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知者
彭贤
我想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关于“觉知者”的问题。
吴和鸣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到很有共鸣,因为我确实感觉到有一个“我”,有一个“觉知者”。就像弗兰西斯·克里克(意识研究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所说,脑子里有个“小人”。我们应诙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呢?
我的身体不是我,我的念头也不是我,身体会变化,念头会过去……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但是此时此刻我觉得就是有个“我”,感觉到“我”活着,这种主体性的存在感是真实的!我想诚实地面对自己。关于我觉得“我”是什么、“我”的境界是什么状态,这里都诚实地表达出来,与大家交流,这样可能更有进步的机会。
哲学家笛卡尔分析了半天,找不到“我”在哪里、“我”是什么,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说“我”会思考,所以肯定有个“我”,这就是他的著名的“我思故我在”。
综合心理学有一个“探寻真我”的练习,本来我想在现场和大家一起来做,由于时间关系不做了。我把这种练习的方法筒单呈现一下,以便大家讨论。这个“观者的心态”的练习可以这样进行,以我自己为例,来简单演示一下这个自我觉察训练的心理操作过程:
我现在看着面前的这个杯子……自我感觉一下:是谁在看?我会发现是“我”在看;
团上眼睛,摸一摸手中这支笔是什么感觉……然后自我觉察一下:是谁有这种感觉?我会发现是“我”有这种感觉;
听周围的声音,关注听到了什么……然后自我觉察一下:是谁在听?我会发现是“我”在听;
想象自己走到黑板前面,在黑板上画了一头牛,然后站在那里,看着那头牛……再自我觉察一下:是谁在看着那头牛?是谁知道谁在看着那头牛?我会发现是“我”知道想象中的“我”在看……
这样一层一层地练习下去,用“观者的心态”对于自己的那个觉知者进行觉知的心理训练,渐渐地就会接近自己的这个“觉知者”——真我。可是,刚才休息时我请教了界文法师,法师告诉我:佛教认为并没有一个能觉知的“我”……我非常好奇:出家人修到“无我”的境界时,他们怎么看待自己的那个愿力、觉知、行为的发出者?如果真的没有这个行为的发出者——“我”,那么,请问在座的各位法师:究竟是“谁”在念佛?“谁”在修行呢?
摘自《人世间》2013年正念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