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缘缔始终之理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42

缘缔始终之理    

  ⊙诸佛智慧广大深远,成就希有难解之法;三乘大小之别,缘谛始终之理。

  我们这段时间,一直都期待人人建立大信心。所以我们要相信,诸佛智慧是广大深远,佛陀所成就的是希有难解之法。

  这段经文,在过去我们不断不断提起,也是佛陀将要讲《法华经》之前,向三乘的弟子,那就是声闻、缘觉,与初发心的菩萨乘所说的话。

  这三乘法各有不同,各有因缘,他就逗机说他们听得懂的道理,所以叫做『缘谛』。『缘』就是我们要适应他们的根机,是小乘声闻的根机,要借着音声来了解;初闻佛法,这种根机的人,向他们说他们听得懂的道理。这是『缘』与『谛』,对这些根机的因缘,来说他们听了能了解的道理。

  若是对缘觉、独觉、辟支佛;缘觉、独觉、辟支佛,是同一种根机,也是同一个名词。对这种中根机的人,那就是缘他们的根机,说他们所能了解而且能去深思的道理。这也是叫做『缘』与『谛』。适应他们的根机,说他们听得懂的道理。

  若是对初发心菩萨,知道不应该只是自觉,应该要再觉他人。发心自度,还要发心度他人,这种初发心的菩萨,叫做『新发意菩萨』。对这种已经发大心,但是才刚开始发大心,这样根机的人,就说让他们能够启发大心的道理。这也就是『缘』与『谛』。

  『谛』就是道理,『缘』就是缘他们的根机因缘。所以『缘谛始终之理』,开始是什么根机,就为他们一路说他们听得懂的话,从浅一直到深;无论什么样的根机,都是从浅至深不断地进阶上去。一直到现在,法华会上,佛陀观察大家的根机,应该正是说大法的因缘时机了,应该要说佛陀所怀于内心,四十多年来一直想要说的一乘妙法。这就是『缘谛始终的道理』,到此时要开始将它显现出来。

  我们现在看经文,就说:『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

  ⊙『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佛陀开始要说话的那个时候。因为前面我们所解释的是偈文,现在偈文结束了,又再另外一段经文。现在这段经文就是要来描述,在大众中的声闻众,他的心态,他的心理——到底佛陀是要说什么法呢?过去我们大家听到的那些不就是佛法吗?

  这些人的根机,在大众中有声闻漏尽的阿罗汉。『声闻漏尽』,大家应该了解。『声闻』就是依靠声音来了解佛法、体悟道理、能解脱,这种的解脱是小根机的解脱。也就是小根机听到此法,心开意解,那就是在他的阶段,他能了解佛法,这是声闻;是在三乘圣人中的最小根机的人。

  虽然是小根机,不过他发心修行,他已经断掉烦恼,没有世俗的情缘牵绊着,这也是称为圣人,这叫做『声闻漏尽阿罗汉』。『漏尽』就是在他们的阶段,已经消除了贪、瞋、痴。他经过了佛陀的声音教育,他们全都去除了内心的疑虑、烦恼,尤其是断除了贪欲,所以修行者全都是少欲知足;能少欲知足,就是进入圣人的方向。

  这其中有阿若憍陈如等人。现在这些人,他们是在想——为什么,过去佛所说的法,我们都已经解脱了,现在佛陀怎么又说过去的是方便法,现在才开始要说一乘实相,到底是为什么呢?(法华会的)里面有一千二百人,他们有怀疑。

  在经文是以大多数,所以叫做『千二百人』。我们常常在经典中都说『千二百五十人』,这是佛陀的常随众。现在就以阿若憍陈如为首,这是一个为代表。千多人的名字无法一一叫出来,那就是以阿若憍陈如来代表。

  佛陀初成道那个时候,他第一次说法就是在鹿野苑,为五比丘来说『四谛法』。『四谛法』的道理,那就是苦、集、灭、道。这一直向大家说过了。所以这『四谛法』之后,他们就解脱了。因为,光是一个『四谛法』说了三遍。

  第一次说出来时,阿若憍陈如是第一个觉悟的人,其他四个人还不清楚。佛陀的慈悲,再来一次,他同样是说『四谛法』。『了解了吗?』二个人说:『我知道了。』了解佛陀所说苦、集、灭、道的道理。剩下还有二位,所以佛陀慈悲,悲智双运,还是再说『四谛法』。

  同样的四谛法,为五个人就要重复说三次,所以三转『四谛法』。这是我们人人都要知道,三转四谛法,五比丘能够了解了,那个时候才叫做『佛、法、僧』三宝具足,这是在鹿野苑成就的。

