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两头放下,方得中道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85

两头放下,方得中道
文/见谌法师

   “放下”看似容易,却是修行上的一个重要关键。要学会放下,首先要知道为什么要放下?古德说:“两头放下,方得中道。”两头即是相对的两边,善恶、是非、得失,由于凡夫都在分别妄念之中,所以尘劳系縳,不得自在。因为在两头之中,执持一端,所以生出许许多多的是非得失和无尽的烦恼,如能放下,则清净之心朗然而现。是知我们常执一方,不肯舍离,乃在我执深重,而我执则根生于乐受贪爱,放逸六根;尘境相接,时日一久,保持幻质,故不拟弃舍。

  诸法缘起,本无自性,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只因一念不觉,误认实有,空花水月,心迷镜相,如挥刀欲斩秋风,徒自劳顿。所以世间的成住坏空,本然实相,皆依缘而生、依缘而灭,哪里有不变而可执持的东西呢?执色者泥于色,执受者泥于受,凡夫心存甘伏,投泥自溺,不能自脱,亦如愚人自愚,偏说他人愚不自知。如能理解空性的道理,放下执着,不执即是放下,所谓“休心息念,断绝攀缘……遇声遇色如石上栽花,见利见名似眼中着屑。”何况从无始以来,未曾息心,数数经历,何以苦苦贪恋,不肯放下。

  昔有一黑齿梵志,因为修得五种神通,人们称他为“五通梵志”。梵志善于说法,往往感得天女散花、八部龙神护持,但因过去业力之故,即将往生,轮回地狱。时阎王前来听法,不忍而泣,梵志问其故,阎王据实告之,梵志惧然求救度之法。阎王曰:“非佛无以解脱。”梵志运其神力,以左右手擎合欢、梧桐树两株,至灵山献佛。佛告梵志:“放下。”梵志放下左手一株。佛又说:“放下。”梵志再放下右手一株。佛又说:“放下。”梵志回答:“我两手尽空,不知更须放下什么?”佛说:“我非教你放舍手中之花,你当放下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无一可舍,是你免生死处。”梵志忽然大悟,得入无生忍之境界。

  “无明爱取三烦恼,行有二支属业道。”我们不能放下,是因无始无明所生的烦恼,以“爱、取”执着而造作实有与我执,不忍舍离,所以感得生老病死,流浪诸有,轮回不止。如能放下执着,放下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有灭则取灭,取灭则爱灭,爱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识灭,识灭则行灭,行灭则无明灭,无明灭则生老死灭。在诸法缘起中,不随业流转,以始觉之智,照本觉之理,则能断三世因果生死轮转之苦。故禅门诗偈曰:“两手擎来教放下,空身立地更疑猜,根尘识界无寻处,多谢春风烂漫开。”

  俗语说:“有舍则有得。”能舍即是能看破一切缘起无常,放下因迷成惑的执着。能舍即是成就自己,其结果则是无入而不自得。能看破放下也是一种福报,代表心量广大,有不执的智慧。所谓“知足常乐”,能放下的人常常是心中没有贪欲,儒家说:“无欲则刚。”“无欲”即是无取无着,“刚”则合于天地之道,君子笃行于刚健,辉光日新,自强不息。《八大人觉经》亦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若能了达贪欲是生死的根源,常念知足,安贫守道,精进无为,“放下”──虽失即得。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谈习惯
下一篇:报本反始,不忘其初
 良朋益友
 扫地扫地扫心地
 一念不住,无可受乐。
 善调身心
 畏善情结
 慈悲平等与吃素
 自我革命
 健康人生守则
 缘起观于生活中的助益
 广学多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54.因果不虚 No Quarter Given[栏目:放生故事 The Story About Free Captive Animals]
 中国佛学 五、学派并兴(四)《俱舍论》与俱舍学派[栏目:中国佛学]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三篇 桑耶大师 第十二章 雪域西藏法界缘[栏目:莲花生大士全传]
 四十六世 丹霞子淳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第二十一课 止观法门[栏目:天台宗简明教程]
 我们多生多世之前在哪里做人?[栏目:因果轮回·净空法师问答]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种善根品 3[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辨法法性论[栏目:韩镜清教授译著]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