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严持戒律 精进修道──密行第一的罗侯罗尊者
 
{返回 高僧传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16

严持戒律.精进修道
──密行第一的罗侯罗尊者
 
1. 人间第一幸福儿

  我们都知道,佛陀还没有出家的时候,是迦毘罗卫国的太子,很年青的时候,就娶了拘利城的耶输陀罗公主为妃。
  这一年太子和公主同是十九岁,诞下了儿子罗侯罗;太子非常的欢喜,但这不并是一般人生了儿子的欢喜,而是因为太子曾向父亲净饭王数次要求出家,均未获允许;当时净饭王开出的条件是,除非有了王孙才肯让他出家;现在太子真的生了儿子,所以他一心想要出家的愿望,自然很快就能达到了,心中又怎会不欢喜呢?
 
  罗侯罗出生后的第七天,正是二月初八日,同时亦是太子要离开王城的一天,夜里耶输陀罗妃正伸着玉臂让罗侯罗睡在上面,自己也在睡意朦胧中,就在这时,太子看望了他们最后一眼,即下了最大的决心,乘着白马,踰城出家去了。从此,罗侯罗便失去世上父亲的疼爱。
  不过,太子出家修道最终悟道成为佛陀,对罗侯罗来说,父亲一变而为老师,而且能令自己后来修成圣果,正可称为天下第一的父亲哩!
 
  年幼的罗侯罗,在没有丈夫的、年轻貌美的母亲,和老来失去儿子的祖父的爱护下日渐成长;生为独一无二的王孙,天天在宫殿里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可是,到了他开始懂事的时候,在他小小的心灵里,慢慢懂得了没有爸爸可唤的悲哀。不过,他在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母亲就是他唯一的光明、唯一的慰藉。
  失去了丈夫的妻子,在寂静的深宫里,细看着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凄然地过着度日如年的生活,唯一给她人生希望的就是罗侯罗;母子相依为命地打发着悠悠的时光。
 
  许多人都说,耶输陀罗是苦命的女人,罗侯罗是可怜的孩子,但这只是从世间的俗情上来说的,而且这些不好的命运,亦不过是短暂的时间而已;所谓有大的牺牲,就有大的收获,到后来因为佛陀的度化,耶输陀罗出家悟道,而罗侯罗亦出家证果;前者成为最荣耀的女人!后者就是最幸福的孩子!
 
  回想当年,佛陀在告别王宫的时候,原想把正在熟睡的爱子抱在怀中亲热一下,但怕惊醒了妃子耶输陀罗而阻止他出家,所以佛陀在看他们最后一眼的时候曾说:「等我成就佛道的时候,再回来探望你们吧!」佛陀视一切众生都如自己的亲子,因此,一个罗侯罗并不重要,世间上却有无量无数的罗侯罗,正在等待着他慈爱的悲悯;佛陀给予众生的是大慈大悲的大爱,所以,我们不要为罗侯罗从小没有父亲而感到可怜,因为他是大圣佛陀的儿子,是抚育在以天地为爱的摇篮中,所以我们说他实是人间第一的幸福儿!

2.识不得父亲的孩子
 
 佛陀成道后的第三年,带着弟子们从南方的摩揭陀国回到故乡迦毘罗卫城。消息传来,上自净饭王,下至释迦族所有人等,无一不到城外欢迎佛陀,只有耶输陀罗和罗侯罗没有参加欢迎的行列。
  耶输陀罗心想:他抛下我们出家去了,为了他,我们尝尽了孤单寂寞之苦;他改换装容穿了褐色的衣服,我在宫中也和他一样;我听闻他一日一食的苦行,我也马上仿效着做;我这样对他,实该是对得起他了;假若他对我仍有挂念,自然会到宫中来相见。
 
  耶输陀罗的想法是对的,十多年不见的丈夫,如今已成为佛陀,现在实不愿在公众场所合会面。而事实上,这时耶输陀罗的心中,比任何人都焦急,希望能快点见到佛陀。但是,为了礼法、为了自尊,她不得不忍耐着。她走到宫中的一座高楼上,想从门窗的隙缝中先远看一下被人迎接的佛陀。
  正在这时,十多岁的罗侯罗气冲冲地走过来,对耶输陀罗说道:「妈妈!爸爸回来了!祖母(憍昙弥,佛陀的养母,亦即佛陀母亲的妹妹)叫我赶快告诉你!」
 