  所以他们觉得,他们身体力行『四谛法』,这样去了解、去体会,解脱了;内心得了法以后,他们身心解脱,因于这四谛道理。所以现在来到这里,佛陀却告诉大家,过去权巧的道理还没有很圆满,这时候难免人人心中会有疑。

  这千二百五十人,其实是佛陀成佛之后,第一次说法,首度五人,五个人就是憍陈如等五比丘。第二年才开始度耶舍长者子(及友人)五十人。

  这耶舍是一位长者之子。称为长者子,就是很富有的人家,上面还有父母。他有四十九位很好的朋友,他们这五十人觉得,我们能够生在贵族家庭,我们的生活这么有福,看看其他人间苦难偏多,到底我们与别人的差别在哪里?我们怎么能得这么大的福?大家互相相约,『我们来探讨真理,我们若能找到那个真理,就是我们的归依处。』

  所以这是五十位很优秀的青年,对人世间的真理很想去了解,大家相约若找到真理,大家来共修。这是他们的约定。

  有一天,耶舍长者子听到人家说,佛陀是一位人间的大解脱者,也是大觉悟之人,所以他就用心到精舍去求法。佛陀为他开示,他能了解人生的无常、佛性平等,应该要来探讨这种真如妙法到底在何处。所以他将这个道理与其他的四十九位朋友分享。

  他邀他的朋友说,我们应该去依止佛,这就是我们的归依处。其他的朋友,大家赞同了。所以这五十个人,是佛陀成佛之后第二年所收的五十位出家的弟子,再加上前面的五个人,那就是五十五位了。

  第三年,就度了三迦叶,这三迦叶将他们的弟子也带来一起归投佛法。这是第三年,最盛大的皈依,一千人。

  第五年,就是度舍利弗、目犍连。度舍利弗、目犍连,大家知道,因缘来自马胜比丘的威仪。

  他们二个人在修行的过程中,觉得在宇宙万物间,好像还有很奥秘、微细的道理,还无法透彻。所以两人就约定:若能找到对我们修行有利益,对那微分还未了解的道理,我们若找到时,要互相通报,我们要共同来皈依、了解。

  所以在这一天,马胜比丘在街上走时,被舍利弗远远地看到——怎么有这么形象庄严的人,无论走路、举止,举步动足都是这么有威仪!到底他是学什么法,能够让他有这么威仪的形态?

  所以赶紧向前请教:『你修什么行?你的老师是什么人?』马胜比丘的回答,让舍利弗非常满意,所以他将这件事与目犍连分享,二个人决定来到佛前,向佛请法。佛陀就为他们说真理——四谛、十二因缘法。他们更加了解,原来人生的来去,除了苦、集、灭、道以外,这十二因缘的道理,他们更加了解生命的来去。所以他们带着两人合起来的所有二百位弟子,来归投佛法。

  所以,四次的比丘合起来,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但是,我们在经典,若开经就是『千二百五十人俱』,它没有说『五十五人』。这『千二百五十人』,就是佛的常随众。每一本经的开头,这些常随众就是常常随在佛的身边。有时候,有因缘到外去度众生,也是常常回到佛的身边,所以『千二百五十人』叫做常随众。

  现在所标示出来的,就是『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其实就是『千二百五十五人』,这是一个代表数,代表人人他们的心中有疑。

  除了这千二百比丘以外,还有发声闻心,以辟支佛心的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同样都有这样的疑问。

  ⊙『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所以大家用心,在大众中,人人各有好奇,到底佛陀将要说什么法?什么叫做『一乘实相』?佛陀内心所保护着的这个法,到底是如何的微妙?这就是人人心中所疑问的。我们大家也同样心有所疑问,所以人人有疑,大疑才能大悟,所以还是要多用心。


{返回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信力坚固机契实相
下一篇:闻法精进除习气
 八正道法勤修习
 于中道
 灭八大苦得无上觉
 妙法未圆信力精进
 远离诸恶 亲近善友
 根力无量七觉道坚
 会归一佛乘
 反归自性
 当愿众生行深妙道
 机缘成熟时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读《地藏经》时忽喜忽悲,是附身吗?[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三世的环保观 共生共荣的地球(洪启嵩)[栏目:佛教与环保]
 发挥生命[栏目:仁焕法师]
 邪淫的果报(索达吉堪布)[栏目:戒邪淫文集]
 直心是道场(净宗)[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第一章 佛法精要[栏目:当代南传佛教大师]
 太虚与人间佛教的理论建设[栏目:麻天祥教授]
 居士传二十八[栏目:居士传]
 罔措斋对联[栏目:佛教楹联集]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三十讲[栏目: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