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七课(五)为何说一切众生本具佛性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34

圣者言教 第七课(五)为何说一切众生本具佛性

  【所谓秘密,指无始以来,一切众生心之实相——真如,虽本自具足,但为客尘迷乱所转之诸有情】

  《二观察续》中曰:“诸有情即佛。”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在《速得成就上师瑜伽》之中亦曰:“一切有情本来佛。”也就是说,一切有情众生本具有如来藏三身无别之功德,这种功德不能呈现的原因,就是为客尘迷乱所遮止。所谓客尘,小乘称为我执和法执,唯识宗称为八识,中观称为二障或四障,密宗称为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

  一切众生本具的功德,如同蓝色的天空;遮止本来面目不能呈现的二种无明,如同乌云。蓝色的天空被乌云遮止的时候,我们看不见蓝天,并不是说蓝色的天空到别处去了,而是被乌云遮止了。我们修行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消尽如乌云般的一切污点。污点何时消尽,蓝色的天空何时呈现,而不需要到何处去寻找,因为它本来具有。

  如同此理,我们本具有的佛性,被贪嗔痴一切烦恼遮止,当贪嗔痴烦恼消尽的时候,当下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诚如大成就者吉珍扎华江措所言:“无论身在何处,皆为清净刹土;无论见到何人,都是吾之本尊。”这种境界是他自己意念造作的吗?是刻意将地处观为西方极乐世界吗?当然不是。贪嗔痴烦恼消尽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即在眼前。

  在座的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现前还没有赤裸心的本性,说一切众生皆具佛性,都是书本上的讲解,是否还有其他依据,能说明众生是具有佛性的?”要知道,心的本性是三身无别之境界,它必然具备一切功德,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细致观待,即便烦恼多么沉重的有情众生,他也会在无意中间断性地产生慈悲心、信心等一系列功德,这充分说明众生本自具有这样的功德。若不具有的话,凭空呈现一个慈悲心是不可能的。这些道理在很多密法中都讲得很细致。

  了解这些道理我们就会知道,修行中我们不需要刻意寻找功德,只要在烦恼上痛下功夫,随着烦恼的减少,功德定会增上。反之,如果我们的功德没有增上,无论我们做了多少努力,可能对迅速成办解脱,都没有多大的意义。这时候需要做的,是细致观待自己的修行,纠正偏差。所以这些道理对实修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应该深入理解、反复思维。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七课(四)略说显密之差异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七课(六)何谓自然秘密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三)三殊胜法的重要性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九)观修无常而精进修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五)修行之前必须掌握修行要领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六)修行者应将法融入心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二十二)守护清净誓言非常重要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七)总说轮回痛苦
 圣者言教 第二课(十九)略说三种发心
 圣者言教 第十课(十二)万法摄为调心之上
 圣者言教 第五课(三)实修的重要性
 圣者言教 第六课(十八)修学密法不可忽视修行方便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什么是立身之本?[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如何挑选好香[栏目:传统香道]
 我听说有一个法,听了这个法以后,再学各方面的学问,就会突飞猛进。有没有这样一个法?[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十恶业中有四条是语言所造作[栏目:能弘法师]
 佛识慧集 <六>六度万行[栏目:佛识慧集]
 理性、感性与愿性[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洗濯垢污 显明清白[栏目:黄念祖居士]
 偶萌恶念,暗受苦报[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敦煌遗书中的《维摩诘所说经》及其注疏[栏目:方广锠教授]
 释迦太子之成长[栏目:佛宝论·明贤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