  年纪尚小、不太懂事的罗侯罗,这时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母亲心中的感慨,他只觉得母亲今天威严得令人不敢亲近,不过,这终究是自己慈爱的母亲;所以,他接着天真地问道:「妈妈!你看宫门口来了这么多的人,爸爸一定也在人群里面,爸爸到底长得怎么样子呢?」
  已经是十多岁的孩子了,还不知道爸爸长得怎么样,如此的问话,听在耶输陀罗耳中,真是百感交集;大人的内心世界、大人的情感,小孩子又怎可能会明白?
  耶输陀罗颤抖着声音,一手抱着罗侯罗,一手指着遥远的宫门外,眼眶中含着泪水,回答罗侯罗道:「你看!在那一群沙门中,显得最庄严的就是你的父亲了。」
 
  这时候的罗侯罗,两颗明亮的眼睛张得大大的,十分惊奇地说道:「我不认识我的父亲,我所知道的唯有老王,还有最疼爱我的妈妈!」
  耶输陀罗含在眼眶中的泪珠终于忍不住掉下来了,滴在罗侯罗的头上,她紧紧的捏着罗侯罗的手,退回到自己的宫中。
  离别了十多年的佛陀,耶输陀罗现在还是第一次偷偷的见到;这悠长的岁月,如梦似幻的,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消逝了。
  耶输陀罗此刻的心,像一塘池水投进了一块大石头,掀起了巨大的涟漪,完全无法平静;正在她流泪默等的时候,佛陀早已察知她的心念,匆匆和众人招呼后,就带着舍利弗和目犍连来到内宫中探望她。
 
  一个是成了正觉的佛陀,一个仍是很年轻貌美的妃子,这样的相逢,实在有点令人难以想象;庄严的佛陀,静静地、慈悲地看着耶输陀罗,这一瞬间,既是同情、亦是怜悯。温柔多情的耶输陀罗,是爱、是恨,千变万化的情绪交织在心中。耶输陀罗哭着,佛陀默然的立着,直至她那激动的情绪渐渐平伏下来,才觉悟到此刻的自己和佛陀之间有着一条不能越过的鸿沟;想到佛陀今天已是佛陀,不可能再用一些甜蜜的温言来安慰她,她才拭干了眼泪,扶着罗侯罗,在佛陀的足前跪了下去。
 
  佛陀很慢很慢地,一字一字的对跪在地上的耶输陀罗说道:「让你辛苦了!虽然我对你是抱歉的,但我对得起一切众生,请为我欢喜,我现在已圆满了历劫的誓愿!」
   佛陀说后,又再看看罗侯罗,无限慈和地抚摸着他说道:「时间过得真快!已经长大了!」
   佛陀像是没有情感,又像是有太多的情感,他的语言与态度,就连开悟了的舍利弗、目犍连,听了都感动不已!
   天真幼稚的罗侯罗,现在真不知怎样来称呼自己的父亲才好!称呼爸爸吗?如此神圣庄严的佛陀,实在不好意思说出口;称呼佛陀吗?又不知道应该不应该。看到那么多沙门比丘跟随着佛陀,聪明的罗侯罗心中想着:佛陀已不是我一人的父亲了,而是一切众生的大慈父!
   年仅十多岁,就甘愿把自己一人的父亲奉献给一切众生作大慈父,可见,是多么有善根而不平凡的孩子!

3.最初的沙弥

  佛陀这次回宫,在宫中暂住了几天,可是宫中并没有美女,没有音乐,没有醇酒,更没有任何的享乐,只有一千多名比丘跟随着他。庄严堂皇、舒适安逸的宫殿临时变成了僧房精舍。
  佛陀知道初学道的比丘,如果在王宫中住久了,很容易就会对淡泊的僧团生活,生起动摇的念头,因此,过了没几天,佛陀就带大家住进离迦毘罗卫城不远的尼拘陀林里。
 
  佛陀虽然住在尼拘陀林,但还是常常进宫托钵乞食或说法;年幼无知的罗侯罗常常表现出毫无惧怕的样子,天真可爱而亲热地对佛陀说道:「佛陀!我真高兴常常和你在一起!」
  这句话说明了,父子间亲密的天性,并不会因十多年不见面而被时间拉开;所以佛陀也似为这句话深为所动地说道:「孩子!总有一天我会让你常常在我身旁。」
  就在佛陀说过这句话不久,罗侯罗就真的出家,永远跟随佛陀去了。
 
  原因是还在深深爱恋着佛陀的耶输陀罗,由于自己无法亲近佛陀,所以常常逗着孩子罗侯罗去跟佛陀接近。她想藉罗侯罗为缘,或能打动佛陀的心,对她增加一些情意。因此,她常常给罗侯罗穿着华丽的衣服,打扮得天真活泼的样子,然后对他说道:「你去跟你父亲要求遗产,他有我们都没有见过的宝贝!」
  因此罗侯罗就常常跟着佛陀身后说:「佛陀!请施给我您的遗产吧!」
 
  这一天,佛陀正好乞食后回到尼拘陀林的时候,佛陀在前面走着,罗侯罗在后面追赶着,奇怪,就没有一个人阻止他;他老是跟在佛陀的后面喊着:「请施给我您的遗产吧!请施给我您的遗产吧!」

  耶输陀罗眼看着唯一的爱子跟着佛陀走去的背影,深怕他被度化出家,急得不觉掉下眼泪来!

