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长阿含》(卷十九)~C 五、世记经·龙鸟品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21

五、世记经·龙鸟品

  本品大意:此品叙述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等四种龙,以及四种鸟的所报,揭示持戒的种类和果报。续述持守龙戒、鸟戒、兔枭戒、狗戒、牛戒、鹿戒,或痖戒,或摩尼婆陀(宝贤,夜叉八大将之一)戒等,均得不到生天,还会堕入同类之众生,以破恶见邪说;又举出盲人探象之喻,作彻底的破邪,以垂示大众。

  关于有情界的“四生”——

  佛陀在此经中提出了“四生”的观点。四生即卵生、胎生、湿生以及化生四种。对于卵生我们很好理解,就是通过在卵壳内成体之后才出生的生命,就是卵生,比如各种鸟类;胎生是在母胎内成体之后才出生的生命,比如我们人类;湿生是依靠湿气而受形的生命,比如说我们时常见到的蚯蚓;化生是无所依托,只凭业力而忽然而生的生命,如诸天和地狱及劫初的人类,此种生命现象我们人类无法探知,唯有圣者可以见闻。

  佛陀在这部经中说,龙的出生方式有四种,金翅鸟的出生方式也有四种。

  关于龙王与金翅鸟——

  大海水底里,有娑竭罗(大海)龙王宫,纵广为八万由旬;在须弥山王和佉陀罗山的中间,有难陀、跋难陀兄弟二龙王,它们的龙宫纵广为六千由旬。

  在大海的北岸有一大树,名叫究罗睒摩罗。龙王和金翅鸟共居于此树。其树围为七由旬,高度为百由旬,枝叶四布为五十由旬。此大树的东方、南方、西方以及北方,都有四生的龙王宫和四生的金翅鸟宫,其宫各各都纵广为六千由旬。

  这个金翅鸟,乃是龙的克星。比如说卵生的金翅鸟,就会去捕食卵生之龙;而胎生的金翅鸟,就会捕杀胎生之龙。四生之间相互对应,不能错乱。当然,这些金翅鸟只能捕杀龙子龙孙,但是大龙却不能捕食。经中列举了十六种龙王,这些龙王分别是:娑竭罗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罗王、伊那婆罗龙王、提头赖咤龙王、善见龙王、阿卢龙王、伽拘罗龙王、伽毗罗龙王、阿波罗龙王、伽妙龙王、瞿伽妙龙王、阿耨达龙王、善住龙王、优睒伽波头龙王、得叉伽龙王。

  关于持守各种戒律与死后所趣处的关系——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如果有众生奉持龙戒,其心意都向于龙,而具足了龙法的话,就会生为龙类之中;假如有众生奉持金翅鸟戒,其心都向于金翅鸟,而具足其法的话,便会生为金翅鸟类之中。其他诸如持兔枭之戒,持狗戒,持牛戒,持鹿戒,持痖戒,持摩尼婆陀戒(宝贤,为夜叉八大将之一),持火戒,持月戒,持日戒,持水戒,持供养火戒,持苦行秽污之法……凡是持上述各种戒的,却意欲生天,便是一种邪见。持此种邪见的人,死后会趣于二处:地狱或畜生之道中。

  佛陀在经中还列举了外道的各种邪见,我们在前面都已经列举,这里就不一一述说了。

  关于盲人摸象的故事——

  佛陀在此处作了一个盲人摸象的譬喻,这倒值得我们好好看一看。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名叫镜面。有一天,他兴致一起,就将一些盲人召集到一起,然后对他们说:“你们这些盲人,知道大象长得是什么样子吗?”

  那些盲人就回答说:“大王!我们眼睛看不见,当然不知道大象是啥模样啦!”

  国王又对他们说:“那么你们想知道大象长得是什么样子吗?”

  那些盲人回答说:“当然想知道啊。”

  于是国王就命令侍者,让他牵一头大象过来,然后命令那些盲子,叫他们以手去自扪摸大象。这些盲人,有的摸到了象鼻,有的摸到了象牙,有的摸到了象耳,有的摸到了象尾……

  待大家都摸过象身之后,镜面王就令人将大象牵走,然后让那些盲人,描述一下大象的形象。

  在这些盲人当中,摸得象鼻的,就说象如曲辕;摸得象牙的,就说象如杵;摸得象耳的,就说象如箕;摸得象头的,就说象如鼎;摸得象背的,就说象如丘阜;摸得象腹的,就说象如壁;摸得象胁的,就说象如树;摸得象腿的,就说象如柱……反正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说法。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谁都说自己所说的是正确的,因而彼此争吵不已。

