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62

  五、见经(220)

  说法地点:竹林精舍

  主讲人员:阿难尊者

  参加人员:异学梵志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阿难尊者为一位异学梵志说:如来并不一向都说世间为有常无常,以及如来之终不终等问题。

  佛陀住世时,如果比丘或者梵志异学对佛学问题产生疑问时,可以当面向佛陀请教。佛陀灭度后,人们有问题时该向谁请教呢?在佛陀的诸大弟子中,阿难常随佛陀左右达二十余年。弟子们此时如果需要解疑释惑,可以说阿难是最有资格来回答了。于是我们在《八城经》中见到八城居士,为讨教问题而四处打听阿难的去处,可知阿难在信徒们心中的位置是何等地重要。

  在这部《见经》中,值佛陀灭度未久,阿难居止于摩揭陀国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有一位梵志异学,据说是阿难在俗家时的好朋友。他专门找到阿难,向他请教了几个问题——

  梵志问:“所谓此见舍置除却,不尽通说,谓世有常,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沙门瞿昙知此诸见如应知耶?”

  实际上梵志所问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而是列举了好几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范畴:

  (1)世间是有常的,还是无常的?

  (2)世间有边的,还是无边的?

  (3)生命(我)与身体是一体的,还是非一体的?

  (4)如来灭度后,是继续存在呢,还是从此再也不存在了呢?

  (5)如来灭度后,是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吗?

  梵志问阿难道,佛陀住世时,对于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是持何种观点?

  我们若细细分析一下,上述五个问题的确很难回答,因为这些问题实在是太抽象了。比如说,佛不会受到六道轮回的影响,但是佛灭度后,究竟哪儿去了呢?有的人说是居于常寂光净土,但这种净土到底在哪呢?我相信也没有人讲得清楚。又比如极乐世界,其究竟是一个实体存在,还是一个虚幻的心理空间?“十万亿佛土”,是物质距离,还是思惟上的距离?这些问题若打破砂锅问到底,相信谁也回答不了。

  那么,对于这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实际上是伪命题,即“边见”),佛陀作何指示?阿难的回答是:“所谓此见,世尊、如来、无所著、正尽觉舍置除却,不尽通说。”意思是说,佛陀对于这些问题,是不予回答,不作任何表态。这倒不是说佛陀在刻意回避问题,而是这些问题本来就是不存在的假命题,因为其大前提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

  从这部经文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启示,就是对于那些子虚乌有的、动机不良的、根本不成立的伪问题,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去理会。这使我想起了中国禅宗的所谓“话头”、“公案”。如果我们对这些公案进行细致分类归纳后,便可发现,提问者所提的一些问题,都是些很难回答的刁钻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虽说被提问者心知肚明,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却难以用言语来准确表达,或者说一旦落入语言,便会产生谬误或纰漏。因此中国禅师们很有智慧,便创造了“参话头”、“不立文字”,甚至采用“棒喝”的方式。这种独特的回答问题的方式是否契机契理?我想是见仁见智,不一而论。但总得来说,只要使提问者能有所收获,“若有所思”或“若有所悟”,甚至言下大悟,那么也就皆大欢喜,功德圆满。当然,禅宗的所谓“公案”也要适可而止(即“度”的把握)。如果大家都来推波助澜,动不动就来一句“话头”,以“棒喝”为开心果,那么就失之滑稽,变得索然无味了。

  (界定,09.10.17.于南海普陀山)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1)
下一篇: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218) 四、阿那律陀经(219)
 漫说《长阿含》(卷十七)~D 布咤婆楼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X 1320经:本经叙述佛在黑暗雨夜中经行..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G 912经叙述众生皆依之二边,若离二边即..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K 1158经:本经是妻子引导丈夫信佛从而..
 漫说《杂阿含》(卷五)~H 第110经(萨遮经):本经叙述萨遮尼乾子欲..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九)~E 五、大空经(191)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E 第289经、290经(无闻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C 1123经:有一位与佛陀同为释迦族的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J 1173经:本经主旨是教导我们应认清一..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一)~B (六)父母苦劝(七)与王相会(八)为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你我不同的人生[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怎么归依呢?[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三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五集]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一)释疑篇 一七、劝人为善是僧徒之职责[栏目:慈航法师]
 第八品 观法相[栏目:量理宝藏论 第八品 观法相]
 有人说佛教的闭关、禅定等修行,其实就是自我催眠的一个过程,您怎么看?[栏目:济群法师问答]
 真谛略传及其译经成就(肖太国)[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自杀的生命伤痕[栏目:昭慧法师]
 89.佛教的人事管理[栏目: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实修上师瑜伽法的目的[栏目:上师瑜伽·为何修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