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六课(九)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06

圣者言教 第六课(九)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我们说过,在依止导师之前,要观察这位导师是否为具德上师。一位真正的具德上师,应该是一位圆满实证者,他已经完全断除了烦恼,出离心、菩提心与信心等功德也已圆满具足。相反,若一位导师时时讲解他人的过错,或一张口就批评哪个导师不具备功德,与他有所区别等,我想,他内心的烦恼应该还是非常炽盛的。反观自己也同样一个道理,当你在说他人不好的时候,第一时间必须要认清,你才是最不好的一个,因为只有不好才能看见不好。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往昔动乱年代,有一个女孩子,每次全家人坐在一起时,她都会突然说,这边有一个无头鬼,那边有一个没有手脚的鬼……不仅她自己可能发疯,家人也天天都在恐惧之中。于是她父亲带着她来见昌根阿瑞仁波切。昌根阿瑞仁波切问这个小女孩:“你能看见鬼,那你能看见佛吗?”她说:“我看不见佛,只能看见鬼。”昌根阿瑞仁波切说:“哦,那你可能与它们是同类。”也就是说,她自己有鬼道的种子,才能看得见鬼的形象。

  如同这个故事一般,当你看到谁不好的时候,说明你可能比他更不好,所以你才能看见他不好。想一想,在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男女眷属都平等一如,都是菩萨,为什么他们之间就没有这种争斗呢?因为他们都是内心清净的成就者,所以看对方也都是清净之相,没有一个不清净之处。因此,我们想要成办这样的见解,应该从这方面慢慢发展。

  我们时时讲解调伏内心的重要性,因为这是修法中非常关键的要点。如果我们讲法只讲解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对于大多数信众而言,恐怕有一点不现实。例如直接讲解心的本体或者普贤王如来如何通过六别法获得成就,在我们的见解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之前,这样的讲解会令我们觉得很遥远,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因此,讲法时讲一些实际的话语可能更现实一点,修行时也更容易入手。在具有这些基础的前提之下,再去创造更好的见解,相信大家都会做得越来越好。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六课(八)调心方能成办解脱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六课(十)禅定与菩提心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五)于己作病人想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七)何谓总师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八)修学本尊 切勿轻视懈怠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一)调伏内心是成办解脱之因
 圣者言教 第二课(六)闻思修与调伏内心
 圣者言教 第三课(二十)如何平衡自利与他利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五)如何理解加持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十二)什么是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八)引业与满业
 圣者言教 第十课(二)思维无常精进修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新年要有新的闻思修规划,不要空过人身[栏目:索达吉堪布]
 律制生活(圣严法师著)[栏目:律宗文集]
 四○七 大猿本生谭[栏目:第七篇]
 礼节[栏目:管理三部曲·迷悟之间 ]
 念阿弥陀佛不是只管往生、不管现世种种利益吗?[栏目:念佛实用问答·净宗法师]
 能否推荐一些学佛的好书?[栏目:宗萨钦哲仁波切微访谈问答]
 明真法师年表[栏目:明真法师]
 论倭铿赫克尔[栏目:太虚法师]
 其他教派的神,例如上帝,在佛教里怎么定义?[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杂阿含经卷第三(六三)[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