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七课(七)何谓隐蔽秘密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59

圣者言教 第七课(七)何谓隐蔽秘密   

  【未知心性即为佛性,如同迷失自我,而于他处觅佛,即隐蔽秘密】

  没有认识到心性就是真正的佛,因此完全迷失自我,到外面去寻求佛,就是隐蔽秘密。修行者只要向外求佛,就已经完全失去了真正的方向。

  当然,对于初次开始进入佛门之者,为了给他创造一个生起信心的空间,在外相上安立佛果,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初行者执著太强的缘故,直接讲解“你即为佛”,恐怕很难认识,也很难觉悟。这时候我们先给他创造一个台阶,告诉他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成办西方极乐世界、佛的境界。这个西方极乐世界,七宝庄严,没有痛苦,唯有安乐。通过讲解这些道理,令初行者生起向往西方极乐世界的强烈意愿。这种讲解方式叫密意,但实际上讲解的一切,并不在遥远的地方,就在心相续之中。

  心的本性就是佛性。若没有认清这一点,到它处去寻佛,永远找不到佛。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人在外面找到真正的佛。当然,为了度化不同的众生,诸佛菩萨也示现着各式各样的形象。比如,在各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佛像,也有各种佛国刹土的授记等,依靠这些缘,让我们的信心更加增上。但实际上,真正的佛在何处呢?就在心相续之中——心性即为佛性,所以我们应该静下心,创造这个佛。

  以上所讲解的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但你要是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我相信你在以后的修行过程中,就不会迷失方向,因为你已经知道修行的真正意义在何处。往昔我们可能是为了往生“外在”的西方极乐世界而修行,现在通过闻思逐渐认识到,西方极乐世界到底在哪里,现前我应该用什么方法去成办等,这样就会很自然地理解上下乘法不同的区别。

  有时候我在想,初次开始进入佛门期间,由于心比较散乱,对佛法不是很理解,也不知道自己的真正方向,所以天天随着他人的言语飘来飘去,这也很正常。但是当进入佛门一段时间以后,还这么飘来飘去的话,恐怕是对法理解不够所致。为了避免这种过失,我们应依止具德导师,听闻解脱教言,并通过实修加深对法的理解。当通过导师的引导对法有所了解以后,还要凭自己的智慧去判断一切。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若不具有这种智慧,修法可能天天都在漂泊之中。

  当听闻上述教言之后,可能有些人会有疑问:“心性就是佛性,不向外求佛,难道我们再不需要朝拜神山了?”当然不是。朝拜神山圣地、口中念诵佛号等,都是创造佛的境界的方便,因此不能舍弃。但是从理解上,我们必须要知道,当思想开始飘向外面去寻找佛的时候,恐怕永远都找不到。这就是隐蔽秘密。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七课(六)何谓自然秘密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七课(八)密法于根机不相应者应保密
 圣者言教 第十课(十一)应遵循导师教授而踏实修学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什么是佛教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十二)什么是法
 圣者言教 第九课(十)佛法需要创新吗
 圣者言教 第十九课(三)以妄念多寡判断见解高低则易落入庸俗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六)如理如法依止善知识非常重要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四)净信 欲信和诚信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一)思维人身难得而精进修法
 圣者言教 第三十课(五)如何理解获得加持
 圣者言教 第七课(十四)显密在积累资粮方面的差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保持内心清净是真持戒[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四 5 不杀生的利益之断嗔恚[栏目:宽见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0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六集]
 力挽狂澜 问世间情是何物之二[栏目:果煜法师]
 我什么都不信。这种人是否存在?这一观点的危害性是什么?[栏目:济群法师问答]
 修行很简单,一条路走到底[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九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三集]
 前行备忘录 总说要义[栏目:前行备忘录]
 自性与生死[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智慧的来源[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