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无量心
愿一切有情具乐及乐因;愿一切有情离苦及苦因;
愿一切有情不离无苦之妙乐;愿一切有情远离亲疏爱憎,常住大平等舍。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叫“四无量心”。实修有实修的次第,念诵也有念诵的步骤,慈、悲、喜、舍也有它的顺序。但由于每个人的根器、因缘不一样,所以有些人从慈心开始修持,一直到能做到“舍”心的境界;有些人从“舍”心开始修持,然后慢慢达到慈、悲、喜的成就。
那么,什么叫做慈心呢?
当我们看到众生非常快乐,没有痛苦的时候,我们在心里希望一切众生能够永远保持这快乐,希望他的快乐长久或者永恒,不仅愿他们具备快乐,还愿他们具备快乐之因,这样一种心态叫做“慈无量”心。巴楚仁波切曾经说:“慈无量就像雌鸟养育小鸟一样。即雌鸟养育小鸟时,首先建造一个柔软舒适的窝,然后用羽翼覆盖,给予温暖。在小鸟能飞翔之前,都是以轻柔的举止抚育小鸟。同样,我们也应当以身、语、意慈爱地对待三界的一切众生”。修习慈心的功德是难以计量的。《月灯经》云:
于亿万刹土,广兴无量供,
供养最胜土,比慈心功德,万分难及一。
修习慈心的人,在没有证得菩提以前会获得八种利益。《宝曼论》中说:
天人多以慈心向,时时并为作佑护,
心常安逸快乐多,毒药武器难加害,
无需动苦诸事成,能生梵天之世界,
纵然未能得解脱,慈心能获此八利。
什么叫做悲心呢?
当我们看到一个众生受苦受难的时候,我们心里希望一切众生都能离开这个痛苦,不仅仅愿有情离苦,还愿他们离苦因,这样的一种心态叫做“悲无量”心。悲心的对境是感受痛苦的众生,当你看到痛苦的景象时才能生起悲心。所以慈心和悲心的对境是完全不一样的,心态上也稍有差别。慈心是愿众生获得快乐,悲心是愿众生远离苦痛。
我觉得从悲心开始修比较容易一些。因为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很快乐的时候,心里希望他的快乐能够恒久的心态比较难以做到。但是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痛苦,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很希望他离开这个痛苦,这样的同情心是比较容易生起的,所以还是首先修悲心比较容易一些。悲心修好后,慈心、喜心、舍心自然就会生起,因为这四种心息息相关。修持大悲心的功德,等于修持一切万法的功德。佛陀在《摄正法经》中说:
欲获得佛果,学多法不成,
唯当学一法,何为学一法?
此乃大悲心,何人具大悲,
彼获诸佛法,了如指掌矣。”
什么叫做喜心呢?
当我们看到众生快乐的时候,希望一切众生不但不离开所具有的这种快乐,并希望众生的快乐和幸福更加增长,更加长久的想法,称之为是“喜无量”。这比“慈无量”的境界更高、更胜一些。如某人在佛法上达到很高的境界,或是好的功德产生的时候我们特别的高兴,这也是喜心。
什么叫做舍心呢?
看到亲人时不起贪执心,看到仇人时也不生嗔恨心,亲人和仇人没有任何分别,能够达到一个平等的境界,这就是“舍无量”。
有些经典或一些高僧大德们也曾经说过,首先修舍心会比较容易一些。巴楚仁波切说:“舍无量”应当是如仙人布施一样。譬如,仙人们宴请宾客时,对于高贵卑贱、强大弱小、贤善恶劣、高、中、低等的一切人都无有差别而进行布施。同样,我们应当对遍布虚空界的一切众生——大悲心的对境平等相待,在没有生起这样的定解之前应反复修心”。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这四种“心”不同的地方是什么,知道四无量心的功德有多大,然后慢慢让自己做到。
然而四无量心不仅仅只是在一两个人身上生起的。比如在父母身上生起的慈心,或在自己孩子身上生起的慈心,这并不难做到,这并不是四无量心中所讲的慈心。无量的意思是指不仅仅是在一两个人的身上生起的,而是在很多的众生身上生起,才谈得上是无量。普贤行愿品中说:
乃至虚空世界尽,
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
我愿究竟恒无尽。
这就是慈心无量、悲心无量、喜心无量、舍心无量。修持四无量心具有四种功德:
一、今世会获得安乐
二、福报增长到无限
三、对菩提佛果意志坚固
四、为了众生而能够承受轮回的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