   事实上,真的如耶输陀罗所料,佛陀一回到林中,便将舍利弗叫来说道:「舍利弗!年少的罗侯罗,老是向我要求遗产,我不想给他不真实的幸福和财宝,我希望给他的是无量的珍宝,所以,舍利弗!就请你收留他出家,让他做僧团中最初的沙弥吧!」
  佛陀说后,就叫目犍连为罗侯罗剃头,并叫罗侯罗礼拜舍利弗为戒师,舍利弗为他授沙弥十戒,这就是僧团中有沙弥之始!
 
  罗侯罗的出家,对耶输陀罗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罗侯罗是她唯一的希望,就如自己的生命一般地爱护他;丈夫远离她,现在孩子又背弃她,这种深沉的悲哀,使她顿时觉得日月无光,天昏地阇;她开始怨恨佛陀的残忍,十多年来,她之所以能勉强过着单调乏味的孤独生活,就是为了罗侯罗;现在从她手中把孩子夺走,她如何能活下去?她开始怪责佛陀,怪责他口里声声讲说慈悲,但却如此忍心地给她尝尽恩爱别离的苦毒!
   这就是人世间所谓的「情」与「情执」!可是,真理与人情往往是背道而驰的,唯有降伏人间的弱点──「情」,才能与真理法性相契合!

4.调皮的童年生活
 
  罗侯罗一下子就出家做沙弥了,耶输陀罗无论如何都愿到心不甘、情不愿,可是一切已成事实,再也没有办法改变;净饭王看在眼里,也很伤感及同情,于是他就走向佛陀建议说道:「佛陀!希望你能够立下规定,今后为青年人剃度出家,必须获得其父母允许才可以。」
  佛陀觉得父王说得有理,就很欢喜地采纳了。
 
  此时万念俱灰的耶输陀罗,对人间已感到没有生存下去的兴趣。不久,佛陀的姨母憍昙弥夫人加入了僧团成为比丘尼,耶输陀罗也就随着很多皇族的妇女,赶往毘舍离剃发出家了。
 
  由于耶输陀罗对佛陀的爱恋实在太深刻了,所以,刚加入僧团的时候,完全无法感受到僧团中无执的清净法乐,可是,渐渐地就被佛陀伟大的圣格及德行所感化;可能是因为宿世善根的关系,过了不是很多天,耶输陀罗就开悟了,她恢复了生意,在法乐中过着安稳、自在、平和的生活,她内心感到非常欢喜,而且很感激佛陀;佛陀也为她欢喜,因为直至今天,才像放下身上对她的重荷!
 
  年幼的罗侯罗,出家以后教他要和大人一样地认真修道,那是不可能的;在他出家后的不久,僧团中开始有了沙弥的制度,而舍利弗又收了一个名叫均头的孩子做沙弥;所以这两个孩子,常常玩在一起;没有人的时候,他们也喜欢玩玩儿童们的游戏。
 
  试想,一个年轻的孩子,每天生活在严肃的僧团里,假如是自己愿意的倒没有话说,如果是环境所迫的关系,心里可能就有着种种因压抑所生的变化。因此,罗侯罗出家后,一点都感受不到僧团的快乐,不过,他口里倒是从来没有讲过不满的话;这说明了一个孩子在十五岁以前,对大人所指示的言行,自然是千依百顺,不敢违抗,可是一过了十五岁以后,在天赋的本能中,就自然会对世间现实感到不满,甚至是生起反抗的念头。
 
  转眼间,罗侯罗已是十七、八岁的少年,他的性情很温和,工作也很热心,但这个时候也是最调皮、最活跃的时候;罗侯罗还像小孩一样,常常喜欢说些谎话来欺骗人。
  这个时候,罗侯罗住在王舍城外的温泉林,当时有很多宰官、长者、居士来探问佛陀住在什么地方;他总欢喜和人家开玩笑,当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时候,他就说在耆阇崛山;而佛陀在耆阇崛山的时候,他却说在竹林精舍;由于这两地的距离,约有两里多的路程,所以罗侯罗开玩笑的心态与行为,令大家徒劳往返,结果仍然是拜见不到佛陀。当那些人失望着回来的时候,罗侯罗还笑着问他们道:「你们拜见过佛陀没有?」
  「大德!你何必开我们的玩笑?」
 
