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学圆满究竟之觉
『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内心求道,法入行中;以道成人,如说修行;当知是为,久修道行。』
我们就是要了解,大家以非常恭敬的心,合掌恭敬,就是只有一项期待,期待佛陀能够开启了他内心所保护着的最真实法。这是现在人人所期待,也是舍利弗所祈求。所以,看到当场人人求法的心很殷切,『合掌以敬心』。大家很恭敬在等待,用合掌表示恭敬,表示恳求的态度。所恳求的就是想要听,听佛说出一乘实相的大法。这是人人内心求道之意,希望法能够入心,身能行在道中,所以叫做『法入行中』。
在行善的过程中会起欢喜心,自我不断鞭策:好事情就是做,做好事情就是『心安理得』。我们的心会很安,自然这个道理就入我们的心来。
其实,心安理得,我们大家也常常这样说,我们是否有做到让我们完全很心安呢?我们心很安,有得到道理吗?我们若要心安,就是要好好听法,将法入心,所说的如法,所行的也如法。既然所做的是如法,必定是行善断恶,这就是如佛陀所说法的教育这样在走,叫做如法。
我们的心,法入心,自然所做的就是『如法所行道』。两千多年前佛所说法,两千多年后的现在,我们就是要法入心,行于道。所以『以道成人,如说修行。』这个道,我们好好的自我行道,甚至常常说『菩萨招生』,我们自己若不先做菩萨,我们要如何去招生呢?
就如学校要招生,就要有老师教育。老师的教育就是学生的典范,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老师是什么样的行为,与教有合一吗?老师的言教合一,就是修学如一。教,就要把我们说的话与身行合一,求学的人,他才能用心学。所以『教』与『学』一定要合一。所以『以道成人』,就是这条路这样教你,这样牵引你,一起走入这样的路,我会到达,你们也会到达。
这一条道路,『道者,路也』,经就是道,道就是路。我们讲经的人,就是要带人走路的人。人家走到了,当然我们也是要到达。所以,经就是道,道就是路。这个道,能够成就人人的道业。同样的,我们要带人入道,我们自己要走在这条路上,这就是叫做『菩萨招生』。我们要招呼大家一起来走,就要『如说修行』,说的与走的、与做的要一样。
修行是要如何修呢?在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有他们修行的道场,我们在他们修行的道场中,能够了解到他们修行的方法。所以我们说过,释迦牟尼佛过去亲近百千万亿诸佛,其实,我们入人群中,在人人心灵的道场中,我们也亲近过这么多修行人心灵的道场。
我们与他们接触,听他们的经历,如何发心,过去如何偏差错误的人生,现在是如何悔过,悔过之后是如何身体力行。也有从开始就很善良,开始就是那样发大心、立大愿等等。这是我们大家要学的。
所以,佛开始说一乘妙法,舍利弗就说:『为是究竟法?为是所行道?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
⊙『为是究竟法?为是所行道?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我们大家现在的心有疑。因为,过去佛陀所教育,我们以为这样够了,不知道现在佛陀叫我们要再更上一层楼,叫我们要再入这一乘的实道。
我们现在开始有心,过去,还有未来,过去我们这样修是对或不对?未来我们要走的路有办法吗?这是大家的心境,请佛陀赶紧将他所赞叹,在内心保护着的法,现在公开详细向大家开示。这是舍利弗的恳求,所以他说『为是究竟法?』就是为了要了解这究竟之法。『为是所行道?』我们将来要如何走的路?
