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31、在家学佛的人,如何对待家庭问题?
 
{返回 居士学佛100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79

31、在家学佛的人,如何对待家庭问题?

佛教处世为人的原则有两条,一是善,一是智慧。善德的核心是利他心,即时时处处为别人著想,自己的幸福快乐让别人分享,帮助别人解除痛苦,视别人的乐为自己的乐,视别人的苦为自己的苦,发菩萨心,为别人创造快乐,以慈悲心对待别人,以平等心尊重别人,以忍心忍让别人,宽容别人等等。佛门智慧的核心就是制服自己以自私为根源的爱恨、喜怒、自私心、虚荣心等感情,发挥理智的作用。在家庭和人际关系上若出现矛盾,学佛的人首先应该从自身找根源。在护法大师的《剑轮修心法》中有这样一颂,应常记心中:‘放下追求一己之乐的冲动,给予他人更多的欢乐,即使众叛亲离,也要责备自私,承担责任。’

附:在家居士应负起家庭的责任吗?

在家居士应该先负起家庭的责任,在家庭安定和乐的同时,再来护持佛教道场。如果家庭都顾不好,虽然可以很积极地护持道场,毕竟不是一个圆满的榜样。有的人可以把佛教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但在家里的投入和管理的确是一团糟,判若两人。当然,我们不是圣贤,谁能无过,但我们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所以想和大家分享这段故事,希望大家不要重犯。

认识一位元假期打工的女性朋友。她来自一个佛化家庭,但不幸得很,她很排斥佛教。原来问题就出现在她的妈妈,她妈妈是一位很虔诚的佛教徒,时常到寺院帮忙。可能是很忙或很投入于寺院的工作,所以很少在家把家务打理好,时常把大部分家务都丢给女儿做,所以她觉得佛教好像把她妈妈给抢走了。她除了要应付繁重的学业之外,还要扛起妈妈的工作和责任,所以她才会怨恨。这也可能是她们母女之间的沟通有问题,才会把事情搞成这样,多么心疼啊!佛法是没问题的,问题在于如何把佛法应用在生活上。她妈妈忽略了自己的责任,使女儿对佛教反感,结果竟然把自己的女儿推出佛门以外,破坏了女儿学佛的慧命。当然,子女也应该负起一些责任,他(她)应该体谅并赞叹母亲在佛教里的积极和奉献,宽恕妈妈的不是。如果子女对佛法有所体会的话,他(她)应该随喜妈妈的热心。所以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也是很重要的。

由衷希望大家以这真实故事为鉴,不要破坏大家对佛教的印象好吗?

附:有一种人对别人很好,却不能善待家人。对吗?

对别人能发挥那份爱心,对家庭自然更少不了爱。但是有些人会爱别人,却不爱自己的家人。常常有人问:‘为什么我的子女对别人都很好,但对我们讲话时,态度却很不好?在外面,人人都说他好,很赞赏他,可是一回到家中,却令我们很头痛。’这种问题目前社会上很多。


其实这种人就像被折断的树枝。我们看一棵松树,不管在冰天雪地或是烈日骄阳下,它都很青翠。为什么?因为它有根啊!如果把这棵松树的树枝锯下来,放在水中,虽然它还保持青翠,几天后水分消失,它也就枯黄了。

一个人对自己的家人没有爱心,不听父母的教诲,不敬不孝,就已失去了那份敬爱的良知,这就像被砍下来的树枝,是没有根本的。人如果能先圆满家庭,对父母尽孝,夫妻之间保有忠诚,把子女教育好,时时鼓励家人去关心社会人群,这就是菩萨的慈悲与智慧。使自己的家庭稳固和睦,然后去影响别人,这才是巩固根本。

如果一个人只对外人好,却对自己的家人都不好,那是很有问题的。为什么呢;因为人与人之间,在外接触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彼此客气,只是应付应付而已;而与家人是长年累月的相处,所表现的面目才是真的,对自己的家人好才是真好,对父母真正地孝与敬,才能对别人真正地敬与爱。


{返回 居士学佛100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32、学佛的人如何对待社会职业?
下一篇:30、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9、有人说:‘三法印乃小乘,大乘只一法印。’这话对吗?
 35、佛门礼仪是什么?
 58、‘命由心造’这句话符合佛教的观点吗?
 66、如果遇到自称已经开悟成佛的人,我们如何去判断真假?
 72、如果佛陀及三宝真的有无与伦比的力量,为何寺院及佛像又会在战争及天..
 39、为什么要长养感恩意识?
 71、佛法对堕胎有何看法?可以在堕胎后供奉婴灵吗?
 41、为什么要长养自他两利意识?
 82、佛教人士常常放生,但既然在放生后动物一样会死,放生又有何意义呢?..
 43、应该淡忘什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文脉不离法[栏目:传喜法师]
 14 理解内观智慧[栏目:毗婆舍那实修法要]
 本来念佛应该是越念越清静的,为什么我会越念杂念越纷飞?[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放生要如何让别人认同?[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三一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138.戒源和尚妙老示寂 Venerating Venerable Miao, source of ..[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三章 南宋的佛教 第三节 看话禅与默照禅[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迈向生命的圆满[栏目:耕云先生]
 超度亡者是用七天好,还是四十九天好?[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