  「谁开你们的玩笑?我不过是不放心而已!」年轻调皮的罗侯罗,仍然狡辩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
 
  当时的印度,有财有势的富家子,总是仗着父母的势力和地位,常常为非作歹,甚至以此为乐;生为王孙佛子的罗侯罗,虽然在平等的僧团里出家,由于他毕竟是个孩子,总有很多大人对他非常宠爱,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仍有些娇生惯养的习性与仗势凌人的心理。
   可是,像罗侯罗这样的说谎,一次两次,或许这纸老虎还不会给人揭穿,可是次数一多,经常以说谎来戏弄别人、取笑别人,令到很多人都非常的不满,这样的风声终于传到了佛陀的耳中;既是慈父又昆严师的佛陀,听了以后自然是非常不的不高兴,因此,有一天就独自的走向温泉林来,想好好的教诫他一顿。

5.佛陀严厉的教诫

  这一天佛陀走到罗侯罗住的温泉林来,那威严凝重的神情,让罗侯罗感到很意外,他连忙站起来,整衣恭敬地迎接,等佛陀坐下来的时候,就拿水给佛陀洗足。佛陀一句话也没有说,等到洗足以后,才指着洗足的盆对罗侯罗说道:「罗侯罗!这盆里的水可以喝吗?」
  「佛陀!洗足的水很污秽,是不能喝的!」
   「你就和这洗足的水一样!」佛陀训斥道:「水本来是清净的,洗了足就很肮脏!好比你本来是王孙,远离世间虚幻的荣华富贵,出家成为沙门,虽然你还没有受比丘戒,但你毕竟已受了十戒的沙弥。你不精进修道,不清净身心,不守口慎言,整天讲玩笑、说谎话骗人,三毒的垢秽填满你的内心,就如同清净的水里有了垢秽一样!」
   慈悲的佛陀从来没有这么声严厉色的对人说过话,罗侯罗真的感到害怕,低头不敢仰望佛陀;佛陀叫他把水拿去倒掉,他才敢移动身子,但等他倒了水回来,佛陀又再问他道:「罗侯罗!你去拿这个盆盛饭来吃可以吗?」
   「佛陀!洗脚的盆不可以盛饭吃,因为盆里不净,上面有垢秽粘着,所以不能装东西吃!」
   「你就是和这个盆一样,虽然做了清净的沙门,但不修戒、定、慧,不净身、口、意,内心藏满了不净的垢秽,这样的话,大道之粮怎么能装进你的心中呢?」
   佛陀说后,用脚把盆子轻轻一踢,盆子就滚滚的转动起来;罗侯罗感到很害怕的样子,佛陀就问他道:「罗侯罗!你怕把这盆子被踢坏了吗?」
   「佛陀!不是!洗足的盆,是很粗糙的用物,坏了也不要紧。」
 
   「罗侯罗!你不爱惜这个盆,等于大家也不爱护你一样。你出家做沙门,不重威仪,戏弄妄言,这样的话,结果谁都不会爱护你、珍视你,就是到了命终的时候,你也不能觉悟,就会处在迷中更增迷!」
   此时,罗侯罗全身流汗,惭愧得无地自容,发誓以后要努力改变自己不良的习性,好好地认真修行。
  佛陀说完了严厉的教诫后,又再说了一个譬喻给罗侯罗听:「过去,有一国家养了一只大象,这只大象勇猛善战,每当国王兴兵征伐的时候,就给大象穿上铁铠,牙上缚好利矛,耳朵放剑,曲刃捆在四脚,把铁挝系在尾巴上。大象虽有这么多的武器,但真正交锋的时候,牠都把鼻子藏起来,因为象的鼻子很软弱,中了剑会死亡,为了保护生命,不得不保护自己的鼻子。」
   「罗侯罗!你也应该和这只大象保护鼻子一样,慎守自己的语言,假若你老是以妄言戏弄别人,就会和大象伤了鼻子一般,你的慧命就会死亡,不为众人爱护,不为智者所喜,临命终时,更会堕入三涂受苦!」
   经过佛陀如此恳切、严厉的教诫,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直入罗侯罗的心中,他发愿今后要彻底地重新做人!
   再好的稻谷,把它碾成米,里面仍有些糠末,必须要用净水淘洗,才能洗净。像罗侯罗虽然有很好的种姓和善根,但必得要佛陀的法水为他洗涤一番,才会清净无染。
  从此罗侯罗真的洗心革面,像换了一个人!

