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346

  七、例经(222)

  说法地点:胜林给孤独园

  参加人员:诸比丘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告诉诸比丘:如断无明,别知无明,乃至老死的话,就应修习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四禅、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十一切处、十无学法。

  从“无明”至“老死”,即是我们生命的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从“无明”起始,至“老死”为终结,算是一次轮回。然后,再从无明始,至老死终,生生不息,世世如此,无有停歇。而从无明至老死,共分为十二个阶段,即十二缘起法。它们分明是:无明(造成生死的根本原因)、行(造作诸业)、识(业识投胎)、名色(六根未具然已有胎形)、六处(具六根而成人形)、触(与外境接触)、受(与外境接触生起苦乐的感受)、爱(对外境生起爱欲)、取(追求造作)、有(成业因能招感未来果报)、生(再受未来五蕴身)、老死(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在十二因缘中,无明为为生死的根本源头,如果将无明断灭,那么其余后者即无法再生起。但是这里面存在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即“无明”是一个极其抽象的概念,它没有具体的表象特征,看不见摸不着,有时候我们根本无法将其感知,甚至用思惟都无法想像。因此普通人欲将无明阻断,简直就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而这部《例经》,实际上就是佛陀在教导协助我们,如何将无明乃至生死断除阻绝的方法与步骤。在这里,佛陀对我们说,欲断灭无明(欲一一了知无明,即“别知无明”)乃至老死,必须要修习下列法门: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四禅、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十一切处、十无学法。其中,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即是我们常说的三十七道品。兹将这些名相略述如下:

  1、四念处(四念住)

  (1)身念处——即观此色身皆是不净;

  (2)受念处——观苦乐等感受悉皆是苦;

  (3)心念处,观此识心念念生灭,更无常住;

  (4)法念处,观诸法因缘生,无自主自在之性,是为诸法无我。

  2、四正断(四正勤)

  (1)已生恶不善法为断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

  (2)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

  (3)未生善法为生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

  (4)已生善法为久住不忘、不退、增长、广大修习具足故,发欲求方便,精勤举心断。

  3、四如意足(四神足)

  (1)欲如意足——希慕所修之法能如愿满足;

  (2)精进如意足——于所修之法,专注一心,无有间杂,而能如愿满足;

  (3)念如意足,于所修之法,记忆不忘,如愿满足;

  (4)思惟如意足,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满足。

  4、四禅(略)

  5、五根

  根,即能生之意,因此五根能生一切善法。

  (1)信根——笃信正道及助道法,则能生出一切无漏禅定解脱;

  (2)精进根——修于正法,无间无杂;

  (3)念根——于正法记忆不忘;

  (4)定根——摄心不散,一心寂定;

  (5)慧根——对于诸法观照明了。

  6、五力

  力即力用,能破恶成善故。

  (1)信力——信根增长,能破诸疑惑;

  (2)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身心懈怠;

  (3)念力——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成就出世正念功德;

  (4)定力——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发诸禅定;

  (5)慧力——慧根增长,能遮止三界见、思二惑。

  7、七觉支(七觉分)

  (1)念觉支——能思惟所修之道法,常念于禅定与智慧;

  (2)法觉支——又名择法觉支,善能拣择诸法真伪;

  (3)精进觉支——修诸道法,用心专一,无有间杂;

  (4)喜觉支——契悟真理,心得欢喜;

  (5)息觉支——又名轻安觉支,能息断除灭诸见烦恼,身心轻快安稳;

  (6)定觉支——能觉了所发禅定,入禅定而心不散乱;

  (7)舍觉支——能舍离所见念着之境,心无偏颇,不执着而保持平衡。

  8、八正道

  此处的八正道为有学位所修习,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以及正定。

  9、十一切处(十遍处)

  十种一切处是指六大(地、水、火、风、空、识)外加四色(青色、黄色、赤色、白色)。

  至于为什么要修习十遍处,这里面有多种说法。在这里,我比较倾向于南传《清净道论》中的观点,即依十遍而修,皆各有成就:

