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六)~B 二、说 经(177)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25

二、说 经(177)

  说法地点:拘楼国

  参加人员:诸比丘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此丘,有开于四禅八定当中,均有退堕、久住、升进,以及漏尽之义,修持的人应当要了解其义。

  这部《说经》,既可以说是《行禅经》的延续,也可以说是《行禅经》的补充。这里的“说经”,是指四种说经,实际上所讲的,就是四禅八定各自具有的四种情况。所谓四禅八定,即色界的四禅加上无色界的四无色定,共计八种定。而这八种定中,分别具有四种情况,即退堕、久住、升进、漏尽。由于经文的内容除了个虽字句略有不同外,大多数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为了叙述方便,此处仅选取其中的两禅,即初禅与二禅来进行简述。

  1、初禅

  (1)“若有比丘所行、所相、所标,……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欲乐相应念想退转具。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住、不进,亦复不厌,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这里所讲的,即在证得初禅后,没有很好地把握,“不念此相、标”,而是产生了一些导致退转的“欲乐”,结果出现了退堕——这是一种比较坏的修行结果。

  (2)“比丘……彼受此行,念此相、标,立念如法,令住一意。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退、不进,亦复不厌,我生此法能令我住,而我此定必得久住。”与前面的“退堕”相对应的是,在这里比丘做到了“念此相、标”,并且“立念如法(正念),令住一意(不会三心二意)”,于是获得了久住。但是这里的“久住”只是“不退、不进,亦复不厌”,就久住于初禅之中,既不退堕,也不升进。这种情况是既不落后,也不先进,保持中游。

  (3)“比丘……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第二禅相应念想升进具。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复不厌,我生此法令我升进,如是不久当得第二禅。”在第一种情况中是“退堕”,第二种情况是“久住”,即保持原位不动;而第三种情况则是“退堕”的相反对立面,即“升进”。在这里,比丘并不满足于初禅,而是继续向二禅境界不断迈进。

  (4)“比丘……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灭息相应念想无欲具。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退、不住,亦不升进,我生此法能令我厌,如是不久当得漏尽。”在这里,所谓“唯行灭息相应念想无欲具”,是指心念与寂灭相应,保持无欲的修习。在初禅里,这种修行层次算是最高的了,它越过种种修行次第,直达寂灭,直证漏尽,可谓大功告成。

  2、二禅

  (1)“比丘……得第二禅成应游。彼不受此行,不念此相、标,唯行初禅相应念想退转具。彼比丘应当知:我生此法,不住、不进,亦复不厌,我生此法而令我退,然我此定不得久住。”这里的退堕,并不是说退堕到凡夫境地,而是退失到初禅。

  (2)久住,是指保持二禅境界。

  (3)“比丘……唯行第三禅相应念想升进具”,是指进一步升进至三禅境界。

  (4)“比丘……唯行灭息相应念想无欲具……不久当得漏尽”,即一步到位。

  在接下来的经文中,分别是:

  三禅、四禅、无量空处、无量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它们每一种都分为四种情况,即退堕(退失到下一修行等级)、久住(保持原先位次)、升进(继续向更高一级层次挺进)以及漏尽(即取得漏尽通,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一步到位)。

  最后,佛陀对弟子们说:“有想有知,齐是得知,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行余第一 。行禅比丘者,从是起当为彼说。”世尊在这里似乎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即所谓的四禅八定,其实并不能够获取最高的解脱法门,即便是获得了八定中的最高禅定级别——“非有想非无想”,仍是有执取的,并不究竟。但是对于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来说,此生能够修得“非有想非无想”的无色大定,已是累劫有幸啦! (09.08.21)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七)~A 一、猎师经(178)
下一篇:漫说《中阿含》(卷四十六)~A 一、行禅经(176)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二)~A 第576经(难陀林经):经中叙述某一天..
 漫说《杂阿含》(卷五)~D 第106经(阿那律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Y 1321经~1324经:此四经乃佛与诸..
 漫说《杂阿含》之《杂阿含经》内容综述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D 1109经与1110经叙述阿修罗与帝释天..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七)~B 二、自观心经(上、下)
 漫说《杂阿含》(卷八)~D 200经(罗睺罗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S 1313经:本经叙述贤圣之道看似甚难实..
 漫说《杂阿含》(卷二)~H 第44经(系著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E 1068经佛陀教育尊者低沙应修恭敬....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复江易园居士书[栏目:太虚法师]
 圆满的成佛之境[栏目:沈海燕教授]
 阿陀那识的思想根源及其演变(张化蒙)[栏目: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认识生命[栏目:传喜法师]
 民国重修大藏经叙[栏目:太虚法师]
 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3[栏目:锺茂森博士]
 百喻经 36 破五通仙眼喻 To Blind An Immortal[栏目:百喻经 The Hundred Parables Sutra]
 论唯识宗的修证次第(果清)[栏目: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佛子行三十七颂 连载四[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藏传佛教的三皈依及修习[栏目:其它善知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