6.沙弥、比丘可同宿
 
  佛陀住在瞿师罗园的时候,罗侯罗和均头沙弥一起,也跟师父舍利弗随侍佛陀闻法。
  罗侯罗每天早晨打扫庭院、洁环境后,才可以开始研习佛陀的言教。一大片的园地,清扫一次需花很多的时间;有一天他打扫完毕后,去听佛陀说法,直至将近黄昏的时候,才回到自己的房间,当时有个管理宿舍的比丘,竟将他的房间让给了作客的比丘住;这位比丘就将罗侯罗的衣钵放到外面,自己则安住在里面了。
 
  当时在佛陀的僧团里,有一人一室的规定;别人把自己的寝室占去,该怎么办?尤其他还是沙弥,在僧团里,沙弥是要敬重比丘的;还有佛陀经常耳提面命的「忍辱」的教示,使他不敢前去询问这位比丘为什么要占住他的房间,他痴痴地站在门外,感到进退为难。
 
 当时忽然乌云密布,落起滂沱的大雨来;罗侯罗没有地方可以躲藏,唯有进入厕所暂避,虽然空气很坏,但也只得坐在那里,他此刻感到无家可归的寂寞,他悄然的端坐在那里,努力想着佛陀的言教,提醒自己,无论在如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无论遭受什么麻烦挫折,都不要起怨毒之心;此时罗侯罗的修养,确实是进步了很多。
 
  这时,外面的雨越下越大,低洼的地方都被水淹没了,藏在附近洞里的黑蛇,因被水淹而爬出洞来,渐渐地游到厕所里来了;热带的毒蛇,其毒是非常厉害的,罗侯罗却丝毫没有注意到,这时候他的生命实比风中的残烛更为危险。
 
  佛陀在静坐中忽然想起了罗侯罗,他以天眼察知到罗侯罗的危难,实时从座而起走到厕所前面;佛陀先咳嗽一声,里面也咳嗽一声,佛陀问道:「里面是什么人?」
  「是罗侯罗!」
 
  「出来!我要跟你讲话!」
 
  罗侯罗想不到是佛陀的声音,赶快从厕所中走出来,不知不觉连忙拥抱住佛陀,双目滔滔流泪;年轻的罗侯罗,感情仍然难免是脆弱的。
 
  佛陀问他为什么要坐在厕所里,他把经过告诉佛陀;佛陀就叫他先到自己的寮房住。
 
  罗侯罗的欢喜,就像从地狱里走进天堂一样!
  年幼的孩子,割爱辞亲,加入僧团,确实需要年长比丘的照顾,佛陀以此因缘,规定还没有受具足戒的沙弥,可以有两夜和比丘在一室同宿;由此可见,佛陀的慈爱,即使再微细的地方,他都能照顾到。
 
  本来,师父收弟子,应该要负起教养弟子的责任;罗侯罗的师父是舍利弗,由于舍利弗经常在外面弘化,所以很多时候就无法照顾到罗侯罗,但自从这次件事发生以后,舍利弗就让罗侯罗常常和自己一起行动,不再令他再有单独落难的机会!

7.忍辱之可贵
 
  自从被佛陀严厉的教诫以后,罗侯罗常常跟师父舍利弗在一起,接受他的开导,在修行上显然大有进步。
 
  佛陀在讲经时,舍利弗总是带着罗侯罗前去听讲;舍利弗在静坐时,罗侯罗总是跟着坐在身旁;布教时,舍利弗也把他带在身边,让他学习一些待人处事的经验;每天托钵乞食,罗侯罗更是跟在舍利弗身后;是故在僧团中被誉为第二佛陀的舍利弗,确实是罗侯罗最好的恩师。
 
  有一次,罗侯罗跟舍利弗在王舍城乞食,路上遇到一个流氓恶汉,这个恶汉用沙投进舍利弗的钵里,并且用棍棒打破罗侯罗的头。
  罗侯罗头上的鲜血,一滴一滴的流下来。
  恶汉看见这种情况,不但不知错,还破口骂道:「你们这些沙门,总是以托钵为生,满口慈悲忍辱;现在我打破你的头,看你能把我怎样?」
  这时只有十七、八岁的罗侯罗,实在有点按耐不住了,现出咬牙切齿的面容;舍利弗连忙安慰他道:「罗侯罗!佛陀的弟子,应有忍辱的精神,心中不怀瞋恨的毒,当以慈悲怜愍众生。佛陀时常教诫我们,有荣誉的时候,不能使心高举;受侮辱的时候,不能使心生恨。所以,罗侯罗!压制着愤恨的心,严守忍辱,世间上没有比能忍辱的人更有勇气;天上人间,不管多大的力量,也不能胜过忍辱!」
 
