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二期 第四天 持名念佛是大观照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04

佛七讲话 第八集八十一年第二期

第四天 持名念佛是大观照

有些人说,念佛人应该观照。他不知道念佛就是大观照,另起观照是多余了。

一般人认为,观照是取相,观佛放光,观莲华,都是取相。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其实,观照是清净自心,自心有一点点不清净,就把它简择出去。

我们的心有六处奔放,就是从六根奔放于六尘,眼贪色,耳贪声,鼻贪香,舌贪味,身贪触,意贪法,以致使我们的自心不清净。如果再取相,那统通是六尘,和观照正是背道而驰。我们要用心,眼不贪色,不奔放;耳不贪声,不奔放;鼻不贪香,不奔放;舌不贪味,不奔放;身不贪触,不奔放;意不贪法,不奔放。这样的观照才是正确的。

经上已经告诉我们观照的办法。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过,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是收摄六根,不使六尘散乱自心;净念相继就是清净心,这就是观照。

其实,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经上说,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即得往生。一心就是净念相继,不乱就是都摄六根,不使六尘染心。所以,念佛法门就是大观照。

观照有两种,一种是因缘观,比较浅;一种是直观心性,比较深。持名念佛,一开始是因缘观。念久了,达到无念而念、念而无念,那个情形就是直观心性。这是佛道。就是布袋和尚所说的「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不是教你捡些东西加到自己身上,是教你把烦恼妄想从心中除去。

布袋和尚,大家都知道是弥勒菩萨化身,有段故事曾经讲到当时的情形。有一天,布袋和尚到田野里去,农夫们正插秧,看见布袋和尚来了,就说:「布袋和尚,帮我们插秧吧!」布袋和尚就说:「好啊!」把布袋放下,把衣服挽起来,就下田了。他一面插秧,一面作出一首歌,歌词是:「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首诗很值得我们回味。

大乘有八位,六根清净在相似即佛位,所以他说六根清净方为道。有人问智者大师说,你修行到了什么地步?智者大师说,本来我可到六根清净位,因为带领徒众太早,损己利人,所以我只在五品弟子位。

从这儿我们知道念佛怎么修行。当念佛的时候,观察,六根奔放没奔放?眼贪色、耳贪声,赶紧收回来,鼻贪香、舌贪味、身贪触、意贪法,也把它收回来,这样你念佛念久了,就得受用了,就可天天接近清净。

南岳慧思大师讲过,佛本是无,清净则有。因为清净就是道嘛!各位居士在世间要想心清净,注意到一点,就是不计较人我是非,待人处事要宽大,把原谅自己的心去原谅别人,把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心慢慢就清净了,清净就接近佛道了。千万不要认为取相是观照。

好,今天讲到这儿。

现在开始念佛。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二期 第五天 法不可得归毕竟空
下一篇: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二期 第三天 解依大乘行依小学
 夏雨清凉解要 九
 佛七讲话 第五集 第二期 第三天 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金刚三昧经一波记 如来藏品第七
 性缘问题之申论 三、与念佛的关系
 无量义经略解 解经题
 善导大师与净土法门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贤善首章
 般若义理的探究 分别解说 一谛
 性缘问题之申论 四、与中论的关系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辩音章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现观略义讲记 第一课[栏目:现观庄严论学习]
 天台小止观 习禅的人应该如何调身?[栏目:永本法师]
 结合大悲心的空性慧[栏目:雪歌仁波切]
 法音宣流,淡泊永恒之醒[栏目:悟澹法师]
 佛教以孝为本论(印光法师)[栏目:佛教与孝道]
 奉献生命之歌[栏目:传喜法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现代文)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栏目: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现代文]
 法师说做人要中观,乐观难道不是更好吗?[栏目:济群法师问答]
 楞严大义 第二章《楞严经》概述 一、受持读诵《楞严经》的功德[栏目:惟贤法师]
 “神马”是“太岁”[栏目:印良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