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八)密乘发心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06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八)密乘发心

【尤其密乘之发心,如是思维:一切众生本具佛之自性,藉以客尘迷乱之力,漂泊轮回之一切有情,令现见原始实相本来面目】

如《二观察续》曰:“诸有情即佛。”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但由于无始以来习气烦恼遮止本来面目的缘故,无法呈现清净刹土。因此在发心的时候,安置一切众生于诸佛清净刹土,并不是将众生安置在某一个地方,而是消尽一切众生遮止本来面目的一切污点,当污点消尽的时候,自然呈现本具有的清净刹土。

所谓【客尘】,指遮止本具有功德的一切障碍。在不同教法中,它有很多很多说法,比如小乘称之为人我和法我,缘觉讲解十二缘起,唯识宗讲解八识,中观讲解二障及四障,密宗讲解二种无明——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这些都是客尘。如今站在密宗的立场上,客尘就要理解成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

由于这两种无明遮止本来面目的缘故,无法呈现本具有的一切清净刹土。现前我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众生遮止本来面目的一切客尘,而呈现自己的本来清净地。

要记住,所谓的清净刹土,如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现喜刹土、莲师铜色吉祥山等,不需要向外求,就是自己的清净心中。不能呈现这种刹土的原因就是被无明二取遮止,所以我现前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天下一切众生都能消尽遮止本来面目的无明二取。

方便发菩提心与智慧发菩提心的差异在于何处呢?在慈悲缘众生之上,方便发菩提心与智慧发菩提心的方便教授是一如的。但在智慧缘大觉之上,则有外观和内观的区别。在共同发菩提心中,常常将清净刹土安立于外在的某个地处。但是作为密宗弟子,清净刹土的安立则在内心。这是密宗不共的智慧发心。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七)菩提心是获证佛果之无谬正因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九)密乘发心的殊胜之处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八)精进修行佛法乃大孝行径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十七)闻思通达方便实修转变内心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三课(十四)闻思通达教理后当依教奉行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五)听闻解脱教法应尽量避免语言障碍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三)有漏功德和无漏功德
 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五)彼此产生矛盾的根源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十七)八寒地狱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十四)宣讲闻慧的重要性并非排斥思慧与修慧
 圣者言教 第四课(三)衡量见解增长的标准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二)方便与智慧不可偏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欢迎萧督军致谢词[栏目:太虚法师]
 有毒的爱[栏目:上师讲故事]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栏目: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开示(九)[栏目:传喜法师]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 第十四章 问实法有并答[栏目:慧远大师作品解读]
 丛林制度 五、法器、庄严[栏目:丛林基本知识]
 现观略义讲记 第五课[栏目:现观庄严论学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六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三集]
 人间佛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定位及其发展构想(姚南强、柴紫慧)[栏目:人间佛教]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0二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