  罗侯罗听完舍利弗的开示后,默默的走到水边,水里现出了自己的颜面,他用手掬水洗去血迹,然后自己用布巾把伤口扎起来,这一切都看在舍利弗眼里,心中感到既安慰又难过。
 
  罗侯罗忍耐着痛楚,仍然走在舍利弗的身后,跟着托钵乞食,在回来的途中,罗侯罗对舍利弗说道:「我想到刚才的疼痛,此刻已不把它放在心里,不过,世间有太多的恶人,到处都遍满了可厌的事物。我不会对世间生气或抱怨,只想到世间上无法教化的人实在太多了。佛陀开示我们对人、对世间要大慈大悲,但狂暴的人往往就欺侮我们;沙门比丘行忍积聚高德,而狂愚的人反而轻蔑我们,倒过来尊敬残酷的人。佛陀真理慈悲的教示,他们倒反而认为是臭的死尸;天降甘露给猪,猪还是爱吃臭的东西,住在臭的地方。佛陀所宣讲的真理,慈悲的言教,对那些凶恶以及没有善根的人来说,也没有什么效果。」
 
  罗侯罗第一次把自己的修行,以及对世间的看法,向师父提出报告;舍利弗听后很欢喜,把罗侯罗在路上所说的话,转告了佛陀;佛陀也非常高兴,称赞罗侯罗修行大有进步,而且心态很好,对恶人的态度,应该那样;对世间的看法,就是如此,佛陀又再说道:「不知道忍辱的人,就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瞋世恨人,是背法远僧,将来必堕于恶道之中轮回,能忍恶行才能平安,才能消除灾难之祸。有智慧的人,能见到深远的因果,克服瞋心,多行忍辱,佛法的精神、佛法的真义,和世俗的看法不同。世间上认为珍贵的而佛法却不以为然;佛法认为好的、正确的,而世人不肯依之去实行。忠与佞不能兼容,邪者妒嫉正者的存在,恶者不喜与善者并行。贪欲之人不喜无欲之行,面对这种种情形,修道者唯有忍辱;忍是助道的增上缘,可使行者早证圣果;忍像大海中的舟航,能够度一切灾难;忍是病者的良药,可救人的生命之危。我之所以能成就佛道,独步三界,受人天的敬仰,是因为我的心能够安稳,知道忍辱德行的可贵!」
 
  罗侯罗被恶人无缘无故的把头打破出血,而他虽正值血气方刚的少年时代,却能像圣者一样的忍辱,实在给师父很大的安慰,同时也给佛陀很大的欢喜,因而引起佛陀对忍的说法,舍利弗听了非常感动;罗侯罗听了更是含着眼泪,对佛陀怀着无比的感激!

8.开悟的历程
  虽然罗侯罗的修养功夫日益进步,对占去他房间的比丘,自愿让步;在路上被恶汉打破头,他能忍辱;但仅仅这样的修养,距离开悟还有一段历程。
  聪明乖巧的罗侯罗,对于修行非常精进;从前是欢喜和人开玩笑的沙弥,现在一变而成为庄严威仪的比丘;就在他年满二十岁的那年,佛陀允许他受了比丘具足戒。
 
  年轻的罗侯罗,在僧团中并不活跃,外表看来,他好像十分老成持重,在一般的公共集会里,不容易见到他的参加,总是独自默默的用功修行。
  可是,不管罗侯罗如何用功,他还没有开悟确是事实。最大的原因,可能是他没有完全袪掉荣耀的念头。但无论如何,他总是佛陀的爱子,是净饭王的王孙,除了教团中上首的弟子外,其他不少的比丘亦都在敬重他、羡慕他、赞美他;动听的美言,很容易打动年轻修道者的心;赞美的言词,像是可怕的恶魔,使用功精进的罗侯罗无法开悟。
  因此,甚至有些比丘为了罗侯罗的开悟问题,向佛陀请教道:「尊敬的佛陀!罗侯罗比丘严持戒律,精进修道,小罪都不犯;为求开悟,他好像什么都不挂在心上,但是,为什么他还不能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呢?」
 
  佛陀坚决的回答道:「持戒净心,持身端正,一定可以渐渐证道!」
  对罗侯罗能否觉悟、什么时候觉悟的问题,佛陀没有挂在心上,他满怀信心地,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好几次,罗侯罗似乎是开悟了,但结果还是没有开悟,他把自己修行的心得向佛陀报告;佛陀总是说他还未到家,并教他以后应时常和人讲说此身为五蕴和合假相的道理,并要他思维我慢、无我、苦乐等法。
 
