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中阿含》(卷八)~D 四、阿修罗经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27

四、阿修罗经

  说法地点:鞞兰若村黄芦树园

  参加人员:婆罗逻阿修罗王、牟梨遮阿修罗子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婆罗逻阿修罗王报告佛:大海有八种未曾有之法。佛也为说正法与律当中的八未曾有法。阿修罗王听后乃叹如来的八法,并自皈依佛法僧。

  二种八未曾有法比较如下:

  (1)大海渐广渐深,正法与律渐修渐学;

  (2)大海不失潮时,正法与律当中的四众弟子,不犯戒;

  (3)大海甚深极广,正法与律亦一样;

  (4)大海水咸同一昧,正法与律中,无欲为味,觉、息道味等同一味;

  (5)大海有无量珍宝,正法与律,有四念处,乃至八圣道之珍宝;

  (6)大海为大神所居,正法与律为四向四果圣者所居;

  (7)大海不受死尸,正法与律中,圣众清净,不容不精进,不纳非沙门、非梵行者;

  (8)大海受五河之水而无差别,四姓入正法中亦无差别,同为沙门释子。

  佛教的根本理论就是因缘所生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六道轮回的善恶因果报应理论。所谓六道,也就地狱、恶鬼、畜生、阿修罗、人、天。有关阿修罗的佛教经典比较多,很多经典都或多或少地谈到了阿修罗,而在《长阿含经·世记经》中,还专门列了一个“阿须伦品”。在这一品中,明确告诉我们阿修罗居住在须弥山之北的大海水底,其处有阿修罗王游戏娱乐的宫殿园林。当然,须弥山的大海深处,东南西北都有阿修罗的居所,并不局限于北边。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从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大海之中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找不出比人类更高级的生物,更谈不上有七情六欲的阿修罗众生。那么如何理解阿修罗道呢?我个人的看法是,佛经中的阿修罗,是居住于须弥山四周的大海之中。而这个须弥山到底在哪,我想并不局限于我们这个地球的所有山峰;佛经中所说的大海,也未必就是特指的我们地球上的海洋,这些都应该是泛指。在浩瀚的宇宙之中,我们未知的世界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将佛经中所描述的物体与现实之中的物体加以比较,否则便会得出错误的偏见,这是我们在读经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不过作为六道众生之一,阿修罗的神通好像比我们人类要广大的多,生活条件也不错。不过阿修罗的嗔恨心比较强烈,动不动就火冒三丈,经常与诸天打仗,彼此互有输赢。正因为阿修罗生活得比我们人类滋润,因而他们可以自诩为有“八未曾有法”。让我们来看看阿修罗的八种未曾有法:

  1、“大海从下而上,周回渐广,均调转上,以成于岸,其水常满,未曾流出”;

  2、“大海潮未曾失时”;

  3、“大海水甚深无底,极广无边”;

  4、“大海水咸,皆同一味”;

  5、“大海中多有珍宝,无量贵异,种种珍琦,充满其中”;

  6、“大海中大神所居”、“大海中甚奇甚特,众生身体有百由延……”;

  7、“大生活经验清净,不受死尸,若有命终者,过夜风便吹著岸上”;

  8、“大海閰浮洲中有五大河,……悉入大海,既入中已,各舍本名,皆曰大海”。

  我想这位婆罗逻阿修罗王在向佛陀讲述大海所具的八种未曾有法时,他的表情一定是眉飞色舞,浑身洋溢着自豪感与成就感,因为每一个未曾有法,都让“诸阿修罗乐大海中”,也就是居于大海之中,享受着各种乐趣,乐在其中,而舍不得离开。但是当他听完了佛陀的八种未曾有法时,他的表情是什么呢?让我们先看看佛陀的“八未曾有法”:

  1、“我正法、律中渐作渐学,渐尽渐教”;

  2、“我正法、律中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夷)施设禁戒,诸族姓子乃至命尽,终不犯戒”;

  3、“诸法甚深,甚深无底,极广无边”;

  4、“正法、律中无欲为味,觉味、息味及道味者”;

  5、“我正法、律中多有珍宝,无量贵异,种种珍琦,充满其中”,这些珍宝主要是: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共计为三十七道品。

  6、“我正法、律中圣众大神皆居其中。大神名者,谓阿罗诃、向阿罗诃、阿那含、向阿那含、斯陀含、向斯陀含、须陀洹、向须陀洹”,这里的“向”,是“接近”之义。“向阿罗诃”,就是接近阿罗汉的果位,介于阿罗汉和阿那含之间的那个果位;

  7、“我正法、律中圣众清净,不受死尸,若有不精进人恶生,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彼虽随在圣众之中,然去圣众远,圣众亦复去离彼远”;

  8、“我正法、律中刹利种族姓子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彼舍本名,同曰沙门;梵志种、居士种、工师种族姓子,剃除须发,著袈裟衣,至信、舍家、无家、学道,彼舍本名,同曰沙门”。

