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知足常乐,多欲受苦
 
{返回 心念与命运·第3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52
知足常乐,多欲受苦
  
  陈探塘说:「我年轻时,曾聆听前辈们的言谈。当知县的樊毅说:『我退休时,行囊只有五千两银子,而且华丽的丝帛也不到一千匹!』当司训的王辅却说:『不要说本官贫穷,我积蓄的薪俸,以及学生们的馈礼,总共加起来也有六百两银子了!』
  樊知县的意思是恨六千太少,而王司训却认为自己所有的六百太多了。
  後来,樊知县的三个儿子合不来,大家都主张分家产。樊知县拿出六千两银子买地,建筑房子,把全部钱财都分给三个儿子。可是儿子却怀疑父亲私下另有储藏,因此,不愿奉养他。樊毅只好找了数亩田地,过著自食其力的生活。稻子没有成熟和蚕还没有吐丝便典当出卖了,家里没有年轻的童仆,客人来时,都是年老的奴婢在端茶水。樊毅一直过著愁苦的日子。等到他逝世後,葬礼很草率简陋,现在他的子孙也都衰没不振了。
  另一方面来说,王辅的四个儿子个个很争气。老大与老二经营产业,老三与老四在学校教书。兄弟奉养父亲非常欢喜。
  晚年,王辅常以观赏花卉竹子为乐。有客人来访,他便留他们饮酒喝茶,只是尽欢而已。他每天都笑口常开,他的子孙人才济济,家声方兴未艾。
  樊毅的钱财比王辅多了十倍,而王辅的受用却反而比樊毅多了十倍。子孙的贤能与不肖相差又何止十倍呢?
  做官的人如果一直经营钱财,自己尚且不一定能享用,怎麽还能为子孙打算呢?
  静静地想一想,或许可体悟一些真理。」(《德育古监》第一一三)

{返回 心念与命运·第3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安贫乐道,消遥自在
下一篇:行善得乐,造恶受苦
 黄金珍宝,不可传家
 随业逐流,必定受苦
 兄弟至孝,化母成慈
 低声下气,和好如初
 求官负恩,破财丧身
 为官不廉,与盗何别
 相聚最久,不合最苦
 放大心量,离苦得乐
 舍财赈灾,高官封侯
 怜悯死囚,平反冤情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诸大鬼王一多耶![栏目:宣化上人]
 唯识简介 六[栏目:唯识简介]
 为什么菩萨和二乘同样见性,菩萨证人法二空,而二乘人只证人空?是不是因为所知障的覆蔽?[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五百罗汉 472、如意杂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心经讲记——《法性基础》之十一[栏目:贤清法师]
 闲谈问答录[栏目:索达吉堪布]
 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证据[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藏传净土法 第二十课[栏目:藏传净土法学习讲记]
 有情菩提[栏目:林清玄·菩提系列全集]
 应该怎么把握“财色名食睡”?[栏目: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