  一天早上,佛陀和罗侯罗一同到舍卫城的大街小巷行乞,在路上,佛陀回顾罗侯罗说道:「罗侯罗!你要观色是无常的,受想行识也是无常的;你对人的身体和心念,以及世间上的一切森罗万象的事物,都应作无常之想,不要执着。」
 
  罗侯罗听到佛陀这几句话后,内心好像恍然开朗了;他告别佛陀,中止行乞,一个人独自的回到精舍,结跏趺坐,一心思维这深刻的意义;他又用慈悲观除去瞋恚的心,用不净观抛掉贪欲的心,用数息观平息散慢的心,用智慧观对治愚痴的心;罗侯罗深入禅定,机缘成熟的时候,他就开悟了。
 
  佛陀行乞归来,走到罗侯罗坐禅的地方,佛陀又对他说道:「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来对人对事,心量就可以扩大起来;把一切众生容纳在心中,就可以灭恶;数息观心,可以获得解脱。」
  罗侯罗随即起座,顶礼佛陀说道:「佛陀!感恩您的教诲,我的烦恼已尽,我已证悟了。」
  此时,佛陀的欢喜,比罗侯罗尤甚;佛陀赞叹他说:「在我的弟子中,罗侯罗比丘确实是密行第一!」
  所谓「密行」,就是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罗侯罗都能如实了知,都能确切奉行。
 
  想到当初罗侯罗向佛陀要遗产,现在他的开悟,就是佛陀给他的无尽法财、宝藏!想到他最初年纪很小就进入教团,不知有多少地方让佛陀烦心,现在他舍离了世间虚幻的欲乐,获得真正的、无穷的法乐,实在是他的幸运与幸福,也是佛陀对世间人情的圆融处理;我们应该对他们恭敬、赞美!

9.赠送精舍的制度
 
  自从罗侯罗开悟以后,在教团里的地位就更为提高了,尤其是在家的信徒,对他更是另眼相看;不容否认的,在众比丘中,要以罗侯罗所受的供养为最多。
  一般而言,供养多了,物质生活丰富了,反而成为修道的障碍;不过,罗侯罗现在已是觉悟的圣者,身外之物再也拖累不了他,凡是有两份的东西,他总是转赠给别人。
 
  有一次,佛陀在迦毘罗卫国一个聚落说法的时候,有一位长者皈依了;这位长者和罗侯罗很投缘,大概这位长者还有地域观念,他发心要为罗侯罗护法;凡是罗侯罗有所需要,他总是想方设法为他做到。
  后来,长者特地建筑了一座精舍,供养给罗侯罗;罗侯罗也就在此安住下来了。因为当时行脚的比丘很多,罗侯罗住的精舍里就常有比丘挂单,可是这位长者认为精舍是他布施的,所以总喜欢干涉精舍里面的事;罗侯罗后来报告佛陀,请问佛陀该怎么办?佛陀告诉他说:「罗侯罗!在我的法中,僧团中的事,在家信徒是不可以管的。在家信徒发心布施精舍,不可因为是他布施的就横加干涉,你可告诉那位长者,问他供养精舍的目的何在?如果是施僧,施出去的东西就不是自己所有的,如果他要管理,告诉他精舍不是商店,精舍由出家人住持,信众来护法是可以的,但管理则不可以。」
 
  罗侯罗把佛陀的话告诉长者。可是,一般人如果对佛法没有深入了解,往往会被权势冲昏头脑,又或者因过分热心而执着,所以要教这位长者不过问精舍是很难的,他实在无法完全放下;因此,他就和罗侯罗的感情开始有了芥蒂,过去他最尊敬的罗侯罗,现在反而成为眼中钉。有一天,当罗侯罗有事到舍卫城,刚好这位长者来到访视罗侯罗,一见屋子内空无一人,于是就乘罗侯罗不在,将精舍再供养给其他的比丘。
 
  在家信徒,这种出尔反尔的分别心,实在是违背法则的;所以当罗侯罗把事情办完回来的时候,发现精舍已为别的比丘占住,他就再回到祇园精舍;佛陀问他为什么这么快又回来了,罗侯罗如实地把情形禀告了佛陀;佛陀听了以后,对这位长者的作风甚深不满。佛陀慨叹若不能深切了解佛法的人,要他忠实的奉行佛法,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佛陀马上召集诸比丘说:「曾经一度布施给人的东西,即使施主要再送给你,你也不应该接受。」
  这不是佛陀维护着罗侯罗,因为教团法则订立的目的,无非为了免除日后的纠纷;不幸的是,佛陀的话果然言中了,今日佛教中寺产的争执问题,大多数就是为了这个原因。
 
