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五)彼此产生矛盾的根源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52

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五)彼此产生矛盾的根源

  我们已经知道,外境显现为刹土还是恶趣,就在于能否转变自己的心态,但仅仅知道这些道理还不够,还需要将它运用到生活中去。有时候我和别人开玩笑说,不知道我宿世造了什么业,今生我的耳朵好像没什么福报,因为听见的全都是天快垮了、山陷下去了、大海满出来了等等令人不悦意的事。但是,有时候也会听到弟子说,现前他的家庭越来越和睦,一切越来越顺利。我想,这才是一个修行人应该具有的功德。

  因此,不要把听闻的教法仅仅当作一种理论,而要在现实当中改变自己的心态,一旦知道自己的过失就当下改变。往昔安章竹根玛尊者拿着一只破鞋对弟子说,他抓住了一只雪狮,当弟子们纷纷迷乱于表象时,尊者语重心长地告诫弟子:“你们现前也许看不出这是雪狮,即便如此,也不要将过失推在导师身上。因为正是由于你自己眼根不净、业力沉重,才看不见雪狮,一切过失都源于自己。”现实生活也同样一个道理,你对外境不满意,正是由于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比如生活中有很多夫妻总是互相抱怨,甚至家庭也不和谐,产生这种现象的最大原因,就是自己无意中形成了一种特权意识。他们自己可能不知道特权意识形成的原因,但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业及烦恼沉重以及我执太强的缘故所致。我们常常会要求对方这样那样,却从未要求自己符合这样的标准。这样一来,即便两者短时间内没有矛盾,长此以往,产生矛盾是必然的。

  不仅家庭和社会中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在我们和导师或者金刚道友相处期间,有时也难免产生这样的现象。例如我们说,某位导师非常好,非常慈悲,因此这位导师的功德应该很大。这样认为的原因在于,我们认为这位导师非常符合自己的口味,自己想什么,导师就会做什么。但请问到底你是导师还是他是导师?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还是由于一种特权意识。虽然口头上会说,由于自己业力烦恼沉重,想在导师面前好好修法,但实际上已经将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位置,从很高的地方往下看着导师,认为导师应该这样那样。这都是烦恼沉重的表现。作为修行人要时时反观自己,一旦发现有这样的观念或行为,就要懂得去调伏。这样一来,相信你的修行会越来越进步,应该做到这样。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四)调伏内心才能获得真正的自在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六)改过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调心乃真正之善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十二)何谓根本上师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一)初禅的特点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二)阿赖耶识之状态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一)直指缺点就是最殊胜的教言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七)忆念父母恩德而发无上菩提心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九)善巧运用对于禅修非常重要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九)龙萨娘波尊者开取囊青扎嘎伏藏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四)座下护持见解应随顺当地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三课(十六)观修无常精进修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玄奘精神 第5节:第一章 进退由心,大德之境(4)[栏目:玄奘精神]
 打坐时,会有上下左右绕圈晃动的感觉。[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The Man Born Blind[栏目:The Gospel Of Buddha]
 学修问答(汇集六)[栏目:达真堪布]
 华严禅行法--《禅观》第十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放生得良方[栏目:放生感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