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72

  五、见经(220)

  说法地点:竹林精舍

  主讲人员:阿难尊者

  参加人员:异学梵志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阿难尊者为一位异学梵志说:如来并不一向都说世间为有常无常,以及如来之终不终等问题。

  佛陀住世时,如果比丘或者梵志异学对佛学问题产生疑问时,可以当面向佛陀请教。佛陀灭度后,人们有问题时该向谁请教呢?在佛陀的诸大弟子中,阿难常随佛陀左右达二十余年。弟子们此时如果需要解疑释惑,可以说阿难是最有资格来回答了。于是我们在《八城经》中见到八城居士,为讨教问题而四处打听阿难的去处,可知阿难在信徒们心中的位置是何等地重要。

  在这部《见经》中,值佛陀灭度未久,阿难居止于摩揭陀国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有一位梵志异学,据说是阿难在俗家时的好朋友。他专门找到阿难,向他请教了几个问题——

  梵志问:“所谓此见舍置除却,不尽通说,谓世有常,世无有常;世有底,世无底,命即是身,为命身异;如来终,如来不终,如来终不终,如来亦非终亦非不终耶?沙门瞿昙知此诸见如应知耶?”

  实际上梵志所问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而是列举了好几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范畴:

  (1)世间是有常的,还是无常的?

  (2)世间有边的,还是无边的?

  (3)生命(我)与身体是一体的,还是非一体的?

  (4)如来灭度后,是继续存在呢,还是从此再也不存在了呢?

  (5)如来灭度后,是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吗?

  梵志问阿难道,佛陀住世时,对于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是持何种观点?

  我们若细细分析一下,上述五个问题的确很难回答,因为这些问题实在是太抽象了。比如说,佛不会受到六道轮回的影响,但是佛灭度后,究竟哪儿去了呢?有的人说是居于常寂光净土,但这种净土到底在哪呢?我相信也没有人讲得清楚。又比如极乐世界,其究竟是一个实体存在,还是一个虚幻的心理空间?“十万亿佛土”,是物质距离,还是思惟上的距离?这些问题若打破砂锅问到底,相信谁也回答不了。

  那么,对于这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实际上是伪命题,即“边见”),佛陀作何指示?阿难的回答是:“所谓此见,世尊、如来、无所著、正尽觉舍置除却,不尽通说。”意思是说,佛陀对于这些问题,是不予回答,不作任何表态。这倒不是说佛陀在刻意回避问题,而是这些问题本来就是不存在的假命题,因为其大前提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

  从这部经文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启示,就是对于那些子虚乌有的、动机不良的、根本不成立的伪问题,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去理会。这使我想起了中国禅宗的所谓“话头”、“公案”。如果我们对这些公案进行细致分类归纳后,便可发现,提问者所提的一些问题,都是些很难回答的刁钻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虽说被提问者心知肚明,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却难以用言语来准确表达,或者说一旦落入语言,便会产生谬误或纰漏。因此中国禅师们很有智慧,便创造了“参话头”、“不立文字”,甚至采用“棒喝”的方式。这种独特的回答问题的方式是否契机契理?我想是见仁见智,不一而论。但总得来说,只要使提问者能有所收获,“若有所思”或“若有所悟”,甚至言下大悟,那么也就皆大欢喜,功德圆满。当然,禅宗的所谓“公案”也要适可而止(即“度”的把握)。如果大家都来推波助澜,动不动就来一句“话头”,以“棒喝”为开心果,那么就失之滑稽,变得索然无味了。

  (界定,09.10.17.于南海普陀山)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1)
下一篇: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218) 四、阿那律陀经(219)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二)~G 912经叙述众生皆依之二边,若离二边即..
 漫说《杂阿含》(卷九)~G 第237经(长者所问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M 第51经(坏法经)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五)~A 一、心经(172)
 漫说《中阿含》(卷五)~D 四、师子吼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A 1222经:本经以故事的形式来颂赞天帝..
 漫说《长阿含》(卷十八)~C 二、世记经·郁单越品
 漫说《杂阿含》(卷十四)~E 第347经(须深经)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九)~B 二、须达哆经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三)~E 五、水净梵志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摄取佛国清净之行[栏目:48个愿望·无量寿经讲记·圣严法师]
 二〇〇七年行脚报告(释亲空 沙弥)[栏目: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慈善的精神[栏目:济群法师]
 关于昏沉 对治的方法(能弘法师)[栏目:禅定]
 于初传期佛教的几个问题[栏目:方广锠教授]
 七届:普茶(一)[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月灯·三摩地之本质·第五章 声德如来[栏目:创古仁波切]
 流浪者群歌 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一章 舍利弗尊者[栏目:流浪者群歌]
 准提威神辨凶宅[栏目:准提咒感应记]
 佛教丛林观 第二章 丛林法器 第三节 供养具 一、香炉[栏目:佛教丛林观]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