  镜面大王见此情形后,觉得很好玩。于是他就以一偈而评说道:

  “诸盲人群集,于此竞诤讼;象身本一体,异想生是非。”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诸外道异学,也是这样的。他们都不知苦谛,不知集谛,不知尽谛,不知道谛,而各生异见,互相是非,而只认可自己的见解是正确的,别人的见解都是错误的,于是便诤讼不已。如果有沙门、婆罗门能如实而知道苦圣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能够自思惟,相共和合,而同为一受,同为一师,同为一水乳,而炽然于佛法,则能永恒地得大安隐快乐。

  于是世尊用偈语对上述进行归纳,大意是:

  如果人们不知道苦的真理,不知道苦所起的原因,也不知道苦之所可以灭尽之处,也不能知道灭于苦集之道的话,就会失去心的解脱,慧解脱也会失去,而不能究竟知晓苦的根本,那便是生老病死的本源。

  假若能谛知苦的道理,知道苦所起之因,也能知道那苦所可灭尽之处,又能善于分别灭苦之集的圣道的话,就能得到心的解脱,慧解脱也是同样的可得而证。此人就能究竟苦阴的根本,就能灭尽生老病死,就能灭尽受有的根本。

  最后,世尊一再叮嘱大众比丘,修道一定要从洞晓四圣谛布入手,从而步入解脱之道。

  上面的故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盲人摸象”,佛陀作了这个譬喻,主要是针对各种外道的种种偏执邪见而说。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如果只注重局部,而忽视全局,那么就是以偏概全,与成语“管窥蠡测”同义。那么在佛教里,这个象即比喻诸外道、异学等,不知苦谛、习谛、尽谛、道谛,各立门户,而彼此争论是非,犹如群盲摸象,自无从通达实相;若能如实了知四圣谛,则能相共和合。然而在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二有着有同的譬喻:“善男子!如彼众盲不说象体,亦非不说。若是众相悉非象者,离是之外更无别象。善男子!王喻如来正遍知也,臣喻方等大涅槃经,象喻佛性,盲喻一切无明众生。”

  在佛教典籍里,与“盲人摸象”一词有着类似譬喻的还有一个术语,叫“盲人说乳”。是指盲人妄以一己的印象,表达对乳色之认识。从而比喻外道固守偏执,永远无法理解佛法真谛。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四载,诸外道痴迷如小儿,又无慧方便,以致难以了达常与无常、我与无我、实与非实、有与非有、苦与乐、净与不净等佛教义理,竟于佛法中断章取义,妄执有“常、乐、我、净”,而实不知常、乐、我、净(涅槃四德)的真正道义。此语譬如天生盲者不识乳色,乃向他人请问,人言乳色白如贝,盲人即以为乳色如贝所发出之声;人又言乳色如稻米之粉末,盲人即以为乳色柔软如米末;人又言乳色如雪,盲人即以为乳色冷如雪;人又言乳色如白鹤,然盲人犹感茫然。盖盲人虽听闻四种譬喻,依然无法得知乳之真色;《大般涅槃经》乃以此比喻诸外道毕竟无法真正了悟涅槃“常、乐、我、净”的大果德。而此经的“盲人摸象”,乃喻诸外道不知四谛的圣义,执着颠倒,相互争斗。惟有诸出家比丘,方才真正了知思惟四谛法门,和合共住,从而彻证生老病死的本源。(2008年11月3日草就于普陀山佛教协会)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长阿含》(卷二十)~A 六、世记经·阿须伦品
下一篇:漫说《长阿含》(卷十九)~B 对堆压地狱的解释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G 1300经:本经为释提桓因向佛请教人类..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P 1349经、1350经:本经叙述两位天神..
 漫说《杂阿含》(卷七)~F 174经(求大师经)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A2 修习念身的十八种功德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G 937经至939经再次谈到五随的无常、..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E 1330经:本经叙述并赞叹舍利弗的堪忍之..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A 一、昙芦园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F 884~886经(三明经):此三经均叙..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C 三、优婆塞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M 第250经(拘絺罗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逆改悔幸免雷诛[栏目:改过获福感应录]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八章 宗教意识之新适应[栏目:印顺法师]
 学习圣贤修自心[栏目:传喜法师]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H 1234经:本经主要阐述佛陀的祭祀观。[栏目:界定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四 (7)[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口食父肉石打母[栏目:上师讲故事]
 退一步想,保身消恼[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耆婆迦经[栏目:护法法师]
 66 红蓝白的变奏[栏目:智海浪花·历程]
 七、花落花开自有时[栏目:走近当代觉囊的法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