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像不是偶像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92

佛像不是偶像

  佛像,即佛陀造像,为住持三宝之一,象征佛宝。关于佛像起源,据《增一阿含经》记载:释尊在世时,曾往忉利天为母说法,三月未还,信徒优填王与波斯匿王思佛心切,各以牛头栴檀与紫磨金塑佛形象供奉,见之如对佛前。

  佛陀入灭后,佛像更成为神圣象征,为信徒瞻仰、礼拜、供养。佛教造像之首要目的,在于“令十方瞻仰慈容者,皆大欢喜,信受皈依,广种善根,潜消恶念”。这种寓教于形的亲切方式,使佛教得以从精神圣殿走向社会,向民众传达慈悲喜舍的内涵,示现彼岸净土的境界。在所有的佛教寺院中,无论是南传、汉传还是藏传,无不供奉着相好庄严的佛菩萨造像。虽然造型各异,体量有别,既有高哉伟哉的巨型塑像,也有不及盈寸的精雕细刻,但都体现了信徒心目中佛菩萨的慈悲形象。

  那么,佛像是否等同于佛陀真身呢?关于这个问题,禅宗“丹霞烧佛”的公案能给我们以启发。丹霞禅师为唐代人,曾至洛东慧林寺挂单,因天寒而烧殿中木佛取暖。住持见之怒曰:因何烧佛?师云:烧取舍利。住持诧异:木佛何来舍利?师对曰:既无舍利,再取两尊烧之。住持闻言有省。禅师所行,是为破除世人执相之弊,仅执土木造像为佛,却不见自性真佛。当然,对于禅宗祖师为教化愚蒙而采用的特殊方式,我们切不可轻易仿效。

  佛像虽非佛陀真身,但恭敬佛像却是极为殊胜的修行方式,可强化学人对三宝的皈依之心,为增上修行重要助缘。若能将佛像视为佛陀真身而虔诚顶礼,油然而生神圣感和恭敬心,内心当下就能得到净化。反之,仅仅将其视为艺术品,那么,除欣赏或予人美感外,不会对心行产生任何震慑作用。面对佛像时,一样会妄想纷飞,一样会烦恼重重。因而某些人以为,对佛像的神圣化,乃信徒迷信所至,甚而斥之为“偶像崇拜”。殊不知,这是佛弟子见贤思齐、净化内心、开启觉性的修行方式,意义深远。故普贤十大愿王中,即以“礼敬诸佛”为首,由礼敬而令心渐渐与之相应。

  还应注意的是,在修行过程中不能停留于对佛像的执著。如是,我们将被外相所缚。从恭敬佛像到超越对相的执著,代表着修行的不同层面,应次第而修,不可偏废。


{返回 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是佛,舍我其谁
下一篇:内在美的最高境界
 看看你能对号入座吗
 佛诞日的忆念
 生活禅,不仅仅是生活——济群法师专访
 幸福人生的原理
 愿为如来使
 七日禅开示之三
 佛法要领及修行次第
 方便之道——我看净土法门
 大慈大悲的大
 佛教的财富观(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四课 三十七道品 (一)[栏目:初级佛学教本]
 远离四种执着 一、若执着此生,则非修行者[栏目:究给崔钦仁波切]
 般若摄颂释 第二课[栏目:般若摄颂释]
 请问当面对感情的善缘时该如何珍惜和好好把握?望上师给予开示。[栏目:宗萨钦哲仁波切微访谈问答]
 佛教四缘说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方立天)[栏目:佛教与环保]
 《阿弥陀经要解》略注 序一 序二[栏目:智随法师]
 法华多宝—神英和尚[栏目:文殊菩萨的故事]
 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五、净心具足诸法[栏目:吴汝钧教授]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栏目:信愿法师]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八卷)[栏目: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