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一期 第一天 礼敬三宝孝养父母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97

佛七讲话 第七集 八十年第一期

第一天 礼敬三宝孝养父母

念佛求往生,有几项事情要注意到,就是要礼敬三宝,孝养父母。因为三宝、 父母对我们恩重。

世间恩,父母恩最重;出世间恩,三宝恩最重。因为,父母给我色身,三宝给 我慧命。比较起来,三宝恩最重。所以,第一个要礼敬三宝。色身在生死,慧命脱 离生死,所以三宝恩最重。礼敬三宝、孝养父母,就得往生。

那么,云何礼敬三宝?云何孝养父母?礼敬三宝、孝养父母,就要诸恶不作、 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诸恶不作,身口七支不犯。所谓身口七支,就是杀、盗、淫 、妄语、恶口、绮语、两舌。七项若犯,就是恶,所以称为七支恶;如果不犯,就 是众善奉行。所以不犯杀、盗、淫、妄语、恶口、绮语、两舌,就是诸恶不作、众 善奉行。至于意业的贪、瞋、痴,如果不生贪瞋痴,就是自净其意。

所以,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实在就是身口意三业清净。业,就是 七支恶;至于贪瞋痴,又称为惑。如果起惑造业,一定受苦,身在苦中,不得往生 。所以想要往生,要三业清净。

比较起来,贪瞋痴意业最广;杀盗淫比较最重;口业,妄语、恶口、绮语、两 舌,仅仅次于身业。

意业动的时候,叫「思业」,这时候,还没现于身口。身口业要是动了,称「 思已业」,思已业要受果报。果报有二种──善业、恶业,都在欲界。

如果仅仅是思业,还没现身口,没有苦果报。不过有一点──续生死,生死不 得出离,在生死六道里头轮转不停。所以,大家要注意到,思业不犯。应注意一点 ,于意业不想是非;身口不犯,不作是非。

在生的次第,是由贪瞋痴生七支恶业;断的时候,先断七支恶业,再断贪瞋痴 。这个说法,不过是大略地说,因为七支恶里头,就有贪瞋痴。

大家平常日用,要十恶业不犯。有一点要注意到:身业不犯,就要礼佛,礼拜 阿弥陀佛,礼拜阿弥陀佛,自然不犯杀盗淫;口业不犯,称念阿弥陀佛;意业不犯 ,观想阿弥陀佛。这个样子,就三业清净、功德无量。

七天念佛,大家一直念阿弥陀佛名号、礼拜阿弥陀佛。可是有一点,心中要有 阿弥陀佛。如果,心中没有阿弥陀佛,你念佛仅仅在舌根。所以主要的,要一心想 佛。不要嘴巴空念,心中没有。如果心中有佛,是心是佛。

心中怎么有佛呢?要虔诚。念阿弥陀佛,好比思念自己父母一样,声声呼唤, 不把阿弥陀佛呼唤出来,誓不罢休。七天念佛,就是这样用功。

大家回去,平时心中不要乱打主意。如果想,就想功德,利益一切众生,不犯 思业;如果,光为自己利益打算,犯思业。思业一犯,就续生死,续分段生死、变 易生死。

分段生死,受六道果报。变易生死,最明显一点,心里有负累,负累就是感觉 很重。这种负累,有三种方向,就是贪、瞋、痴。你不相信,你有事情,愈想愈生 气;如果不想,万事皆休。这是思业很明显的地方。

如果这个负累,到重的时候,它就起身口了。譬如两个人打架,不是一下子就 打起来;它是想,愈想愈生气,到了最高峰的时候,就打架了。

解除的办法──釜底抽薪。怎么釜底抽薪呢?要知道,我虽然没动身口,这思 业续生死,既然续生死,不得往生。所以,大家总想有利益众生,总想功德。如果 你思业七天不犯,身口自然没有;身口没有,就不受苦报,就得往生。

说来说去,往生与否,在你自己唯心造!所以,「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 贪瞋痴。」贪瞋痴是它的根;「从身语意之所生」,三业动了;七天当中,大家要 「一切我今皆忏悔」。 现在开始念佛。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一期 第二天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一篇: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四期 第七天 持戒念佛慈悲一切
 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句解 释经文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四期 第五天 放下一切莫生贪恋求生西方老实念佛..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二期 第五天 功德愿力名号度生
 金刚三昧经一波记 释经题
 夏雨清凉解要 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二
 普贤行愿品述义
 大方广宝箧经蠡测 卷下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四期 第七天 正修行路持戒念佛求愿往生
 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二期 第七天 欲保平安淡薄财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随,法行 Follow the Dharma to Practice Dharma[栏目:佛教文章·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Article · Bilingual Reading]
 关于念佛[栏目:慧净法师]
 五百罗汉 302、阿波罗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221.问曰:若一切法如是者,即是虚空,何以复以虚空为喻?[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七章 四大菩萨问疾[栏目:妙华法师]
 参禅的十种利益(宣化上人)[栏目:禅宗文集]
 07-025佛法的思维[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
 卫塞礼佛日[栏目:阿姜李·达摩达罗]
 佛教心灵环保(倪世健)[栏目:佛教与环保]
 慈悲的法流 序 The Gracious Flow of Dharma - Preface[栏目:慈悲的法流 The Gracious Flow of Dharma]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