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九)密乘发心的殊胜之处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67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九)密乘发心的殊胜之处

【不舍业及烦恼而自清净】

业及烦恼也是本体之妙力、庄严和游舞。但在见解还没有达到一定层次之前,恐怕在这样理解之外,很难运用。

在最高境界中讲解五毒即为五种智慧,烦恼即为菩提。是否现前的贪嗔痴烦恼就是菩提呢?很多人说,世俗谛中烦恼即为烦恼,胜义谛中烦恼即为菩提。那胜义和世俗的界线又在哪里呢?所以,我们在修行过程中,可以先从理论上这样理解,但是在运用过程中,现前很难当下运用烦恼,这时候的烦恼可能就是烦恼,需要我们以不同的调伏方法去对治。

虽然我们现前还做不到真实的密乘见解,但从理论上懂得这个道理,对我们成办解脱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某种角度而言,显宗和密宗最大的差异,在于密宗如理如法修学,可以迅速成办心的本来面目;而显宗以下的修法,在行为中稍微改造而修学,得到最终果位的时间超微长一些。什么叫如理如法修学呢?就是原始本具有的特点在行为中如实造行,而如实圆满本来之面目。这就是密宗。

当然我们都愿意依密宗的见修行而修学,但是理论归理论,修行过程中还要针对自己的根机。当你的根机为下等根机时,即便当时所理解的法是这样的,恐怕也很难做到。如同达摩祖师初次到汉地为僧众讲法一般,虽然当时具备非常好的缘起,但在座的僧众并没有受益,原因就是闻法者的根机不足。所以我们发心的时候可以依密乘发心,但是在做的过程中,要尽量根据个人的根机去调伏烦恼。

【当下安住双运金刚持地之发心】

【双运】指便智双运。从本体双运的角度当中,执受本体为智慧,妙力起现为方便,本来一如。在执受见解的前提下,妙力起现之相会呈现外面的缘起,比如各式各样的双运佛像等,这是一种本具有的见解所呈现的诠释。若再粗糙一些,就成为绘画、雕刻等的佛像。所以要记住,外在的一切缘起法都来自于内在心的本体,若不通达这些道理,很容易产生诽谤。

密法即便从表面上呈现各式各样的形象,但为什么叫做密法呢?因为它和心的本性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心的本性的诠释。我们在修顿超期间,光明境界先从单身佛像开始,逐渐开始双身佛像,最终达到法性灭尽地,它有这样一个过程。所以,诠释必须符合心的本性,并非思维造作,想怎么诠释就怎么诠释。有些对密法不懂的人或刚入门的信众,初次接触这样的现象,无意当中会产生很多质疑,甚至诽谤。为了避免不具根机的人无意中造业,共道密乘十四条根本誓言的第七条规定:“非器非熟庸俗前,若传密法违七条。”我相信,这些道理在我们修行过程中会逐渐懂得。

【此应具自然(力量大、无散漫)之必要。】

此处【自然】指不辛劳。如是发心,知道清净刹土不需要在外境中寻找,而在清净心之中。这种清净心,一切众生本来具有,临时不能呈现的原因是被无明二取遮止,因此一切修行都集中于消尽无明二取。由于这个理解,修法会变得更为自然、轻松。

在讲解显密差异期间,密宗较显宗超胜主要在于见解不迷惑、修行方便多、行为无辛劳、根机为上等。这里讲的“自然”就是行为无辛劳,在非常自然轻松的前提下,可以成办无上菩提。当然,自然不是放逸,而是力量又大、又没有散漫。由于密法原始本具有的特点在行为中如理如法造行的原因,可以迅速成办本来之果位。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八)密乘发心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五课(二十)时时具足菩提心的修行才是正法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十一)圆满闻法才能得到传承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三课(九)贤善之死缘
 圣者言教 第五课(九)念恩
 圣者言教 第十课(九)万法摄一的必要性
 圣者言教 第十九课(六)修行觅心法时该注意什么
 圣者言教 第六课(八)调心方能成办解脱
 圣者言教 第八课(五)求法不要高攀
 圣者言教 第二课(一)时时对治分别心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二十)课后嘱咐
 圣者言教 第二课(二十)无记发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杜甫与禅(李豫川)[栏目:佛教与文学]
 四偈集[栏目:长老尼偈]
 佛学常见辞汇 十三画~十五画[栏目:陈义孝居士]
 相应6经 荆棘(林)经[栏目:相应部 52.阿那律相应]
 落日千山还在天[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欲识佛住处(圣一)[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二〇〇七年行脚乞食报告(释传弘 式叉尼)[栏目: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研究》《论语十一篇读》叙[栏目:欧阳竟无居士]
 菩提心精要[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1年]
 玄奘精神的当代价值[栏目:荆三隆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