  世尊在述说了以上八种未曾有法,并说“令诸比丘见已乐中”。下面我对上面的八点比丘所具有的八未曾有法略加评述。

  关于第一点,所谓正法、正律,都是佛陀住世时亲口所说的法,所制定的戒律,它和后来所谓的“正法”(像法、末法)的含义并不相同。佛陀在这里指出,学习佛法、持守律仪,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指望每一个比丘一下子都“顿悟”了。就像大海一样,大海之水并不是仅凭一日之功就成就浩瀚之水,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学佛成佛也是一样,不要指望一下子都能够成佛作祖。所谓“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第二点是强调的持戒的重要性。那么大海之中的潮水与持戒二者有什么关系呢?根据我的理解,潮水有规律性,一日两度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基本上没有变更过;而比丘持戒呢?从持守戒律的那一天起,一直到生命的终结,都不会有所中断,他会数十年如一日不退道心,守持戒条。这里所讲的是二者都有相似的持续性与永久性,因此佛陀说“乃至命尽,终不犯戒”。

  第三点,谓佛法广大无边,像大海那样无边无际。因此后世往往会讲,叫“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可由可见佛法的精深与博大。

  第四点,大海之水是既苦而涩的,而且任何地方的海水,味道都是一个样。而佛法中的滋味相同点在哪里呢?就是两个字:“无欲”,就是不生起任何贪求的欲念。像贪、嗔、痴等都是有欲的表现,五戒十善的对立面,就是有欲。西方人把宗教的核心理念归结为“禁欲”二字,从某种意义上讲,与“无欲”的内容虽有所不同,但出发点则是基本相同的。

  第五点,把三十七道品,作为正法正律之中的“珍宝”,可见三十七道品在佛法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点,把超凡趋圣的四个次第分解为八个阶位,并把它们视为“我正法、律中圣众大神”,可谓形象而精到。

  第七点,强调僧团的清净与纯洁。在这里,佛陀也坦承,在佛教的出家比丘队伍中,的确也有一小部分人是不“精进”的,他们“非梵行称梵行”,就是说明明不讲修行,却口口声声地说自己一天到晚就是参禅打坐,念佛诵经,一刻也未闲着,而实际上他们尽做些鸡鸣狗盗的坏事。甚而“非沙门称沙门”,明明不是出家人,却打扮成出家人的模样,欺诳白衣,骗吃骗喝骗财骗色。佛陀说,这些腐败份子虽然身处在圣众之中,但是他们距圣众的境界还差得无比遥远,远不是十万八千里所能形容的。但是我们从这些经文中,也隐约地觉察出,这些“非梵行”与“非沙门”们,在佛陀住世的时代,已经混迹于僧团之中,从事着破坏僧团、毁坏佛法的罪恶勾当。

  第八点,体现的是佛陀的平等观。就是说无论以前是何种身份何种肤色何种工作,一旦剃除了须发出家之后,都一律称作“沙门”,必须要“舍彼本名”,以前的名字不存在了。这里插一句闲话,佛教初传中国之时,汉地的一些人出家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延用俗名,后来到道安法师时才将僧人一律改姓“释”。那么那时的出家人为什么没有“舍彼本名”呢?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话题,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作些研究。

  佛陀说完了正法与律当中的八未曾有法之后,就问婆罗逻王:“若我正法、律中有八未曾有法,若汝大海中有八未曾有法,此二法未曾有法,何者为是、为胜、为上、为最?”——如果将两种未曾有法进行对比,那么哪种未曾有法更胜一筹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二者根本不处于一个层次,简直不可同日而语,甚至没有任何可比性,因此这位婆罗逻王回答说,“世尊!我大海中有八未曾有法,不及如来八未曾有法”。那么相差多少呢?“不如千倍万倍”,因为二者之间是“不可比,不可喻,不可称,不可数”。

  故事的结尾,自然是以婆罗逻王皈依佛陀而谢幕。

  (2009年2月9日,元宵节,界定于南海普陀山佛教协会)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中阿含》(卷九)~A 一、地动经
下一篇:漫说《中阿含》(卷八)~C 三、薄拘罗经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四)~E 五、至边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G 第95经(生闻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六)~G 第438经(众生界经):本经叙述众生界虽..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F 1331经:此经叙述诸天神精勤护持比丘修..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J 897经,六入处为主题。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H 934经叙述有关正受与解脱之事。..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H 1039经记述佛陀为淳陀长者说法,其主..
 漫说《杂阿含》(卷四)~J 第98经(耕田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K 第100经(佛陀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I 980经主要是阐述心中常念佛法僧三宝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述说唯识二十颂 第三颂[栏目:刚晓法师]
 新年见闻[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佛家四禅八定的静坐工作(杨政河)[栏目:其它]
 行愿品是加行还是正行[栏目:济群法师]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十一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入行论讲记》第九册 第九品 智慧 第一百五十七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漫说《长阿含》(卷十五)~C 什么叫做戒,什么叫做智慧[栏目:界定法师]
 真如实相的妙法[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请问要怎么样学习才能像法师您一样讲得好呢?[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梦中梦因果问答 25 什么因缘让第二个儿子在胎里就夭折了?往生后...[栏目:梦中梦因果问答-泰国高僧]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