『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要等待佛陀,法从佛陀的口中出,我们会很恭敬来接受佛陀给我们的教育,成长我们的慧命。意思就是这样。
现在我们来说,什么叫做『为是究竟法』。这个『究竟』是什么法呢?就是『菩萨大行圆满究竟之觉』。菩萨的大行,佛陀要说的一乘大法,就是说我们要行菩萨道。菩萨道是一个大行,所以『菩提大道直』,大家应该要常常记住这句话。菩提大道,就是觉悟之后,一条非常平坦康庄的大路。这条大路,我们要身体力行,所以叫做『行』,大行。菩萨就是觉悟、觉有情人,行在大菩提道上,圆满究竟,这样的觉悟。
我们众生,人人都能称你们为菩萨。菩萨,我们现在所称呼的菩萨就是『新发意菩萨』。就是我们现在有发这样的心,开始在行这样的路;现在起步,还未到圆满究竟。
圆满究竟,就是要到达佛的境界。自觉、觉他,已经对宇宙天地万物的真理透彻,没有一点点遗漏掉,很具足圆满,这才叫做圆觉,这才叫做究竟之法。
⊙为是究竟法:谓菩萨大行圆满究竟之觉。即成无上正等,宇宙大觉之极位。
这就是要经过行菩萨道。行菩萨道,还要圆满究竟。我们若能到此觉,那就是无上正等正觉,那就是宇宙大觉之极位。这个位置就是至高无上,所以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这种的觉悟是无边际的极果,叫做究竟法。
又再说菩萨,我们若到达菩萨地,尽菩萨地。过去曾向大家说过『十地』,十地到『法云地』,这样是不是到达了?还没有。不过,在十地之中要满足方便。我们修菩萨道,从『欢喜地』开始,一直到第十地,这全都要行在方便。那就是圆满,满足方便,这些方便法你都了解了。
就如一切是真空,既然是真空,我们在世间还有什么好执着呢?但明明世间就有这么多会让我们担心的,要让我们去成就的,每天的时间有天亮天黑时,天亮天黑的生活就是这么现实,我们如何能说是『真空』呢?
不过,佛陀就是要告诉我们,你要有『妙有』。所以『妙有』,世间人做世间事,你要如何在这世间做人做得很圆满,要如何在这世间事做得很具足,这世间事很具足叫做圆满。世间人,人格,我们要修得无缺角,这就是教我们去修。
你要如何能够没有缺点?就是不要与人计较,在人间事要尽量付出。生活没有一定要拥有多少,在我的名下有多少的财产,我家里有多么堂皇,多少好东西,那都是身外物,能够生活就好了。穿衣服呢?很简单,里面是缝缝补补都没有关系,只要外面这件衣服穿起来没有缝补就好。一切还是能够付出、付出。这样叫做『真空』。没有执着于我们到底拥有多少,没有『得』的心,就没有『失』的遗憾。所以,没有得失心,这叫做『真空』。
『妙有』呢?你就是去完成。世间有这么多不具足的人生,苦难偏多,所以他尽量去付出。这都是世间的方便法,但也是修行的道路。
再怎么说,佛法虽然是『真空』,但还是得用话来说。而要说这些话,就要有世间的事相。没有世间的事相,哪有出世间的道理呢?所以,事相就是方便。出世间,我们这念心要能够时时平平顺顺,无得无失。所以,无得失的心就是无生灭相。我们说这么久了,现在才告诉你们——无得失心就是无生灭相。
修行到达『等觉』,最高的境界,就是已经灭了生灭,那是灭了变易生死。变易生死就是还有生灭。我们的人间,我们的内心,不断就是在变易生死中。若能将变易熄灭下来,我们的心不就是很平顺吗?凡夫的变易,就是我们的心起落不安,就是得失的心,担心的事多。
这就是人间事,偏偏有那么多不能不烦恼,不能不担心的,但是可以没有『烦恼』。
『担心』与『烦恼』是不一样的。『烦恼』是从内心不断生生灭灭,起起落落,得失满心,贪、瞋、痴,这叫做烦恼。『担心』呢?虽然我们没有烦恼,没有贪、瞋、痴,但是世间——某某人能平安吗?某某人有什么样的大风小事?这都是会担心。
所以说来,我们是方便。菩萨地,我们要尽菩萨地才能够更上一层楼到佛的境界,所以要尽菩萨地。
菩萨地尽,就是要『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得见心性,名究竟觉。』
⊙又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得见心性,名究竟觉。
我们若能尽菩萨地,满足方便法,人圆、事圆,『一念相应』。就是人与事能够圆满,这样相应会合起来就是理,道理圆。道理圆,『一念相应,觉心初起』,这样一念觉就开始会合,觉悟就开始会合。
就如佛陀这样修行,五年的参访,六年的苦行,也不能跳过那五年。五年看尽了人间相,看尽了九十六种外道教的修行法,后来才用心默思,静思。到了最后那一剎那,他的心与外面的星接触起来,这『一念相应,觉心初起』,突然间整个觉悟起来。『得见心性』,那个时候就能回光返照,看到我们的如来一乘实相,我们的如来本性就现出来。所以,这叫做『究竟觉』,到此时才叫做『究竟觉』。所以你要『究竟觉』之前,就是要经过行菩萨道。
各位菩萨,学佛总是要步步踏实,双脚踏稳,往前实行。不要想放弃现在的真实人事物,只顾去追求两千多年前佛说的话。我们要知道,『经』是经千古而不变,我们必定要在这个时代,看这个时代道场的菩萨。所以人人要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