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心地之见
 
{返回 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85

  心地之见

  ——大四班:演行

  “心地”二字,常见于佛教经典中,但由于我孤陋寡闻之故。始终未能明白“心地”到底为何意,直到又一次在法堂前扫地时,才突然间有所领悟。

  当年神秀上座作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五祖弘忍大师说他未开悟。后来六祖惠能大师对人言:“神秀上座以戒、定、慧接大乘人。”这种渐悟僧的境界对今人而言已实属不易。

  心如地,易惹尘,故宜时时勤拂拭,方可使尘埃不污染地面。而且,即使是看起来很干净的地面,如果仔细清理的话,还总是可以清理出许多污物的。人心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今日之后学,慧浅障重,更需时时清扫心灵的尘污,莫让尘垢落在心田,这种体会在日常生活中并非偶然遇到,自以为时常摄护其心,然而却有许多污秽经常会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冒出来,业障现前,挥之不去,造成了许多烦恼。

  古人云:“扫地扫地扫心地,不扫心地空扫地。”想想这句话的道理,时时提策自己要念念摄心。无论是学习还是吃饭,行堂打水,坐香等一切作务,都要警觉自己那颗不安的心,莫使它向外攀缘,只有这样,才可以渐渐除掉种种烦恼。

  佛告比丘:“凡扫地者,有五胜利:一者、自心清净;二者、令他心清净;三者、诸天欢喜;四者、植端正业;五者、命终之后当生天上。”佛陀真是慈悲啊!就连扫地也给予这么大的功德,这对于我们修福田,积功德的帮助要有多大呀!我们要时刻不放松,修行当下。


{返回 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常怀感恩,勉励自己
下一篇:半死不活最痛苦
 亲近善知识,你做好准备了吗?
 孰是佛像孰是阶梯
 赏莲花,去污泥
 成就圣道,事在人为
 知恩报恩
 菩提心的成就
 时时是考验,处处是菩提
 随缘
 感悟生命真谛
 认识“和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漫说《中阿含》(卷十六)~A 蜱肆经[栏目:界定法师]
 文殊菩萨与《文殊般若经》的思想及其影响(蔡宏)[栏目:文殊菩萨专题文集]
 五百罗汉 259、孙陀罗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皈依问答(三十八):现代的学佛人为什么需要高度重视皈依的修行呢?[栏目:益西彭措·皈依问答录]
 平常心 Normality - 善人与恶人 Virtuous People - Evil Peopl..[栏目:平常心 Normality]
 牲畜究竟吃掉了多少粮食?[栏目:素食主义问答]
 看不见的师父看护一位女众,是菩萨吗?[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藏传的和汉传都是佛陀法教,两者如何能相互融合呢?[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