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212)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61

漫说《中阿含》(五十九)

(卷五十九)

一、一切智经(212)

  说法地点:拘萨罗国郁头随若城之金盘鹿野林

  参加人员:波斯匿王及鞞留罗大将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波斯匿王,以及鞞留罗大将,听佛来游化的消息后,就往诣佛所,向佛与阿难请教相关的问题。佛陀和阿难,均以方便回答他,令得欢喜。

  本经所讲的是拘萨罗国的国王波斯匿,带领其太子鞞留罗大将以及一干文武群臣等,到佛陀所居的金盘鹿野林去拜访佛陀,顺便提及了一些问题。波斯匿不仅带去了后宫嫔妃们的问候,同时还带去了他的两个妹妹的问候——两个妹妹的名字分别叫“贤”和“月”。

  至于故事发生的一些细节经过,我在这里就不多详谈,而主要将波斯匿请教佛陀的六个问题一一列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佛陀对一些问题的观点和主张。

  1、有关“一切智”的问题。

  问:“瞿昙!我闻门瞿昙作如是说:本无,当不有,今现亦无若有余沙门、梵志一切知、一切见者。瞿昙!忆如是说耶?”——波斯匿王的这句话意思是说,无论是过去、未来还是现在,没有任何人敢说他自己已经是完全的知见者(成就佛道),佛陀,您是否说过这样的话吗?

  答1:“我不忆作如是说。”——佛陀回答说,他从未说过这句话。

  那么佛陀的原话是怎么说的呢?

  “大王!我忆曾如是说:本无,当不有,今现亦无若有沙门、梵志一时知一切,一时见一切。大王!我忆如是说也。”——佛陀的原话大意是这样的:无论是过去、未来还是现在,任何沙门、梵志都不可能说他有时知一切,有时见一切。佛陀的意思是说,如果证得一切智,那他就不可能说他有时知道一切,有时又说对有些问题不太清楚。因为具备一切知见的人,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

  2、关于四种姓的优劣问题。

  问:“此有四种:刹利、梵志、居士、工师,为有胜如、有差别耶?”

  答:“此有四种:刹利、梵志、居士、工师,此有胜如、有差别也。刹利、梵志种,此于人间为最上德。居士工师种,此于人间为下德也。”——我们需要注意,佛陀首先承认四种姓有差别。那么这种差别,不是来自于先天,而是来自于后天,即表现在“德”(个人修为)方面。婆罗门与刹帝利种姓,绝大多数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因而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与礼仪教养当然比居士种姓和首陀罗种姓要好得多。对于现实中存在的这些差别,佛陀并不否认——这是佛陀实事求是的一面,我们在考察佛陀的种姓观方面,必须要重视这一点。

  3、关于四种姓后世的差别。

  问:“瞿昙!我不但问于现世义,亦复欲问于后世义”;四种姓“此有胜如、有差别于后世耶?”

  答:四种姓在后世是有差别的。那么这种差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就体现在所谓的“五断支”。如果四种姓都勤加修习五断支,从修行境界方面来讲,没有什么差别;而如果大家修行得不好,或有的修得好,有的修得差,那么后世就会有差别。无论是婆罗门,还是首陀罗,在修习“五断支”方面,都是一视同仁,差别无二的。

  “五断支”内容:

  (1)“信著如来,根生定立,无能夺者”;

  (2)“少病无病,成就等食道,不热不冷,正乐不诤,谓食饮消、正安隐消”;

  (3)“无谄无诳、质直,现如真世尊及诸梵行”;

  (4)“常行精进,断恶不善,修诸善法,恒自起意(时常发心,发久远心,发大心),专一坚固,为诸善本,不舍方便”;

  (5)“修行智慧,观兴衰法,得如此智,圣慧明达,分别晓了,以正尽苦”。

  4、关于四种姓断行(精勤之行)的胜如、差别问题。

  问:四种姓“此有胜如、此有差别于断行耶?”

  答:是有差别的。“若信者所断,是不信断者,终无是处;若少病者所断,是多病断者,终无是处;若不谄不诳者所断,是谄诳断才,终无是处;若精勤者所断,是懈怠断者,终于是处;若智慧者所断,是恶慧断者,终无是处。”——佛陀在这里的观点非常鲜明:信者能得精勤,不信者肯定不会得精勤;体健者能得精勤,体弱多病者肯定无法精勤;奋力向上者能得精勤,懈怠麻木者一定不会得精勤;有智慧的人能得精勤,有耍小聪明的人肯定不会得精勤。

  5、关于四种姓对于真理探的差别。

  问:四种姓在通过勤勉而求得真理方面,是否存有差别?

  答:无有胜如,无有差别。就好像打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来四个小伙子,如果让他们分别钻木取火,如果他们方法对头,时间把握得好,都可以钻出火种来。当然,这些火种是没有丝毫差别的。

  6、关于诸天是否存在的问题。

  问:是否有天呢?三十三天是否存在呢?梵天是否存在?

  答:……“大王!何意问有梵耶?大王!若我施设有梵,彼梵清净。”——佛陀以及阿难对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正面予以回答,但是都十分肯定诸天的真实存在。只是在诸天有无的问题上纠缠不清,是没有丝毫意义的。因此佛陀并没有明确地回答“有”或“无”。打个比方来说,假如有人来问你:地狱是否真实存在呢?你将作何回答?若回答“有”,那么别人让你带他去地狱看看,你怎么办?若回答“无”,却又不符合实际情况。对于这些比较难以回答又不便多回答的刁钻问题,我觉得还是点到为止,少作纠缠为妙。(09.10.11)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213)
下一篇: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211)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J 1303经:有一位名叫月自在的天子来诣..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五)~A 一、雨势经
 漫说《中阿含》(卷五)~E 五、水喻经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A2 修习念身的十八种功德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C 第286经(取经)、第287经(城邑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P 第58经(阴根经):叙述五受阴乃以欲为根,..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F 1150经:本经记述佛陀教导波斯匿王如..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H 728经略述七觉支,729经述若修习七..
 漫说《杂阿含》(卷八)~K 第216经、217经(大海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N 1307经:本经赞誉修习八正道所成就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烦恼来自“小爱”的束缚[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四 四、许有第八染净方成[栏目:韩镜清教授]
 唯识研究 第一章 绪说[栏目:周叔迦居士]
 什么是蔬菜的药用效果[栏目:一生要素]
 生态文化思潮昭示的是一种价值观的变革[栏目:陈红兵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