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中阿含》(卷三)~F 六、伽蓝经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61

六、伽蓝经

  说法地点:拘萨罗国羇舍子村伽蓝园

  参加人员:众多伽蓝族人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佛陀游化在于羇舍子村的伽蓝,伽蓝人听佛的盛名,多来见佛。佛便为他们随喜说法:凡夫由贪瞋痴,因习本有,心不厌足,故作十恶业。圣弟子则当离十恶,而行十善,而修四无量心,得四安隐的住处。听佛说后,大家都皈依三宝。

  在一般人的脑际中,“伽蓝”一般指僧人所居的园林,后来特指寺院。而此处的“伽蓝”,却是一个种姓的名称,这让我破感到意外。这个伽蓝族处在什么地方呢?答案是处于拘萨罗国。拘萨罗国是一个新兴的国家,各种宗教派别都拥有各自的势力范围。作为国王的波斯匿也很崇敬佛陀,因此佛陀在一生之中,主要就是在摩揭陀国和拘萨罗国两个国度里弘扬佛法。

  曾经有一个时期,佛陀游化于伽蓝园,也就是伽蓝族人所修建的林园。这一天,佛陀以及众比丘一起,到了羇舍子村北去弘法。当大众行至尸摄惒林中时,佛陀招呼大家休息片刻,然后接着前行。

  而羇舍子村里,所住的居民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伽蓝族人。他们老早就得到讯息,知道佛陀今天要经过他们村子旁边,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宣讲佛法。大伙都是欢喜雀跃,认为亲闻佛陀说法,实在是因缘殊胜。佛陀今天的弘法目标地并不是羇舍子村,而是到该村北部的一个地方,只是需要从该村的旁边经过。村里人听说佛陀等众正在村南的树林里休息,都认为机不可失,然后大家相互报讯,然后扶老携幼,一起朝尸摄惒树林疾步走来。

  闲话少叙,大家拜见过佛陀后,村民中便有一些善知识,出面向佛陀讨教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讲的是过去曾经有一些非佛教弟子的外道沙门,他们也来到伽蓝园宣传教法。这些人的教法都无一例外地称颂赞叹他们自己的所知所见,而对他人的所知所见却大加呰毁。由于各个外道沙门的观点互不相同,结果把伽蓝族的人都搞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谁是谁非,“我等闻已,便生疑惑”,“何者为实,何者为虚”?因此他们想就这些问题,当面向佛陀请教,请佛陀予以评判,指点迷津。

  那么佛陀对伽蓝族所提的这些问题是持何种态度呢?

  佛陀首先明确地对伽蓝族的人说:你们不可以生起疑惑。那么为什么不可以生起疑惑呢?佛陀的解释是,一旦生起疑惑,那么就会生起犹豫。根据佛陀的分析,伽蓝族人的疑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否真的有前世与后世,也就是三世因果轮回之说;第二,就是我们平时所作的业——无论善业还是恶业,是否会遭受到相应的果报。当然,这里重点是指我们所行的恶业,是否会受到罪报。

  对于上述两个问题,在没有获得“净智”之前,普通凡夫众生是无法辨别清楚的。佛陀在解答这些问题之时,重点阐述了我们凡夫制造种种罪业的根源,那就是源于三种因习——与生俱来的习气或毛病,那就是无始以来难以根除的三毒——贪、嗔、痴。

  首先,佛陀在谈到三毒时,讲到了正是由于我们内心深处所潜伏的这些剧毒的因素,才使得我们所有的智慧以及觉悟都被其覆盖了,使我们的内心不再感到厌足,从而才会去杀生、去盗取、却邪淫……去广行十恶,使我们都将邪恶的种子深深地埋进我们的罪业里。当业缘成熟的时候,就会遭受到相应的罪报。

  佛陀在谈到十恶时,还相应地谈到了十善。认为人们只有断除十恶,广行十善,那么才会抛弃邪见,而净除其心。接着,世尊还引导人们要在行十善的基础之上,继续去修习四无量心,就能够远离此欲界,便能为成就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关于十善和四无量心的相关内容,上面的一些文章已谈及,此处就不再展开阐述了。

  在经文的最后,佛陀重点谈到了“四安隐住处”。它们分别是:

  1、坚信有此世和他世,有善恶的业报,我得此正见相应之业,都受持具足,身坏命终之后,必定会往生而至于善处,也就是往生于天上。

  2、如有人否定此世与他世以及否认善恶的业报,而我却不为所动,不为所毁,能够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认为此世和他世、善恶报应是真实不虚的。

  3、如果按照佛陀的教导去做,那么就一定不会再继续作恶,心中只存有善念,而不生恶念。如此一来,恶业断除,苦报自消。

4、正因为不再继续制造出恶业,因而对于世间的种种色相,均能看破放下,身心无所怖畏,祥安慈悦,无结无怨,无恚无诤。(界定  2008.12.3.)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中阿含》(卷三)~G 七、伽弥尼经
下一篇:漫说《中阿含》(卷三)~E 五、思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L 1285经是天子以偈问佛:“何法起应灭..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六)~B 二、优昙婆逻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G 1170经:本经叙述何为“律仪”以及何..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四)~A 一、阿梨吒经(200)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I 1072经叙述一位名叫“僧迦蓝”的尊者..
 漫说《中阿含》(卷十)~J 十五、弥醯经;十六、即为比丘说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I 1004经:世间之法究竟以之为喜还是以..
 漫说《中阿含》(卷一)~D 四、水喻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C 654~659经(慧根经)、660经:..
 漫说《长阿含》(卷七)~A 一、弊宿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新中国建设与新佛教[栏目:太虚法师]
 净土探微 第五章 弥勒菩萨与兜率净土[栏目:弘学居士]
 转心四思惟·序 前言[栏目:创古仁波切]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三十二卷)[栏目:净空法师]
 闻思修缺一不可[栏目:达真堪布]
 《佛法,解决内心的方法》发心 四、四无量心[栏目:太桥旦曾堪布]
 13.拥有全面的人生[栏目:星云法语·圆满人生]
 The Visit To Pataliputta[栏目:The Gospel Of Buddha]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一 4 五趣唯心造[栏目:宽见法师]
 《碧岩录》十五则讲记 第十一 第五则 雪峰粟粒之下[栏目:冯学成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