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像不是偶像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93

佛像不是偶像

  佛像,即佛陀造像,为住持三宝之一,象征佛宝。关于佛像起源,据《增一阿含经》记载:释尊在世时,曾往忉利天为母说法,三月未还,信徒优填王与波斯匿王思佛心切,各以牛头栴檀与紫磨金塑佛形象供奉,见之如对佛前。

  佛陀入灭后,佛像更成为神圣象征,为信徒瞻仰、礼拜、供养。佛教造像之首要目的,在于“令十方瞻仰慈容者,皆大欢喜,信受皈依,广种善根,潜消恶念”。这种寓教于形的亲切方式,使佛教得以从精神圣殿走向社会,向民众传达慈悲喜舍的内涵,示现彼岸净土的境界。在所有的佛教寺院中,无论是南传、汉传还是藏传,无不供奉着相好庄严的佛菩萨造像。虽然造型各异,体量有别,既有高哉伟哉的巨型塑像,也有不及盈寸的精雕细刻,但都体现了信徒心目中佛菩萨的慈悲形象。

  那么,佛像是否等同于佛陀真身呢?关于这个问题,禅宗“丹霞烧佛”的公案能给我们以启发。丹霞禅师为唐代人,曾至洛东慧林寺挂单,因天寒而烧殿中木佛取暖。住持见之怒曰:因何烧佛?师云:烧取舍利。住持诧异:木佛何来舍利?师对曰:既无舍利,再取两尊烧之。住持闻言有省。禅师所行,是为破除世人执相之弊,仅执土木造像为佛,却不见自性真佛。当然,对于禅宗祖师为教化愚蒙而采用的特殊方式,我们切不可轻易仿效。

  佛像虽非佛陀真身,但恭敬佛像却是极为殊胜的修行方式,可强化学人对三宝的皈依之心,为增上修行重要助缘。若能将佛像视为佛陀真身而虔诚顶礼,油然而生神圣感和恭敬心,内心当下就能得到净化。反之,仅仅将其视为艺术品,那么,除欣赏或予人美感外,不会对心行产生任何震慑作用。面对佛像时,一样会妄想纷飞,一样会烦恼重重。因而某些人以为,对佛像的神圣化,乃信徒迷信所至,甚而斥之为“偶像崇拜”。殊不知,这是佛弟子见贤思齐、净化内心、开启觉性的修行方式,意义深远。故普贤十大愿王中,即以“礼敬诸佛”为首,由礼敬而令心渐渐与之相应。

  还应注意的是,在修行过程中不能停留于对佛像的执著。如是,我们将被外相所缚。从恭敬佛像到超越对相的执著,代表着修行的不同层面,应次第而修,不可偏废。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是佛,舍我其谁
下一篇:内在美的最高境界
 慈善的精神
 原始僧团管理体制不同于世间教育
 不信是不行的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
 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
 大众化修学体系的特点
 步行禅
 中心和重心的转移
 莫使禅宗成残宗
 在生活中实践佛法——于“西园夜话”时答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目录[栏目:昂旺朗吉堪布]
 不要开庙店[栏目:白云禅师]
 六、对释迦牟尼佛为何称「本师」?[栏目:基础佛学常识100问]
 植物没有灵魂,割、煮会不会痛苦?[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宇宙万有本体论(6)[栏目:慧律法师]
 从考古遗存引发关于南北两路佛教初传问题的思考[栏目:佛教历史文化研究]
 了凡四训大意 —改造命运的秘诀[栏目:净空法师]
 戒、定、慧的含义[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大雁忠臣[栏目:佛本生故事]
 以忍为力(湛弘法师)[栏目:忍辱]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