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报佛恩佛七的意义
圣严法师
{返回 圣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02

报佛恩佛七的意义

圣严法师


  最近我收到一封来自法国的信函,这是一位教授所写的,他认为我这么忙还能写书、出书,一定是个身体强壮、精力充沛的人。我回信告诉他,我从小就是一个多病鬼,没有一天不生病,只是为了报答三宝的恩惠,我还是用这个多病的身体来还我的「草鞋钱」。所谓「草鞋钱」,就是在修行过程中得自他人的各种帮助以及三宝的加持。为了报答这些恩惠,我尽自己的力量去做,这就是所谓「报恩」。


  只要我们从佛法中得到过一点受用,就应该「报恩」,因为得自佛法的利益,比世间上的一切知识学问、物质财富都更加可贵。因此我们要利用时间好好「修行」,以报答三宝的恩。


  修行如何能报恩呢?修行,可以将我们向上的心力普及到每一个众生的身上去。如果不修行,那你的心就会和三恶道的贪瞋痴相应;相反地,只要肯修行,你的心也就趋近于佛法的戒定慧。一是光明面,一是黑暗面,而我们这世界,只要有一个人知道「佛、法、僧」的可贵,肯去修行,这个世界的光明就存在,更何况我们现在有这么多的人,在此做「七天」的精进修行。


  在佛法上要报的恩有四种:一是三宝恩,二是国家恩,三是父母恩,四是众生恩。
  

第一种是「三宝恩」
  其实三宝恩是无法报的,而三宝本身也不需要我们报恩,只是我们以「报恩」为目标来修行。

 

第二种是「国家恩」
  今天我们能够在此安居乐业,这都是国家的恩惠所赐,如果国家不安定,我们又如何能平安度日呢?所以,我们希望国人不要作奸犯科,制造***,也没有来自外国的欺凌和侵略,愿政府有贤明的官员来领导,人民个个健康,社会处处安定;这些我们都可以用「修行」来祈祷,使我们的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我们报答国家恩的方法。

 

第三种是「父母恩」
  父母有现世父母和过去世的父母。过去世的父母,我们无法知道,但现世的人,纵使是孤儿,也由父母所生,并有人将其扶养长大。所以,还是要报父母恩。


  普通人只在父母去世后,才遗憾父母在世时未能尽孝;能够于父母健在时,即已思及父母年迈,来日无多,必须好好照顾和孝顺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清明报恩佛七」,除了超度过去世的父母外,也要为现世的父母祈求健康。我们可用三宝和共修的力量为父母祈福,这是办得到的。


  个人修行犹如一根纱,很容易被扯断,如果许多人一起修行,就像许多纱结合在一起,变成坚韧的绳索,那力量就很大了。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因此得整体的力量。因此,我们为报父母恩,还是以「共修」的方式,功德最为殊胜。

 

第四种是「众生恩」
  「众生」是什么人?可能是你的儿女、亲友、部属,甚至冤家以及其它的人;凡是对我们的生命过程有过帮助的都是。我们常听人说:「遇到贵人。」而「贵人」往往只是普通的人,只要他曾替你解决问题,启示过你,以致转变了你的命运,他就是你的贵人。因此,我们要报「众生恩」,必须将所有的人,都视为恩人。


  想想我们从小到大,不知接受过多少人的恩惠;佛法说:「众缘和合所生。」任何事的完成,都是集合了许多人的力量,个人所能提供的,实在很有限。所以,在寺院用斋后,都要感谢所有布施的施主,并祝福他们「有愿必成」。


  至于在家居士是否也有施主呢?或许有人认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用钱买的,但是人类社会是一个互助的环境,虽然是用自己的钱买的,也还是要有感谢心;若是别人不卖东西给你,你有钱又如何呢?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对自己所得的存有感谢心,则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善人和菩萨。因此,报「众生恩」时,眼中无一是仇人或坏人。世上只有坏事,没有坏人。人做了坏事,只要以后不再犯,仍然是好人。因此,佛法对任何一个人都不失望,这就是将所有众生都视为「恩人」的缘故。


  最后要说「佛七」的意义:为什么要用「七天」的时间呢?这和整个天体宇宙的运行有关,从古至今,无论东西方,都以「七天」为宇宙运行之一循环。我们的身体和精神活动都是配合整个宇宙的运行而运动,所以用七天的时间来修行最恰当,犹如我们以自己身心的小宇宙来配合大宇宙而修行念佛法门,如果七天不够,还可再增加至十四天、二十一天,甚至四十九天。


  参加精进组的,必须在此修行七天;随喜的则可来一天、两天,甚至只参加一支香或几支香,都比自己在家修行的好。佛法说:「人生即是苦报。」所谓「业不重不生婆娑,障不重不为凡夫」。平常我们很少感到自己的业重,只有在修行的时候,才会生出「切肤之痛」,而深刻地感觉到生命就是「苦果」。唯有「知苦」,才会发出真正的道心,因为生而为人已是这样的苦,那么三恶道的众生则更加痛苦。我们「知苦」,所以要好好地念佛修行,以求「离苦得乐」,因为能知道「苦」,才会同情其它更苦的众生。因此,想要产生慈悲心,一定要先吃苦。吃苦、知苦,并且切实地修行,才会发出真正的慈悲心。


74.4.2.清明报恩佛七开示'陈明霞整理


{返回 圣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愈看愈是个美人
下一篇:把最难放下的东西放下
 慈悲他人的方法和智慧
 我的中心思想
 禅坐的基础方法
 合乎因果的追求
 放下“自我”的幻觉
 维摩经六讲 第二讲《维摩经》与福慧双修
 实践指南
 四圣谛讲记
 尊重他人、奉献自己、成就他人
 禅与现代生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悲咒句解 79、烁皤啰夜[栏目:大悲咒句解]
 开启智慧˙解脱自在(二)[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第五章 戒的训练[栏目:生活的艺术]
 另一面[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佛教通用联萃[栏目:佛教楹联集]
 认识有漏修无漏[栏目:传喜法师]
 《普贤行愿品》释论 第三堂课[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与“众善奉行”矛盾吗?[栏目:因果轮回·净空法师问答]
 念佛不忘救国 救国不忘念佛——纪念弘一大师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栏目:真禅法师]
 相应44经 大富经第一[栏目:相应部 55.入流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