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四期 第七天 欣往西方厌离娑婆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78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一期 第七天 欣往西方厌离娑婆

阿弥陀经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

乃至七日,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即蒙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就知道,念佛念到一心

不乱,非常地重要。如果念到一心不乱,可以说得到念佛三昧。

蕅益大师作弥陀要解,弥陀要解上说,上根人一天可以得一心不乱。钝根人七 天可以得一心不乱;上根人能保持七天一心不乱,钝根人也可以保持一天一心不乱 。大家打佛七,念到这个程度,就算你有成就了。

其实,一心不乱的涵义,很深很细。一心想念阿弥陀佛,愿见阿弥陀佛,自然 欣往西方;不被六尘缘影所乱,自然就是厌离娑婆。凡夫修一心不乱,就要从「欣 往西方、厌离娑婆」着手。欣往西方,合乎于道灭二谛,厌离娑婆就合乎于苦集二 谛。所以求一心不乱,叫知苦、断集、修道、证灭。大家不要认为这个样子是着相 。欣往西方,厌离娑婆,实在就是行依小学的作为。

根据佛所说的经,一心不乱有很多层次,弥陀要解仅仅根据阿弥陀经七天念佛 而说。别的经又说十念往生、三念往生、一念往生。往生自然须要一心不乱,十念 、三念、一念一心不乱,它约临命终时最后一念而说。临命终时最后十念一心不乱 ,即得往生;如果不能十念,临命终时,最后三念一心不乱,也得往生;必要的时 候,一念也得往生。我们就知道,如果不得一心不乱,不能往生。不得一心,不往 生,不欣往西方;被六尘缘影所乱,不能厌离娑婆。

大家不要认为一心不乱特别难,当然是,要时间久了,一生一心不乱,那很难 。说起来,众生皆有一心不乱,不过在众生的时候,一心不乱非常羸劣。在众生位 上,一心不乱就是率尔心,这个时候,没有寻求、没有决定、没有染净。短暂时间 可以的,如果时间长久,一定有寻求、决定、染净。

一心欣往西方,就是往生的心切;不被六尘缘影所乱,就是死离娑婆的心切。 所以念佛人要「生死心切」。生心切,就是往生的心切;死心切,就是厌离娑婆的 心切。所以大家不要对娑婆生贪恋心,也不要执着理而误事。认为:「生死心切, 好象是着相。佛说无生,我们为什么说生的心切呢?佛说无灭,我们为什么说死的 心切呢?」不生不灭那是约真谛说,真谛随缘就是俗谛,俗谛就有生有灭。从俗谛 会到真谛,叫生而无生、灭而无灭;从真谛会到俗谛,无生而生、无灭而灭。大家 千万不可执理废事,高深的理论,你可以不懂,念佛的时候,生死心切,你应该知 道。

小乘固然说四谛──「苦集灭道,苦集灭道虽然是小乘修,我们行依小学。小 乘和大乘没有分别的。四谛法就是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就是六度。怎么知道呢?佛 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说实相法,声闻乘把它听成苦集灭道,缘觉乘 把它听成十二因缘,大乘人把它解为六度。唯有佛知道,实相无相,实相无不相。 实相无相,是真谛;实相无不相,就不妨碍有四谛、十二因缘、六度。

今天佛七第七天,大家打完佛七就要回家了。要想修一心不乱的办法,就要长 久念佛,多念佛。尽此一报身,求生极乐国。长时间念佛是按无量寿经所说,一念 三念十念七天念佛是其它的经所说。不管它一念、三念、十念、一天、七天、一生 ,只要一心不乱就是一样。可是要知道,一念、三念、十念一心不乱,是从长久念 佛来的。如果长时间念佛,慢慢地一定可以得到一心不乱。要得一心不乱,必须欣 往西方厌离娑婆。所以大家回家以后要长时念佛,这就是修习念佛三昧。

大家千万不可贪恋娑婆。我本来还想再讲几句话,可是没有力气了。

现在开始念佛。

 


{返回 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华严一乘十玄门探玄
下一篇: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四期 第六天 摄耳谛听佛号不断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三期 第七天 好处修厌离娑婆欣往西方
 性缘问题之申论 三、与念佛的关系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净诸业障章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四期 第四天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缘起法泛谈 二、诸法悉由缘起现
 缘起法泛谈 一、缘起的重要
 大方广宝箧经蠡测 卷中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贤善首章
 佛七讲话 第六集 第一期 第七天 尽形寿念佛不可放逸保持定心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句解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剖心沥血功在万世--记我与黄念祖老居士的一段校经因缘[栏目:徐恒志居士]
 静坐与喜悦之路 十牛图[栏目:护法法师]
 什么是佛法[栏目:明真法师]
 管理科学机制思维与人间佛教管理的关联性[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平时的言行很重要[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七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What do the terms wisdom and compassion mean in Bu..[栏目:Good Questions, Good Answers on Buddhism]
 过去做错了不怕[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不能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三十忠告论》讲记(四)[栏目:三十忠告论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