  (1)依于地遍,能以一成为多等,或于空中、水中变化作地而以足行走或坐立其上,或以少及无量的方法而得胜处。

  (2)依于水遍,能出没于地中,降下雨水,变化江海等,或震动大地、山岳、楼阁等。

  (3)依于火遍,能出烟燃烧,能降炭雨,以火灭火,欲燃则燃,或作诸光明已天眼见东西。

  (4)依于风遍,能速行如风,降风雨。

  (5)依于青遍,能变化青色,作诸黑暗,或依于妙色及丑色的方法而得胜处、证净解脱。

  (6)依于黄遍,能变化黄色,点石成金,或依于妙色丑色的方法而得胜处、证净解脱。

  (7)依于赤遍,能变化赤色,并如上述证净解脱。

  (8)依于白遍,能变化白色,离诸惛沉睡眠,消灭黑暗,为以天眼看东西而作诸光明。

  (9)依于光明遍,能变化辉煌之色,离诸惛沉,消灭黑暗,为以天眼见东西而作诸光明。

  (10)依于虚空遍,能开显于隐蔽,在大地中及山岳中亦能变化虚空,作诸威仪,可于墙垣上自由步行。

  10、十无学法

  所谓无学,乃与有学相对。有学是指虽已知佛教真理,但未断尽诸惑,尚有所学者;而无学指已达佛教真理的极致,无迷惑可断,亦无可学者。声闻四向四果中,唯阿罗汉果为无学,其余四向三果皆为有学。此处的十无学法,前八支即八正道,为有学、无学所共修;后二支(即正解脱、正智)为无学解脱者所特有。如果证得后二支,方为无学法,前八支亦共为无学所拥有。此十无学法为(以下阐释以《望月佛教大辞典》为参考):

  (1)无学正见——指与无漏作意相应之慧;

  (2)无学正思惟——指与正见俱起之思惟;

  (3)无学正语——指依无漏作意所生的四种语业(远离妄言、两舌、粗言、绮语);

  (4)无学正业——指依无漏作意所生的三种身业(远离杀生、不与取、淫业);

  (5)无学正命——指远离诸邪命,如法活命;

  (6)无学正精进——谓欲乐正勤,勇猛堪任;

  (7)无学正念——指心中明了,于诸法不忘失;

  (8)无学正定——谓心住、安住、近住等住,心无散乱;

  (9)无学正解脱——指离烦恼之束缚的有为解脱;

  (10)无学正智——指尽智及无生智。

  至此,《中阿含经》六十卷计222部小经内容,已全部“漫说”完毕。

  (界定,2009年10月19日,于浙江舟山市普陀山佛教协会)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1)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I 第624经阐述有关修习四念处的一些次第..
 漫说《中阿含》(卷十一)~E 五、频鞞娑逻王迎佛经
 漫说《杂阿含》(卷一)~F 第26经:什么样的出家僧人有资格被称作“法..
 《长阿含经》内容综述(C)(表三)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Z 1362经:本经叙述我们在临终之前,当储..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F 1331经:此经叙述诸天神精勤护持比丘修..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C 三、优婆塞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F 976经、977经:此二经记述尸婆外道..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三)~A 一、比丘请经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G 1332经~1335经:此五经叙述天神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细致理解清净传承的重要性[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持明前贤修规·老顽解脱行迹——印圆双运欢喜妙音 第一百〇六讲[栏目:阿秋喇嘛传记·讲记]
 在生活中善于用心就是修行[栏目:如瑞法师]
 佛陀在哪里[栏目:达摩难陀长老]
 增支部1集101经[栏目:增支部1集]
 第一篇:初修导引 贰、摄引权便 三、障碍对治[栏目:智敏慧华上师开示录·圆觉心法指归]
 苦与乐的因缘―离苦得乐(王家轩)[栏目:其它]
 在香港医院死亡后,尸体立刻打包,可惜香港没有弥陀村可以助念送往生,应如何才好?[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附录 人心微尘勤洒扫[栏目:是非要温柔]
 佛教与科学(杨振宁)[栏目:佛教与科学]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