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二期 第一天 持名念佛观想念佛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26

佛七讲话 第七集 八十年第二期

第一天 持名念佛观想念佛

念佛,佛说两种法门,一个是持名念佛,一个是观想念佛,同出于十六观经。 宗密大师又别立两种,观像念佛、实相念佛。其实观像念佛、实相念佛都归入这两 种念佛里面去,就是持名念佛、观想念佛。

所谓观想,不可胡观乱观,十六观经讲,如十六观者,是为正观。不如十六观 者,是为邪观。

持名念佛就是大观想。我今天把这个道理讲给大家听,如果观想取相,就错了 。大观想,是清净心。不生妄想,才叫观想。取相观,皆是妄想。怎么知道呢?经 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古德也讲过,持名念佛不劳观想。

其实观想法门,金刚经有两句话,说得最清楚了。第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 心」,这就是观想。六祖根据这句话,发挥出来,说本来无一物。如果你虚妄取相 观,那不成有一物吗?金刚经又有一句话,也说明观想,「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这两句话皆不出于一句佛号。

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心住一缘,就是心住阿弥陀佛。经上讲过,菩萨参禅,唯 念一佛。住于佛号,就不住余法,就是无所住;可是念佛号,心里边清楚明白,所 以说而生其心。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出于一句阿弥陀佛。诚心念佛的时候,不取于 相,心住一处,湛然不动,那就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怎么叫如如不动呢?心不随境转,叫如如不动。平常人说好听的,我们欢喜; 说不好听的,我们生气。心随境转。念佛人好听坏听,皆观它如化,所以不取于相 如如不动,也不出一句阿弥陀佛。要实在说起来,一句阿弥陀佛,没有一法不在里 边。

或者有人说,法师!你讲错了,一开始你说观想念佛,十六观,观十六个景象 ,又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不是矛盾吗?

大家要知道,观想有两种。第一个是因缘观。像十六观经就是因缘观,观它如 化。菩萨修如幻三昧,就从这里修。第二种观,直观心性。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取 于相如如不动,皆是直观心性。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因缘观、直观心性,都包括了 。

所谓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是单单讲不取相,它是不取有相,不取无相,才称 为不取于相。如果你不取于相,可是你取着无相,那还是取着了无相相。怎么能够 不取有相,也不取无相呢?就是以无住心契合无相法。因为心取无相,就是无相相 ,如果心无所住就是契合,就没有病了。

今天不应该讲这么深,主要要大家了解,一句阿弥陀佛功德无量。

菩萨观一切相,虽然非真,但并不是没有,它是如幻如化而现,所以菩萨为度 众生,深入如幻三昧。

直观心性就不同了,譬如说,楞伽经上说,无佛无众生。那菩萨为什么度一切 众生成佛呢?这就是菩萨的如幻三昧。所谓建立水月道场,度化如幻众生。如果没 有菩萨的如幻三昧,众生怎么能够度化呢?如果没有众生度,那怎么有功德呢?所 以虽然度如幻众生,可是以无住心契合无相法。至于方便的法门,不必讲那么深, 就是念佛。

你骂我,我听到了,可是我还是一心念佛,湛然不动。因为观一切法如幻如化 。绝对并不是知道无佛无众生,我不作工、不吃饭;虽然工作,我心不离佛,观一 切法如幻。虽然知道三界如空花,可是以念佛法门度众生出三界。

大家想一想,这不是菩萨的如幻三昧吗?你如果偏一点的话,就没有功德二字 了。

不住有相,是智慧;不住无相,是功德。皆不出念佛法门。念佛法门还有一点 好处,我力、佛力二力成就。

希望大家七天之中,至诚恳切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大观想,用不着再另 起观想。另起观想,皆是取相。

好,不多讲了。现在开始念佛。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二期 第二天 念佛心中不生我慢
下一篇: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一期 第七天 改变个性对治妄想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四期 第一天 心无所住放下一切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二期 第四天 一心不乱转识成智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一期 第四天 愿我临终无障碍阿弥陀佛远相迎..
 金刚三昧经一波记 序品第一
 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四期 第六天 摄耳谛听佛号不断
 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二期 第六天 清净三业了脱生死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四期 第二天 觉悟无常发大悲心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二期 第三天 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金刚三昧经一波记 如来藏品第七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解脱成就在每一个瞬间[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生活再苦,只要觉悟,就得大乐[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佛教是智慧的教育[栏目:传喜法师]
 正信的佛教(马来西亚)[栏目:慧律法师]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五 八、六证显七识是有[栏目:韩镜清教授]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壹、安心篇 一、特别法门[栏目:净宗法师]
 为什么学佛 第二章 三恶道 2.为什么不能杀生[栏目:能弘法师]
 老年人与年轻人学佛的著重点[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母亲过世,子女若于母亲中阴身时真诚念佛,是否可以帮助母亲决定往生,不需要再转世了?[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加行班小结 寿命无常三[栏目:达真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