闻思修”三慧。而如果与戒定慧三学相融合,前二正行属于“戒学”,如理作意属于“定学”,而法随法行则可以归之为“慧学”。二者结合,便是完整的修学次第。(4.20.)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I 1302经:本经与1301经大体相仿,叙述如何与“正士”(善知识)交往。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G 1300经:本经为释提桓因向佛请教人类肉体生命之形成过程。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七)~C 三、鞞摩那修经(209)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六)~D 四、何苦经
 漫说《中阿含》(卷十八)~E 五、娑鸡帝三族姓子经
 漫说《杂阿含》(卷一)~F 第26经:什么样的出家僧人有资格被称作“法..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M 1052经、1053经讲述“恶法”与“..
 漫说《长阿含》(卷二)~G 当取灭度
 漫说《杂阿含》(卷十)~B 第260经(灭经):主要内容是叙述五受阴是..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N 1307经:本经赞誉修习八正道所成就的..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V 1357经:本经叙述布施当以诚信为先。..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六)~B 二、五下分结经(205)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十届:盛夏,寻找另一种清凉(王小萱)[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禅修问答(观云法师)[栏目:禅定]
 寺院游览趣话[栏目:林克智居士]
 人应该吃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栏目:素食主义问答]
 相应6经 怨恨者经[栏目:相应部 37.妇女相应]
 认识无常[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