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83、佛珠的意义是什么?市面上有多种佛珠,应选哪一种才适合呢?
 
{返回 居士学佛100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25

83、佛珠的意义是什么?市面上有多种佛珠,应选哪一种才适合呢?

佛珠或念珠梵语为‘玛那’(Mala),是用作诵佛号或诵咒等之计算法器。证量与境界高的大行者,不需要这些外在的法器工具。对凡夫佛子而言,如果对所作修持次数有个计算,对生起精进心会有帮助,所以可以用这些法器。佛珠的珠头代表佛宝,贯串整串珠的绳子表义法宝,小珠表义僧宝,所以一串佛珠就表义了三宝。珠头(即较大的一颗)代表佛之色身,它上面有一个锥形的珠顶,代表佛的法身,珠穗则是并无特别表义的加饰。佛珠以108粒为宜,但也有110粒等的组合。在传统上,有多种佛珠质料之要求,例如修息灾法用白檀香珠、修摄怀法用紫檀木珠等,其形状也有不同,数目也有不同的要求,持珠的手指也有不同要求,甚至串珠的绳之质料也有不同的要求,但以上这些繁复的细节,我们初学者不需全跟著去做。一般来说,用108珠之菩提珠就可以了。佛陀是在菩提树下成道的,菩提珠本身的坚硬特质又有吉祥的表义,所以菩提珠适合作任何法门的修持。一般人有一串菩提珠就很足够了,不需刻意购买几十条不同质料的念珠。佛珠是用来修持的,如果有几十条佛珠却不修持,又有何意义呢?格鲁派的僧人,一般都用原始的原木佛珠,尤其喜欢用代表文殊的六把慧剑之五台山六道木佛珠。这种珠十分平宜朴实,但又表义了大智文殊之加持,所以特别受学僧之欢迎。对修持观音菩萨法门的俗家人来说,用石英水晶珠或莲子制珠则也是特别适合的。有些人的佛珠配上间珠或一对小数珠串,这并无不妥之处,但格鲁派大寺的僧众是不容许在佛珠上加上这些额外饰物的,也不可以用宝石制的佛珠。只有年资久的寺僧,才可以在自己的佛珠上加上间珠及数珠等。此外,佛珠不是一种世俗的饰物,所以不需用贵重质料的珠串,也不需把它挂在颈上装饰。在古印度传统中,并没有把佛珠挂在颈上的习惯。

附:既然‘心诚则灵’,为什么要为佛像开光呢?

诸佛的法身是遍布一切时处,住于每粒微尘之中的。对境界及证量高的修行者来说,诸佛是常常在前的,所以这些大修行者不需要佛像。对我们凡夫来说,我们并未到达同等境界,所以还是需要依循佛说的事相而作,尤其是示忿怒相的本尊及护法像等,一定要依法装藏及启请胜住。一个新的佛像内里应该是空的,供奉者必须请有资格的人装藏及启请圣众胜住。‘启请胜住’是祈请诸佛圣众来临而入于佛像中的意思,汉人称此为‘开光’,其实是从顺世俗的称法。常常有人带来佛像向法师说:‘请法师“加持”这个佛。’,令人啼笑皆非;佛是圆满的觉者,我们只是六道中的凡夫,凡夫怎么可能‘加持’佛呢!在‘开光’仪式中,法师所念诵的内容是启请诸佛胜住于像中,并非‘加持’佛像。‘装藏’是把如法的物品装填入佛像内部之意,所填入的物品包括舍利、经咒、珍宝、药材及香料等有吉祥意义的东西,装什么、怎样装及先后次序都要依佛经所述去做。如果一时并未找到有资格的人代为装藏,可以自行在像的内部写上梵文‘唵’、 ‘阿‘、’吽‘三字,然后以碎宝石或檀香粉填满而暂时代替装藏,心内要生起 ‘此乃佛陀’之真佛想。

附:佛像与菩萨像可以供在一起吗?

这是可以的。一个完整的佛坛,应该起码有一尊本师释迦牟尼像、一本佛经及一座舍利塔,分别表义佛陀之身、语、意。在此以外,可以也供奉其他佛像及菩萨像,但其他佛像应放在本师释迦牟尼像(或图片)之旁位元或略低一点的位置,菩萨像再放旁一点或低一点,如果也供奉出世间护法,则再要放低一点。只要以如上所述次第地排,可以把佛、菩萨及出世间护法在一起供。世间的神明、祖先、龙族及地神等,我们三宝弟子不应依止。如要略事供养,亦不可放在佛坛上,只可分开其他地方而供奉,而且不应生起依止信皈的念头。对已死的祖先供奉,其实并不能为他们带来真正益处,倒不如以利益他们的心而代为供养三宝,把功德回向他们。祭祀祖先是汉地民间传统,并不是佛教的。


{返回 居士学佛100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84、在佛坛上烧很多香是不是能得更大的庇祐呢?
下一篇:82、佛教人士常常放生,但既然在放生后动物一样会死,放生又有何意义呢?
 33、居士可以经商吗?
 54、佛教出世思想和消极的厌世思想有什么不同?
 45、佛教徒的拜佛行为是不是偶像崇拜?
 70、有人视地狱为实有,也有人说它是唯心所造,并不真正客观存在,何者的..
 62、在民间信仰中,有时会见到乩童有佛陀附体或问米姑请来祖先的魂魄附体..
 74、佛教的僧尼天天只懂得念经,不事生产,岂不只是社会的‘寄生虫’?..
 38、为什么用你喜欢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别人?
 56、学佛必须要吃素吗?
 86、有些人认为须消尽了业障才能往生净土,有些人却主张可以带业往生,到..
 2、什么是佛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转凡心修佛行 六、灵性清净即佛心[栏目:妙莲法师]
 115.问曰:是阿罗汉最后身,所作已办;复何以赞叹般若波罗蜜?[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觉悟真我与往生极乐[栏目:太虚法师]
 第八册 佛教与世学 第二十二课 佛教与心理谘商[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八册]
 华严经讲话 三、世界之庄严——卢舍那佛品[栏目:鎌田茂雄]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十七)依三清净的目的[栏目:圣者言教]
 我们欣赏身处困境仍微笑的人[栏目:包容的智慧]
 若要心能宁 且将闲事了[栏目:佛网文摘]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九回 拜休舍优婆夷[栏目: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平安来自人的和合[栏目:仁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