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七课(五)为何说一切众生本具佛性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82

圣者言教 第七课(五)为何说一切众生本具佛性

  【所谓秘密,指无始以来,一切众生心之实相——真如,虽本自具足,但为客尘迷乱所转之诸有情】

  《二观察续》中曰:“诸有情即佛。”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在《速得成就上师瑜伽》之中亦曰:“一切有情本来佛。”也就是说,一切有情众生本具有如来藏三身无别之功德,这种功德不能呈现的原因,就是为客尘迷乱所遮止。所谓客尘,小乘称为我执和法执,唯识宗称为八识,中观称为二障或四障,密宗称为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

  一切众生本具的功德,如同蓝色的天空;遮止本来面目不能呈现的二种无明,如同乌云。蓝色的天空被乌云遮止的时候,我们看不见蓝天,并不是说蓝色的天空到别处去了,而是被乌云遮止了。我们修行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消尽如乌云般的一切污点。污点何时消尽,蓝色的天空何时呈现,而不需要到何处去寻找,因为它本来具有。

  如同此理,我们本具有的佛性,被贪嗔痴一切烦恼遮止,当贪嗔痴烦恼消尽的时候,当下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诚如大成就者吉珍扎华江措所言:“无论身在何处,皆为清净刹土;无论见到何人,都是吾之本尊。”这种境界是他自己意念造作的吗?是刻意将地处观为西方极乐世界吗?当然不是。贪嗔痴烦恼消尽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即在眼前。

  在座的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现前还没有赤裸心的本性,说一切众生皆具佛性,都是书本上的讲解,是否还有其他依据,能说明众生是具有佛性的?”要知道,心的本性是三身无别之境界,它必然具备一切功德,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细致观待,即便烦恼多么沉重的有情众生,他也会在无意中间断性地产生慈悲心、信心等一系列功德,这充分说明众生本自具有这样的功德。若不具有的话,凭空呈现一个慈悲心是不可能的。这些道理在很多密法中都讲得很细致。

  了解这些道理我们就会知道,修行中我们不需要刻意寻找功德,只要在烦恼上痛下功夫,随着烦恼的减少,功德定会增上。反之,如果我们的功德没有增上,无论我们做了多少努力,可能对迅速成办解脱,都没有多大的意义。这时候需要做的,是细致观待自己的修行,纠正偏差。所以这些道理对实修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应该深入理解、反复思维。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七课(四)略说显密之差异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七课(六)何谓自然秘密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一)初行者不宜一味排斥禅定逆缘
 圣者言教 第十课(八)修法应该细致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三课(十五)此身不死的三个条件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五)听闻解脱教法应尽量避免语言障碍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十)四圣谛
 圣者言教 第十课(十八)不要轻视仪轨的念诵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十八)略述三殊胜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六)五自圆满
 圣者言教 第五课(二十)时时具足菩提心的修行才是正法
 圣者言教 第五课(五)菩提心乃遣除魔障之铠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宗镜录卷第十四[栏目:永明延寿大师]
 关于加强对青少年弱势群体的教育援助和社会关怀的建议[栏目:永信法师]
 一喜一忧[栏目:法音集·佛教典故]
 百喻经 36 破五通仙眼喻 To Blind An Immortal[栏目:百喻经 The Hundred Parables Sutra]
 28.泐潭法会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发菩提心报亲恩[栏目:超定法师]
 修行主要靠什么?[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金刚经注解》二十四[栏目:涤华禅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三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七集]
 请开示觉的标准为何?[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