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W 1358经:本经分别叙述贫士之愿与比丘之愿。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229

  1358经:本经分别叙述贫士之愿与比丘之愿。

  经中记述,“有贫士夫在于林侧,作如是希望思惟”,这种愿想以偈的形式表达出来:“若得猪一头,美酒满一瓶,盛持瓯一枚,人数数持与;若得如是者,当复何所忧?”这样的偈子读起来可能会使我们感到一丝诧异:从世间法角度而言,这无疑是一种丰衣足食的朴素幸福观。对于贫穷者而言,每天能吃上肉、喝上酒,便是此生最大的满足与奢求;如果全社会的人都能够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再去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那人类必将更为完满。

  贫士的愿望,首先是解决温饱,要有吃有喝;其次是要吃得好穿得美观,即讲求物质生活质量。这种愿望可能不仅仅是贫士的个人想法,一定程度上也是当时古印度现实艰辛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种思想与孟子的朴素民本思想颇有相通之处,如《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段论述比较集中地表达了孟子的思想观点,即告诫身为统治者的梁惠王,首先要解决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温饱问题,做到“可以衣帛”、“可以食肉”、“可以无饥”。当百姓们吃饱穿暖之后,接下来便是加以教化,使之懂得仁义与“孝悌”。如此这般国家才能长盛不衰,长治久安。

  从一般意义而言,对于一个饥寒交迫的人而言,当务之急是及时送上衣食与医药,而不是其他(如思想政治工作),所以人类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对于这种观点,佛教并否定。佛教主张“借假修真”,我们的色身虽然是因缘合和的躯壳,但是一旦离开这个臭皮囊,我们将变成无根之木,这个“真”便无从谈起。当这个士夫产生了有酒有肉的想法时,从佛教比丘角度而言,显然是过了头,因为这种想法已经超越了满足生存的最低需求。士夫的愿望是将获取酒肉作为一种常态(“人数数持与”),甚至将其视为人生最高的追求目标。然而作为比丘的人生目标自然不能降格于与士夫同阶。对于比丘而言,他的愿望则是“若得佛法僧,比丘善说法,我不病常闻,不畏众魔怨”,即能够常常亲近三宝与诸大善知识,能够听闻到正法,如此随顺而行,最终达到“不畏众魔怨”(解脱),这便是他出家修行的最高目标。这样的目标,可以说道出了原始佛教时期绝大多数比丘的共同心声。(6.27.)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五十)~X 1359经:本经叙述比丘思念细软衣,而天神以偈诫之。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五十)~V 1357经:本经叙述布施当以诚信为先。
 漫说《杂阿含》(卷一)~B 正思惟经:叙述正确的观察五阴的无常、苦、空..
 漫说《长阿含》(卷十三)~B 佛陀所阐述的一些教法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B 646经叙述对信等五根的解说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Z 1362经:本经叙述我们在临终之前,当储..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I 1172经(毒蛇经):本经中列举八种事..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I 第322经(眼内入处经)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四)~D 四、息止道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B 1122经:本经是诸多释氏请教于佛陀,..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E 845经和846经所述为五种恐怖。..
 漫说《长阿含》(卷十九)~C 五、世记经·龙鸟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二十三章[栏目:四十二章经讲记]
 永嘉大师禅学思想窥探(修明)[栏目:禅宗文集]
 心灵的净光[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什么是序分?[栏目:佛教基础知识问答]
 怎么看待“茶禅一味”?[栏目:济群法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