  罗侯罗在做沙弥的时候,房间被人占去了,他宁愿躲到厕所里去避风雨,也不愿意和人争。现在他是已开悟的比丘,护法居士一度赠送给他的精舍,又再赠送给别人;如果是普遍人心潮肯定是起伏不平的,可是在阔达如海的圣者胸中,丝毫也没有兴起不平的波澜,倒是佛陀所定的「赠送精舍制」,时至今日,我们实有重新重视的必要。

10.令人赞美的入灭
 
  我们都知道,在僧团中,成为龙象人物的是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阿难陀等,而不是罗侯罗。一个严肃于密行持戒的人,他只是默默无声地修道,过着平淡的、与世无争的日子;可能因为罗侯罗是佛陀儿子的关系,佛陀对他的要求特别严格,而且有特别多的限制;罗侯罗自小就有着柔顺的性格、坚强的秉赋,所以当他长大并成为比丘后,为人处事都比较低调,并不是太活跃。
 
  所以,关于他热心说法,以及与外道议论的事迹,在经典中均没有记载,也不见流传。正如佛陀所说的,罗侯罗是一个严于禁戒细行的人,是一个密行第一的人!
  关于罗侯罗什么时候入灭,这正如他的出生,有两种说法,有的说佛陀十九岁时,生子罗侯罗;有的说,佛陀二十五岁时生子罗侯罗。说到入灭,也有两种说法,一说在佛陀涅槃数年前就已入灭;一说佛陀涅槃时,他还侍候在佛陀的座前。
 
  由于印度是一个不太重史实事迹的国家,而我们中国也有不少较为夸大的翻译者。所以,即使在经典里可以看到一些零星记载着佛陀及圣弟子们的事迹,亦不能完部认定为史实,必须进一步考证。
 
  根据经中可靠的记载,罗侯罗的母亲耶输陀罗比丘尼是七十八岁入灭的,而罗侯罗的入灭还要较早些。就在那一天晚上,耶输陀罗正想着很多事情,她想:「憍昙弥、莲华色都已入灭,亲爱的儿子罗侯罗也进入了涅槃,我是和佛陀是同年出生的,今年已经七十八岁的高龄,听说佛陀八十岁时将入涅槃,本想与他同日入灭;虽然现在的佛陀只有法情而没有私情,可是这仍是大不尊敬,还是在他之前入灭先行一步较好。」
 
  耶输陀罗获得佛陀的允许,向佛陀顶礼感谢之后,即示现神通腾空而去,当夜于自己的房中,在定中入灭了。
  依据耶输陀罗入灭的记事,罗侯罗是早在父母涅槃之前就已入灭,照这样来说,罗侯罗入灭的年龄应该不会超过七十岁,大概只活了六十多岁左右而已。
 
  当然,觉悟的圣者对死亡的看法,无论迟早,都视之为平常。舍去虚幻不实的色身,把生命安住于法性理体之内,这不但不必悲哀,反而是很幸运的事!修道者的证悟解脱,就是要把生命栖息于安稳的住处!
  罗侯罗的入灭,并不是「所作未办」,而是「所作已办」,罗侯罗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觉悟证果,这是人生最大的目的,他已经达到了,所以他安心微笑地入灭。
  罗侯罗的天真、温和、忍让、坚强、沉着等美德和风范,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永远让人们回忆、赞叹。(全文完)


{返回 高僧传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坚毅乐观 勇敢正义──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
下一篇:佛法如大海 流入阿难心──多闻第一的阿难陀尊者
 虚云老和尚十难四十八奇
 聪颖智慧 辩才无碍──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广公上人事迹初编
 坚毅乐观 勇敢正义──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
 参学琐谈
 佛法如大海 流入阿难心──多闻第一的阿难陀尊者
 厌离生死 解脱苦恼──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
 严持戒律 精进修道──密行第一的罗侯罗尊者
 金山活佛神异录
 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无门直指 第三十九节 直下承当[栏目:程叔彪居士]
 看到经典里的这个佛、那个菩萨,就觉得离我们很远,不太相信是真实的。请问,这些是真的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成唯识论讲话(卷六)[栏目:慈航法师]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五六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金刚经注解》二十一[栏目:涤华禅师]
 牛云求聪[栏目:法音集·佛教典故]
 唯识“八识”与康德“纯粹知性”的比较(养辉)[栏目:唯识学研究]
 第一次没有跟佛走,佛一定会来第二次吗?[栏目:念佛实用问答·净宗法师]
 无所求的付出即得轻安自在[栏目:静思法语·释证严]
 《六祖坛经》中的现实人生观及赞颂(明慧法师)[栏目:六祖坛经思想研究]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